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综合前人对生态园林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生态园林作为园林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作了进一步补充和探讨。文章认为生态园林不是一种完全的环境保护工作,也不应该是完全的美化,它应该更加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三者结合。运用生态工程的手段设计生态园林,积极发展城市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建设生态型建筑,构筑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园林建设是生态园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城建设在我国的开展,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作为生态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生态城规划中的园林绿地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内容体系及其构建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出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和作用,针对现在城市园林规划总结了建设和规划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园林建设方面凸显生态的优势,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建立模拟自然的生态园林。生态园林建设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园林景观师在工作中应加强生态园林方法论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园林工程设计实践,从生态园林的功能、配置原则、生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法和生态学原则,对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植物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我国一些先进城市加强了以生态效益为中心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即新型的生态园林建设。生态园林在城市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把城市整体功能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环境变化情况与人类生活有着直接关联.为保证人类发展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响应绿色环保号召,园林生态化设计就此诞生.通过对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注意事项以及配置方式三方面的介绍,对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论述.旨在优化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水平,确保生态园林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和园林的发展,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功能和配置原则,介绍了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及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充分发挥植物的配置作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由生态园林的定义与基本涵义入手,介绍了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由来,再结合生态园林的实际功用和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问题,集中探讨了当下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构建的相关办法与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原则、功能以及生态园林对城市环境保护产生的效益论述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徐亮 《经济研究导刊》2009,(28):131-132,219
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的名单,扬州市位列其中。经过几年努力,扬州市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中颇有建树。从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势所趋、扬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各项指标可达性分析、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应该理念先行等几个方面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集可游、可赏、可玩和可居于一体,其设计要素有山、水、植物和建筑。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境界,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相似。我们可借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要素,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人们一直重视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古代即拥有今日之所谓生态美学研究的丰富资源,特别是以中国古代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自然观及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古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今天的人们从生态审美的新角度,对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类的生存环境等问题进行哲学美学思考,从而重新发现和审视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13.
略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走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今的生态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彰显着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从自然的奴隶演变到自然的统治者、主宰者,现如今则强调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不存在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城市和农村作为人与自然直接发生关系的两大空间载体,各自以自我为中心的二元分治格局,加速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应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先导、以转变城乡生产、生活方式为落脚点,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创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融、和谐统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绿色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兴起,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绿色共享经济增加了供给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着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式转变。绿色共享经济适应了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享经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现代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开发生态技术,建立现代性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快速恢复的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而生态和谐、低碳经济等理念又为社会所积极倡导。因此,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为指导建设生态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园林作为一门四维艺术,一旦生成,实非为最佳状态,还需“后熟”的过程:物与物之间的磨合、交融,形成有机整体的生态环境;时间能使原艺术再生长,丰富并扩展物与物之间的联系,由物景量之积累向意境质之飞跃。从园林植物、建筑、山水三方面阐述时间的物景表现:将园林空间意识纳入时间进程,展现植物林相之美、建筑造型之美和山水天然之美;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天合之境三方面详述时间的意境表现:时间丰富园林的历史人文内涵,是作用于万物的自然神来之笔,与自然天合共创。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生态理想,生态文明是生态理想的现实化,生态理想的现实化有赖于制度变革和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应当遵循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形成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在自然崇拜的形式下,伸张着人的生存实践诉求,其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深刻蕴涵着人的主体性立场,人与自然平等、合理取舍资源并维护两者平衡的观念,是长期实践中与自然环境互动体验的概括和生存智慧的表达,应当给予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态文化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文章在反省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从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文化建设以及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改造与利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