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生活水温:泥鳅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5℃~30℃,最佳生长温度为23℃~28℃。当水温超过30℃以上时,泥鳅钻入泥中避暑、栖息;水温低于5℃以下时,泥鳅就钻入泥中冬眠。  相似文献   

2.
一、生物学特性泥鳅分布很广,常栖息于河、湖、池塘、稻田的浅水区。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22℃~27℃,水温高于33℃则钻入淤泥中,水温低于5℃潜入泥中进入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通常生活在水底层,有钻泥的习惯,喜欢中性及微酸性的粘性土壤。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进行呼吸,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缺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正>一、黑斑蛙的生活习性黑斑蛙作为变温动物,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宜为25~28℃。当冬季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洞穴或池底淤泥中冬眠。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结束冬眠。水温超过32℃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时会导致陆续死亡。在野外,黑斑蛙主要捕食昆虫。经过驯化,也能摄食  相似文献   

4.
1.水温:金鱼属于冷血动物.能在0℃-39℃之间正常生存,最适宜温度是20℃-28℃。换水时温差不易超3℃,温差超过7℃时易得病。  相似文献   

5.
<正>螺蛳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田螺属,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水温在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10℃以下时即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上升到15℃时,越冬后的螺蛳开始摄食。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螺蛳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到性成熟,部分生长快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12,(7):69-69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之间,最理想的温度是15℃-20℃,此环境中人的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温度在4℃-10℃时,发病率较高,在4R2以下时,易生冻疮,发病率更高。环境温度高于28R2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在30℃时,身体汗腺会全部投入工作;气温高于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系列疾病,特别是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水蚯蚓又称丝蚯蚓、红线虫、红丝虫、赤线虫,体色鲜红或肉红、橙黄色。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是鱼、鳖、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理想饵料,是水生经济动物苗种生长阶段,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生活习性水蚯蚓属环节动物,体细长,呈暗红色。终生生活在微流水及腐烂有机物的水底淤泥中,常将身体前端钻入泥中,后端在泥面摆动,受惊缩入泥中。喜温,最适水温25~28℃。卵茧产于泥中,  相似文献   

8.
<正> 一、欧洲鳗的生物学特性 1、欧洲鳗适合净水。适应温度为20℃~28℃,最适水温为27℃。若超出该水温范围,就会影响欧洲鳗的正常摄食和生长。水温低于14℃,欧洲鳗仅能少量摄食;水温高于32℃时,它不摄食。  相似文献   

9.
<正> (一)小瓜虫病 病原小瓜虫为适低温的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其适宜繁殖及生长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28℃时,发育迟缓或停止,甚至死亡。一般流行季节为11—5月份,尤其在1—5月份为流行高峰。虫体的生活史分为营养体和孢囊两个时期,营养体指幼虫钻入鳗鱼的皮肤或鳃,吸收宿主组织生长,同时刺激宿主的寄生部位,导致组织增生,将虫体包裹于组织内,虫体经数次  相似文献   

10.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之间,最理想的温度是15℃-20℃,此环境中人的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温度在4℃-10℃时,发病率较高,在  相似文献   

11.
正青苔多发生于春季及初夏,只要温度适宜,几个晴天内就会大量生长繁殖,形成团团乱丝而占领水体空间。一、青苔发生的原因青苔在水温5℃时就可以开始繁殖生长,早期如毛发般附着在池底,颜色由浅绿逐渐变为深绿。水温升到10~15℃时,在晴天,光照强透明度高的水体,青苔就会大量繁殖。而青苔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35℃。除温度  相似文献   

12.
<正>影响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温度、酸碱度、溶解氧、透明度等。特别温度:是影响河蟹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河蟹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15~30℃;22~28℃是其最适温度。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河蟹的摄食能力和活动能力都明显地下降,温度低于5℃时河蟹进入休眠状态。1℃和39℃是河蟹生命活动的下限和上限温度。  相似文献   

13.
《致富之友》2004,(11):21-21
一、适时捕捞 秋季,当水温降至12℃-15℃时捕捞最为适时。池塘中养殖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形成数道“田埂”。待油菜秆溢出甜质香味时,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相似文献   

14.
甲鱼是变温动物。所谓变温动物就是说它没有调节自己体温的机能。资料表明,甲鱼体温大致与变动着的生活环境的温度差异约0.5℃-1℃。因而野生鳖、外塘鳖的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水温敏感性强。秋天,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代谢强度  相似文献   

15.
一、搞好降暑降温 黄鳝是淡水鱼类中较怕热的一种鱼,其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当水温高于28℃时,其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受到抑制。进入高温季节,由于鳝池水位较浅,水温很容易升至28℃,因此,盛夏季节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主要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正锚头鳋病俗称"钉虫病",又称铁锚头鳋病、针虫病、大头生针蓑衣病,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此病是锚头鳋侵入鱼体而引起的疾病。锚头鳋头部生有背、腹角两对,略呈铁锚状,所以称为锚头鳋,其钻入鱼肌体,不易拔出。锚头鳋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季较多。水温低时,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15℃左右时,就开始孳生。症状:锚头鳋寄生鱼体时,是以其头部深钻入肌肉或鳞下,而其胸部和腹部露在外面。鱼体少量寄生时,除在鱼体可见有少量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养殖方式与养殖环境 养殖海区要求水质清洁溶氧丰富,无赤潮发生,无污染物及污水流入。网箱养殖宜选择避风内湾,透明度要求7—8m,流速10cm/s为宜,最适水温16℃-23℃,当水温低于9℃或高于28℃时对其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8.
正田螺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单位产量高,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目前,养螺业发展很快,已成为一部分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门路。一般每亩养殖水面可收获田螺2000~2500公斤。田螺生殖与习性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的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螺20~30个,4龄以上雌螺可产仔螺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到性成熟,每年4~9  相似文献   

19.
青虾、河蟹属水生变温动物,水温高低直接影响到虾蟹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虾蟹的摄食和生长。一般而言,虾蟹的生长适温为20℃-30℃,当水温低于15℃时,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低于10℃则停止摄食和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一、黄鳝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黄鳝喜欢在泥质底层钻洞或在堤岸的孔隙中穴居,在池塘、沟渠、稻田和有机质较多的水底淤泥中都能生长。其适宜的温度为15℃~30℃,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逐渐停食进入冬眠。黄鳝白天常躲在洞里,夜里或早、晚出穴觅食。黄鳝的性情凶猛,喜肉食,常以小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为食,也吃有机碎屑等,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黄鳝之间互相残杀的现象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