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买家提供100%货品资金担保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已日益受到海外买家的抵制。为扩大出口,中国出口企业往往采用放账(O/A)、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等方式与海外买家进行交易,由此大大增加了收汇风险。  相似文献   

2.
3月16日,本刊发表《华交会成交额下降四成——有报告称中国企业出口收汇违约率增加189%》一文,报道引用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相关数据称,2008年,该公司实际支付赔款总额支出达3.6亿美元,增加了209%,中国企业在出口收汇环节面临的违约率增加了189%。此外,报道引用了中国信保方面的观点,提示了在目前的严峻的外贸形势下,海外买家信用风险加大、海外主权违约风险加大、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已经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即便国外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有所缓和,也难以在短期内化解这个行业已经形成的困局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案终于落下第一季重锤:DOC(美商务部)2012年10月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出口的光伏产品(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中国光伏企业输美产品被征高额反侵销与反补贴税在所难免。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欧盟2012年9月6日启动的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侵销调查,也将会步美商务部后尘,做出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裁决。接下去,还有印度……简直没完没了。说中国光伏产业受到全球围剿一点儿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4.
贸易支付转变 信用保险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艳 《中国经贸》2005,(11):75-77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从传统的信用证逐步向灵活方便的放账支付转变, 加大了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收汇风险保障,支持中国货物、技术和服务出口, 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支持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对跨国采购出口政策进一步放宽,国际零售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建立全球采购基地。一个全球买家逐鹿中国的时代已经到来,好戏才刚刚上演。  相似文献   

6.
经济网消息     
《中国经济快讯》2010,(47):77-77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仅2009年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就已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7.
麦文伟 《中国经贸》2009,(19):54-57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一些国家加大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度,纷纷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本国利益和本国产品.给中国出口水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中国地方政府部门、外贸出口企业和行业组织急需探讨和解决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外资筑基中国贸易大国 2004年中国外贸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的贸易大国。这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所作出的贡献最大。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6631.63亿美元,同比增长40.4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比重57.43%。其中出口3386.06亿美元,同比增长40.89%,占全国比重57.07%;进口324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9.95%,占全国比重57.81%。另据中国商务部外资司的统计,去年国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前100位的企业中,90家企业属于IT类企业,且以从事加工贸易为主,其出口额总计为1008.53亿美元,占前100位企业出口总额的94.17%,占同期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的29.77%。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前100位外资出口企业中,外方股东来源地大都为萨摩亚、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国际金融离岸中心。  相似文献   

9.
相对一些持着对陌生海外市场和买家的担心及疑虑而谨慎"走出去"的中小微型企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也有不少大型的公司或集团客户,这类客户拥有较大的买家群,"走出去"的过程要么起步较早,要么已经建立了熟悉的固定客户群,对海外市场和买家情况甚为熟悉。与中小微出口企业利用资信调查筛选买家、加强客户管理的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前晶体硅高效太阳能电池依赖其原材料广泛及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仍然是全球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开发的热点最近几年,随着政府对光伏财政补贴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随之也伴生了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等一些负面现象。2011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缩减了对光伏的财政补助,导致了行业萎缩,使得光伏器件供过于求,最终使许多  相似文献   

11.
杨亮  葛力大  戴宏 《北方经济》2012,(11):31-33
正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并且前景最为看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自1990年以来,全球光伏组件年度产量从46兆瓦增加至2011年的近50GW,20年期间增加了500倍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6.5%。截至2011年全球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了6900万千瓦,近5年的增长率超过了49%。这一增速使得光伏产业成为到目前为止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光伏电池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德国、西班牙等国为主要应用市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超过85%,其商业化最高效率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0,(29):49-50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市场得以迅速发展。2000年至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2008年产量达到6.4GW,而2009年产量将达10.5GW。至2009年全球累计装机总量已超过20GW。  相似文献   

13.
季晓超 《中国经贸》2009,(21):56-57
中国钟表产量占全球市场的七成,出口仅占一成.而在国内市场,国产手表虽占有70%的市场,但销售收入仅占30%.远低于洋品牌的含金量。增强与洋品牌的竞争力一年一度的香港钟表展目前落下帷幕,此展是亚洲主要钟表贸易展览活动之一,共吸引来自100个国家及地区的买家进场采购。据香港贸易发展局委托研究公司所做的调查显示,有五成半买家增加订单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8,(11):35-37
什么叫作海外商账,严格的说是指出口企业在海外的货款因为买家拖延付款、破产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追回的资金。据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的保守估算,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商账早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50亿美元左右的速度增加,而今年,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成为了海外商账的输出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大国,出现过无锡尚德这样全球领先的上市企业。但随着赛维LDK、尚德等巨头濒临破产,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老板跑路的新闻频现报端,光伏产业风光不再。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光伏产业,瞬间就坠入了低谷。继美国对我国光伏出口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之后,欧盟也相继展开反倾销诉讼,这对深陷行业"寒冬"的光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6.
欧洲市场的不景气,已经让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业遭遇巨大危机。就在这一困难时刻,美国这个全球第四大光伏市场,又准备举起反倾销的大棒,这对中国光伏制造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在2010年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占到了全球的半壁江山。近日,Solarworld等美国7家光伏生产商联名上书,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及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国光伏企业的“倾销”行为。  相似文献   

17.
陈韬 《中国经贸》2012,(19):43-43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企业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买家打交道,不同类型的买家对于出口企业的业务发展来说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活跃的海外并购活动,已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独步全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李彦宏  路漫 《中国经贸》2011,(11):72-73
今年一季度,由于日本“3·11”地震导致的核危机引发世界能源格局发生连锁反应,核能发展遇阻,光伏、风能上位的全球新能源市场新格局有望形成。从全球角度来看,德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开始着手考虑扶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美国已经通过了一个斥资5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中长期计划;中国计划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1.4%,2050年达到30%;日本已决定严格控制并压缩核电规模;欧盟宣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20%。  相似文献   

20.
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扩散。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步人衰退,实体经济受到波及.我国的出口增长持续下滑。一方面是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增长乏力;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的风险明显加大,出口收汇风险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对的最大外部风险,出口收汇安全成为出口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出口企业纷纷拿起信用保险这一国际通行的金融武器规避外贸风险,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促进和保障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它所具备的强大的保障功能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