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包容性发展,在我看来不只是一个包容性增长问题,而是一个以"共建共享"为本质要求,建立现代发展体系的问题。要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开篇提出的"攻坚"精神的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前提下,力争在关系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将包容性增长纳入“十二五”规划,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实现公平、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而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彻底扭转传统发展中重增长忽视民生、重规模忽视质量、重生产总值增长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等倾向,首先要创造适应包容性增长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从中央提出包容性发展至今,对什么是包容性发展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正处在由非均衡改革向协调发展的转型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失衡问题,规避传统体制束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实现包容性发展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过程的公平,实现包容性增长,必须有一个健康良序的市场经济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与包容性增长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科学内涵,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转型深化阶段,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以包容性增长理念为引导,将经济转型、政治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等多种转型相互融合与协同推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发展”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包容性发展的精髓。我国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需要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彼此分享发展机遇,秉持包容性发展理念,积极履行多样化的社会责任。基于包容性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认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政府、员工、合作伙伴、社区、环境等)的要求,从而积极承担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是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念,其实质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惠及所有人群.与单纯的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强调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而"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党代会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中国政府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坚定践行包容性增长的明确信号.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在新的时代提出了和谐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要求,共生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共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运用,开创了共生理论由生物学领域向社会学,以至于经济学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共生效应的实现为包容性增长范式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包容性增长与其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结合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模式.文章正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包容性增长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交集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可以为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观念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当前国际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和精辟论述,对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开放包容”“共同发展”。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在博鳌亚洲论坛分会的讲话中说:“包容性发展是不同国家、民族与公民共同发展、平等参与、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包容性发展更具有开放性、普遍性、可持续性。”他还说:“包容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增长”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提出。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文章在分析包容性发展和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倒U型假说入手,讨论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能性,并以安徽为例,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消极影响,指出安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社会结构的非包容性因素所致.最后提出,在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规划过程中,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以农业促增收,实现工农业的包容性发展;以城镇化实现城乡之间的包容性发展;赋权农民,形成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利益兼容机制;建设包容性政府,实现农民与政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曾铮 《中国经贸》2011,(13):58-59
2010年,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提出,要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之后,这一词汇立刻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4月14~16EI召开的“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更是将主题设定为“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郑兰祥  崔韵 《特区经济》2011,(12):240-242
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与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随着社会经济、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说,建立一个公平、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就非常重要。本文从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对策。对就如何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以促进社会金融平等、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转引包容性发展含义是指边缘群体能参与并能通过参与从中受益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经济包容、环境包容、社会包容和文化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理论构架,并对理论构架进行了图解.  相似文献   

14.
对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质量的定量分析,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次重要突破.文章在透析“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基础上,从数量、效益、稳定性和民生福利等方面构建了四维三层综合评价体系,使用“逐层”纵向拉开档次法,从动态时序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依次呈现波动平稳、波动上升和稳步提升三种状态,相继出现四次较大波动.如何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以农业众筹带动农村包容性创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众筹的新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农村弱势群体创业过程中的融资方式,提高了农村包容性创业能力最近,我们通过对众筹网等农业众筹发展模式的调查发现,农业众筹对于革新农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村包容性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农业众筹能有效改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高企的突出问题,突破包容性创业群体的创业经营难题.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它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提包容性增长就应以改善民生为主题,在包容性增长中努力把握关于改善民生为主题的民生原则,确保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们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在经历各种坎坷之后,也看到了许多问题。改革的成果是否能惠及到每一个人?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是否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是否实现了?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各国是否正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包容性增长的伦理学价值及其意义,并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角度对实现社会公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与生态伦理构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国家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中国实施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战略的根本点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共同发展。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战略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强调的发展协调、机会均等和利益共享折射着同一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     
《天津经济》2010,(11):83-83
一、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2009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现象,既不符合“华盛顿共识”标准,也无法使用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被称为“中国增长之谜”.这里通过构建包含政府、市场、制度和利益集团等组织在内的分析框架,并引入准中性政府的概念,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增长之谜.准中性政府是一个在短期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有偏向的政策,但是利益集团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导致政府无法在长期内偏向某一固定集团.也就是说,准中性政府具有短期内有偏、长期内无偏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机制,而准中性政府通过制度变迁的方式使中国经济增长获得强大的动力.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带来了收入差距过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采取包容性发展方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追求包容性发展也就成了准中性政府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