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语里,“卡”是个外来词,对它现在人们早已不再陌生。手机卡、医疗卡、图书卡等已充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过人们接触最多的恐怕还是银行卡。10多年前,信用卡在我国刚刚推出时,作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多数人无缘使用。弹指一挥间,随着人们观念更新,现在人们已普遍接受了银  相似文献   

2.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1):95-95
目前国内银行现有ATM设备与服务器之间都采用有线相连的方式,所以当银行需要发展移动性的服务、增设新的服务网点、增设临时性窗口的时候,银行IT工程师的工作会面临很大的制约。相比之下,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数据网络相结合的应用,可将银行IT工程师们从复杂繁琐的布线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应用灵活度,增强银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1954年10月、11月UNIVAC-1和IBM650电子管计算机相继问世,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事务处理领域.这一成果很快引起银行业的关注,仅仅过了1年,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引进IBM702型计算机,从而拉开了银行电子化的序幕.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的起始标志是1980年引进日立M150计算机.虽然时间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以及对前人成功经验的充分借鉴,我国银行电子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是传统电子银行的新舞台,网上银行是建立在传统的电子银行基础之上的一种虚拟银行,基于Web技术,面向世界,管理成本低,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其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支付网关完成网上支付服务,即B to C与B to B的支付模式;二是针对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  相似文献   

5.
《华南金融电脑》2003,11(12):99-99
最近,国内电子支付领域的领军厂商实达电脑设备公司(实达外设)与德国捷德公司签订了进军国内现金处理领域的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双方在现金处理领域的拓展,除产品代理合作之外,还达成了技术转让、合资生产等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6.
1999年9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决策层做出了工行科技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决定,同时也是整个中国银行业历史上意义深远的一个决定:实施以"9991工程"命名的大集中工程,用3年的时间将遍布全国的36个大机中心逐步并到上海、北京两大数据中心,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集中管理.这一决策,在当时国内银行界掀起了不小波澜.之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提出相似的电子化建设规划:中国银行提出建设八大信息中心,所有中心将使用统一的数据库模式,并将相互连接,资源共享;中国农业银行计划在"十五"期间将全国的计算中心集中为36个省域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国集中,建立全国的数据中心,实现全行所有有效网点集中联网、所有会计账务集中处理、所有客户基本信息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深化农信社改革首先在吉林、重庆等8省(市)试点,一年之后在广东等21省(市、区)铺开。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最大看点是:中央银行按农信社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 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换农信社不良贷款或安排专项借款。央行花巨资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  相似文献   

8.
赵一杰 《银行家》2003,(5):74-76
格里高利·曼昆在他的那本闻名遐迩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经济学寓言:有一个牧牛人和一个种土豆的农民,他们每人都既喜欢吃牛肉又喜欢吃上豆.如果牧牛人只生产牛肉,农民只生产土豆,那么,贸易的好处是最明显的.但是,如果他们都既能生产牛肉又能生产土豆,情况会怎样?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人民银行改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反映能力,加强会计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有效服务于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2002年,人总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推广以“集中处理、集中监督”为核心的会计核算管理“四集中”工作,以实现中央银行的会计核算集中、事后监督集中、账务查询集中和会计档案保管集  相似文献   

10.
系统概述 随着金融电子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基于公共电话交换网的银行交易系统的使用日益广泛。这些系统为用户提供余额查询、转帐、代缴费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银行客户,也为银行的金融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电子联行业务到县以及电子联行“天地对接”网点的不断增加,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业务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异地资金汇划的主要渠道,对改善金融服务、加强资金周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科技信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些高智能的犯罪分子,总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一旦能释破机关,后果将难以想象。特别是“天地对接”的地网,在物理性能、业务技术和安全管理上都须进一步加强防护,防患于未然。因此,确保“天地对接”系统的安全运行已成为当今金融科技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应用角度和针对电子系统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彦 《中国金融》1999,(7):37-37,41
证券市场是一个快速多变、充满朝气的市场。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证券电子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证券市场品种的创新、交易结算方式的变革,源源不断地为证券电子化建设提出新的需求和课题;另一方面,证券电子化建设又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系统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银行电子化业务的飞速发展,目前银行内计算机设备数目日益庞大、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对这些设备进行资产登记、资源监控和优化分配成为银行管理提高效益、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迫切需求。本文就这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和解决方法。 一、现行计算机设备管理要求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延伸,对计算机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计算机设备管理需求 ,如设备的登记、设备的入 /出库管理外,还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设备管理现状 设备管理现状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配置、资源的使用率、性能,以及现运行的应用软件、数据库、网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电子化设备成为央行业务开展的必备工具。地市中支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全辖电子化资产均已达到400万元以上,如何对各类设备实施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对有限的电子机具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已成为一个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1999年9月1日,代号为"9991"的中国工商银行"大集中"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通过在北京、上海建立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网点、所有业务的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工商银行电子化体系由分散到集中、由低效到高效、由完全不可控制到灵活多样、运转自如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6.
电子化监管是指中央银行将监管内容量化为系统的、分层次的指标体系,运用计算机对报送资料和稽核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并依此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及其风险程度的一种监管方式。近年来,电子化监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银行业管理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我国,监管手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水平上。这不但是对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商银行建行16年来,坚持“科技兴行、服务社会”的方针,紧紧围绕全行业务改革和发展需要,坚持“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电子化”的发展战略,按照大型机集中处理的技术路线,通过全行上下的努力,实现了业务操作自动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南方金融》2002,(6):56-57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为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外资银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的需要,加紧建设分行信息化基础工程.分行科技处紧密围绕金融监管、支付清算两个重点,集中力量建设"电子行务"体系,大力推进银行卡的"联网通用,联合发展",改善和提高支付清算环境,为金融服务、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一、国库电子化建设回顾及现状 1.我国金融电子化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银行业首次引进成套中型计算机系统为标志,揭开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金融电子网络化的格局。 2.国库电子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国库业务是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库电子化建设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