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再次吹响了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2.
1992年,“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于是,改革开放的大潮惊涛拍岸,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25年来,深圳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  相似文献   

3.
20年前,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面临国内外形势严峻考验下,对改革开放发展路向的高瞻远瞩的理论昭示,是对中国发展道路所作的深谋远虑的政治交代,是邓小平同志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巅峰之作. 一、坚持改革,才能干出“新的事业” 坚持改革,是南方谈话的关键词之一.小平同志把改革提升到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强调不能只讲发展生产力,还要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他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否则“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20年的建设实践,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特区建设的骄人成绩,是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取得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这一点,“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下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敢闯、敢试,就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创新:  相似文献   

5.
黄挺 《南方经济》2012,(4):69-70
在纪念邓小平南巡20周年之际,重温《南方谈话》,忆往思今,感慨颇多.感触最深是“改革”,改革是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不改革死路一条”,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改革. 一、南方谈话力挽狂澜,拨正航向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方之行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1978年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解脱了人们长期受“左”的思想禁锢,一场史无前例的体制改革轰轰烈烈地发动起来,有力地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全国城乡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矿不失时机地确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科技进步发展盐化工业经济路子”的经营方针,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八五”以来,市场优势和科技实力更加显示出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每年均以两位数增长.尤其是1993年,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4%的不利条件下,仍然实现利税1740万元.我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天鹅牌精制盐1986年评省优,1990年创部优;盐矿1992年、1993年先后被评为衡阳市“十佳企业”、“优秀企业”和“红旗基层党组织”;1992年,跨入省“百强”企业行列,经济效益在全国制盐工业企业中排第三名.  相似文献   

7.
1992年8月,涵江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赋予地(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一级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权限。四年多来,涵江区以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充分用活、用足、用好省、市政府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合改革试验成绩显著 1、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实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四年多来,涵江  相似文献   

8.
经济特区建立以来20年的建设实践,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特区建设的骄人成绩,是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取得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这一点,“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敢闯、敢试,就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创新,,经过特区20年建设实践之后,我们再来学习和体会这些话,  相似文献   

9.
1992年春 ,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关心中国改革开放命运、关心中国前途的中国人 ,都在思索着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的问题。就在这个历史的紧要关头 ,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他明确指出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要有创造性” ,“从建国起 ,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指明了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纲领。它明确了民族复兴的着眼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努力坚持“三个有利于”标…  相似文献   

10.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六年,全省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这是海南解放以来最富有生气、成绩最辉煌,也是最能充分显示自已价值的时期.据《半月谈》杂志统计,1992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海南人均国民产值排在第12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排在第6位,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排在第10位.1993年海南的经济建设又上新的台阶,她在全国的排位名次不会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给海南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终于使海南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跃进了我国中等发展地区的行列;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确是强国富民之路.一、认清形势,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有十五年.十五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的浪潮从浅层到深层不停顿地有秩序地推进.这是大胆试验、勇于探索的十五年,是成功地实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十五年.在这十五年的“第二次革命”中,影响最大、风险最大,同时又是成绩最大、令世界瞩目的莫过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建设.十几年来,这些经济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前,严格说来,我国不存在民营经济。那时,我国只有两种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民营经济才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先后完成了由“异己力量”到“有益的补充”再到“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三级跳”发展过程。在此,笔者大胆地提出以下10种民营企业眼下易犯的并应注意克服的毛病,简称“十个‘不’”,供民营企业家们思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15年来.特别是近年在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针指引下一我市经贸系统的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1979年至1992年初,全市新办“三资”企业192个,协议利用外资1.84亿美元。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后,当年新办“三资”企业443个,  相似文献   

13.
《开放潮》1996,(3)
1992年8月以来,以实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为标志。涵江进入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阶段。区委、区府联系区情实际,决心摆脱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束缚,大胆地把原来自发存在的个体、私营、联合体等多种成份经济引导为自觉的、成规模的、高效益的民营经济。经过3年多时间实施,涵江的民营  相似文献   

14.
社科情报     
邓小平南巡谈话推动中国的巨大变化 《半朋谈》杂志第13期载文详细记叙邓小平南巡半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深刻变化。一、以邓小平南巡谈话为契机,中共全党达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改革开放步伐的新共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推动第二次改革潮涌起。二、“邓旋风”有力地推动开放浪潮,各地以更大的气魄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冲出“姓资  相似文献   

15.
一月     
《今日重庆》2014,(1):4-4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南巡讲话”。“南巡讲话”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又一场深刻变化,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人的推动作用。图为邓小平在广东考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邵东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1995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24.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民营商品零售额15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5%;实现工业产值27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90%;为国家提供税收8800万元,占工商各税的70%,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8%,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 一、从县情出发,确立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我县民营经济每发展一步,都有一次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邵东作为内陆一个经济不发达县,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1992年,在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地提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彻底解放思想、统一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处于十字路口:是继续改革开放,还是走回头路?是走市场化道路,还是走回计划经济之路?姓“社”姓“资”争论不断,全国人民处于彷徨之中,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人更觉十分茫然.广东经济学界因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正挨批判,北京和其他地方的一些研讨会上说,广东“倡导市场经济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一时间,乌云密布,压力很大. 1992年春天一声惊雷,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前,严格说来,我国不存在民营经济。那时,我国只有两种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民营经济才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先后完成了由“异已力量”到“有益的补充”再到“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三级跳”发展过程,在此,笔者大胆地提出以下10种民营眼下易犯的并应注意克服的毛病,简称“十个‘不’”,供民营企业家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国强 《市长参考》2000,(11):41-43
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而言,它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向协调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前实施了“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1978年一1992年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是以三大经济地带为基础的梯度布局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1992年以后,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及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纲要”为标志,国家对区域经济政策有所调整,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1999年以来,明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过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一页.据统计,1992年,我国外债余额已近700亿美元.到今年3月,我国债务总额已达1292亿元,国内各领域、各层次、各地区的债务往来知多少?实在无法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