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WTO框架下,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是衡量一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海南粮食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测算海南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指数,能够总结出在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下,将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海南粮食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实力的对话,实力来自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入WTO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缺乏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我国具有优势的产业对西部来讲并不优,我国的比较薄弱的产业对西部来讲更弱。因此,面对加入WTO的严峻形势,西部省区应加快观念更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拓陕西农业比较优势的发展思路探析(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陕西农业遇到的挑战大于机遇。陕西农业的主要粮食产品在国内外没有比较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果品业和畜牧业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因此,陕西农业发展必须推行农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即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陕西农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比较优势的产品,提高陕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陕西省农业迅速走向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指数、显示比较优势等指标测算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并对中国11种主要农产品竞争力在加入WTO前的1999年与加入WTO后农产品全面开放的2004年以及中日美三国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并给出了提高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砖五国同为新兴经济体,其农业发展既面临同样的外来挑战,又存在着内部竞争。分析金砖五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及其特征,研究如何利用世界经济萧条这一重要历史机遇调整中国的农业结构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金砖五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做比较分析,基本结论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出现了缓慢下降趋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也比较强,RCA指数无法反映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真实比较优势。五国之间的某些农产品具有互补性,某些呈现竞争性。中国应当采取措施阻止劳动密集型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同时采取措施保持土地密集型农业的稳定发展,这对保证粮食安全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拓陕西农业比较优势的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加入WTO后,陕西农业遇到的挑战大于机遇。陕西农业的主要粮食产品在国内外没有比较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果品业和畜牧业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因此,陕西农业发展必须推行农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即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陕西农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比较优势的产品,提高陕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陕西省农业迅速走向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7.
WTO条件下区域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WTO条件下,农产品的品质差异和成本劣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再加上国家停止出口补贴,使得这些区域农产品出口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出口竞争力将大在削弱,从我国农产品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出发,以优化区域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探讨区域农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实际上是区域发展理论在国际层面的推广,也可以应用在区域层面上。文章在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分析发现河南省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方面、动植物等农产品产业方面、消费市场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的外生型比较优势比较突出,具备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但是有些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比较优势内源性发展动力较弱。为此,可以通过从提高产业生产技术水平、扩大河南省内需、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规、加大对关键产业财政支出等方面着手促进河南比较优势的发挥和转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西部地区过去依托的资源比较优势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减弱,而竞争优势的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竞争优势的培育是新形势下实现西部经济崛起的重要途径.增强西部区域竞争优势的基本思路应是1.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区域竞争力;2.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提高西部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家贸易理论的基石。但若发展中国家单纯地以自身的成本和资源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贸易结构,就不可避免地跌入“比较利益陷阱”的境地。理性的抉择是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从商品出口额占该国GDP的百分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出口商品结构、出口贸易对贸易增长的贡献度等指标体系来看,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发展高科技产业、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竞争环境的形成是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农业贸易整体处于逆差地位,大部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随着<农业协议>政策的落实,我国农业的贸易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文通过分析计算中国部分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她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针对提高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国际化是全球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而加入世贸组织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文章借助世贸组织前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数据.分别计算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指数,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在世贸组织前后竞争优势的演变.并对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优势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但是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却相对不强,在这种形势下,增强安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安徽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徽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省农产品竞争力作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强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提高农业进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途径等。  相似文献   

14.
如何利用FDI来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如何吸引更多FDI是我国引进外资所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产业集群既可以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也是吸引FDI的重要因素。发展产业集群和FDI引进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的外贸竞争力具有正面效应,然而我国吸引的FDI有可能但并未使我国外贸竞争力得以真正提高。利用FDI和外贸发展的正确模式选择应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比较优势与新技术优势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区域竞争优势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西部地区过去依托的资源比较优势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减弱,而竞争优势的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竞争优势的培育是新形势在地区经济崛起的重要途径,增强西部区域竞争优势的基本思路应是:1、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区域竞争力;2、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提高西部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湖南特色经济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体制背景、新的市场条件、新的竞争态势下,湖南过去依托的资源比较优势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减弱,而竞争优势的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竞争优势的培育是新形势下振兴湖南经济的重要抉择,增强湖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思路是: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区域竞争力;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并着重阐述了增强湖南特色经济市场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云南旅游业的区域竞争优势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面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手段的不断变化,应尽快调整中国旅游业的竞争战略,使其从资源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旅游的竞争力实质就是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将以上理论应用于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中,来提高云南省旅游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产品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在微观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始终是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在我国尤其值得关注,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本文对国内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认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适度的农业政策扶持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世界贸易形势下,农产品比较优势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但仅有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我国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