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大豆的国家,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大豆了。孟子说:“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中的稻、黍、稷、麦、菽,其中菽就是大豆。诗经(公元前1027—481年)中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说明大豆在当时已被广大群众食用。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利用大豆的经验,并对世界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荏菽"被认作是西周时期"菽"的主导性品种,本文将"荏菽"与《管子》中的"戎菽"进行比较,对"荏菽"的用途和栽培的时期与今天"黄大豆"的品种和根本性差异进行探究,并寻找大豆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大豆种植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与茶、丝同为三大出口名产远销世界各地。除青海省外,我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是世界上大豆品种最全、最完整的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大豆.大豆养育了中华民族。1995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4年一度达到了出口110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4.
大豆滑坡原因分析及发展措施刘永昌孟媛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有五千多年栽培史,曾被世界誉为“大豆王国”。在1873年维也纳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大豆首次与世界见面,被许多国家争相引种,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作物。而现阶段我国大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种植面积下...  相似文献   

5.
大豆产业是我国农业的传统产业,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一直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振兴我国大豆产业,提高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我国大豆的生产和贸易现状;测度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豆产业的特点、隐忧和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大豆是我国一项重要民族产业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古称之为菽”,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在世界大豆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迄今,大豆产业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产业。所谓大豆产业,是包括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及其相关服务活动在内的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和行业。在当今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接近968万公顷,总产量高达1700多万吨,为5000多家油脂加工企业提供大豆原料,大豆油年产量在590余万吨以上;在大豆油的消费中,食用消费量超过76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约为80万吨,预计进口大豆油230万吨。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豆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第四位。其产量和出口量在历史上曾居世界首位,现已退居美国、巴西等国之后。近几年,由于对食用蛋白及饲料蛋白需求的增加,使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一、大豆生产分析大豆原产我国,种...  相似文献   

8.
大豆原产我国黄河流域,早在先秦西汉即已有大豆的简单加工和食用方法。西汉将大豆加工成醋、酱、豆豉等调味品,魏晋又在调色、调味、去膻、起鲜等工艺上更进一步,迄隋唐以后,利用大豆的油分,充分发展豆腐的生产;明清又利用大豆榨油,使豆制品的种类更加繁多,技艺更趋精细,成熟。  相似文献   

9.
着眼于大豆产业链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着眼于大豆产业链,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既要保护上游豆农的利益,确保豆源的供给安全,又要兼顾中游加工企业的发展,掌控进口大豆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同时还要注意延伸下游营销网络,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大豆产业链,大力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今年5月1日开始,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实施新的国家标准。标准要求在我国生产销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须标明原料大豆、花生是否是转基因产品,原料原产国是哪里。此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粮食局组织制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栽培经验丰富,品种类型多,全国各主要农业区域都有种植,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和黄淮海平原五省(冀、鲁、豫、苏、皑)是全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一向是我国人民食物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也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之一,历史上我国大豆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1938年总产量达242亿斤),出口量一度占世界大豆出口量的90%以上,后因帝国主义侵略等原因,大豆生产遭到严重摧残,1949年面积仅1.25亿亩,总产量102亿斤,单产只有82斤。  相似文献   

12.
大豆原产自东方,但如今已成为阿根廷的主要农作物。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国际贸易是大豆在阿根廷扩张的根本动力。大豆的生产与贸易对阿根廷的影响是多元的。一方面它给阿根廷带来了大量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社会动荡、农业污染等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阿根廷大豆及其衍生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中国与阿根廷应进一步深化在大豆贸易领域的合作,让两国的大豆贸易真正实现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等3个层面和研发、种植、加工、消费等4个领域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思路和具体内容,为政府制定全面、系统的大豆产业支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对比的定量研究方法,选取美国农业部和我国农业统计年鉴1996年以来的大豆产业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在国内市场开放和进口转基因大豆双重冲击下逐步沦陷的原因;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演义的定性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及《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大豆种植业支持政策,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结果]大豆产业是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同时具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这些产业特点要求政府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能够整合大豆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资源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全局性战略规划,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明确大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大豆产业发展模式。[结论]鉴于大豆产业对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应将大豆产业定位为战略性资源类产业;其次,在大豆产业发展方向上,重点培育大豆优势品种,分区域种植不同品质的优质大豆,支持企业开发大豆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大豆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增强消费者对非转基因大豆价值认知;最后,在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上,扶持有能力的粮农企业采取大豆全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和推行大豆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国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考虑到大豆产业链长、价格波动波及面广,本文从大豆的生产空间、使用空间、市场空间和技术提升空间四个维度,全面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扩、稳、控、调"的大豆产业境内、外布局思路。一方面,积极谋划大豆生产力的国际布局,建立稳定、多元的大豆供给渠道;另一方面,加快调整国内饲料和食用油消费结构,抑制国内大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为检验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本文以大豆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并利用基于进口商行为的PTM模型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尚未显现,这与我国大豆进口占世界较大份额的地位并不相符;金融危机和"大豆风波"都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大豆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大豆生产和消费现状怎样充分利用我国大豆现有的种植基础,调整大豆产业结构,恢复大豆生产强国地位,已势在必行。(一)我国大豆生产优势1.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之乡,据文字记载,种植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大豆在我国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各省市区均有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2.有广阔的生产地域我国适合大豆生长的区域很广,只要引导得当,种植面积还可扩大。东北、内蒙古和黄淮海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是有名的大豆主产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此外,其它大豆产…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研究》2005,(4):56-56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梁、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各式各样能当粮食的作物。有人认为白米的价值较低,却是五谷杂粮的代表,所以五谷杂粮并不怎么有营养。其实不然,在五谷杂粮中有的营养价值比白米高出17倍,而有的热量甚至比白…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湖泊湿地是我国典型的湿地类型,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生态功能,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湿地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中游湿地的保护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兼顾、保护为先的原则,重点加大洪湖、梁子湖、龙感湖等重要湖泊湿地的保护,建立洪湖、龙感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实施湿地的统一规划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因生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而闻名,是中国绿色大豆之都,有"豆都"之称,全局正全力打造中国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生产基地。本文从"九三大豆"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九三大豆"必将在"国家大豆振兴计划"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豆复兴     
<正>内忧外患国产大豆如履薄冰1、国产豆产量萎缩进口大豆和种植收益低是主因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是目前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生产国。1994/1995年度之前,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大豆出口国,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大豆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1995/1996年度,我国首次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4年,国外资本大举进入并开始向我国大豆加工业渗透。当年,国内主要大豆加工企业因对国际市场判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