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已于1999年10月1日施行。新合同法是“一部统一的、较为完备的合同法”。新合同法以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为基础,对原有合同法律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新合同法是对中外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围绕《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解除权的概念、要件、行使情形、法律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解除权制度有清晰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2013年我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申请,要求撤销其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英文缩写CISG,以下简称《公约》)项下第十一条关于"书面形式"的保留。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是否应撤销对《公约》合同形式保留的讨论愈演愈热,而随着去年2月中国向联合国提交撤销申请,这项讨论也尘埃落定。至此,中国与其他《公约》缔约国一样不再要求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一定采用书面形式。此举有效解决了现行国内法与《公约》之间的冲突,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减少了法律障碍。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了签订书面合同,因此这一撤销应引起国内涉外贸易企业的高度重视,避免被对方钻空子。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法律文件,两者皆把合同解除权作为违约救济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不少条款加以详细的规定,作为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合同解除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与我们所熟悉的大陆法系或我国《合同法》上的合同解除权有相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货物相符问题是国际商事纠纷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CISG公约)第35条是规定货物相符规则的主要条款。本文试图对第35条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期望通过对该条款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对比中国《合同法》的规定,得出我国应如何适用货物相符的相关建议,以适应繁杂的国际贸易交易环境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通则》只承认直接代理,而我国传统外贸代理制的主要缺陷就是行纪(间接代理)得不到法理上的有效支持。新《合同法》吸收了两大法系关于代理概念的界定,借鉴了《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的有关规定,但是由于两大法系代理概念源于根本不同的理论基础,新《合同法》的这种规定使外贸代理的法律基础重新陷入更深层次的法理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对经济合同的无效责任和违约责任规定较为详细,但对于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双方要约、相互磋商、承诺等大量活动,却缺乏法律保护。目前仅见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7条:“意思表示由第三人义务转达,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错误或者没有转达,使他人造成损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示人负赔偿责任。”近年来,法学界对此已有所研究,但缺乏系统详尽的分析。本文对合同不成立的过失责任分析如下:一、我国合同不成立过失责任的产生基础1.实践基础。合同的成立系由大量的民事…  相似文献   

8.
孟玉玺 《大众商务》2010,(14):253-253
在买卖合同中,若卖方交付货物与合同不符,则法律赋予买方提出异议的权利,当然对该异议的权利也有一定的限制,即异议期限制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货物买卖合同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中国《合同法》借鉴《公约》的地方很多,二者关于买卖合同有关异议期限的规定存在相似性,但在很多细节上存在差异。对这两部法律关于买卖合同异议期限的规定进行比较,有利于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合同的履行中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相对于两个《海矛公约》而言,《联合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和进步性。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不同国家利益调和的产物,也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后,结合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进行一定的比较,并提出我国《合同法》一些需要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异议期限制度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我国合同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公约》和《合同法》中相应规定的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异议期限制度的理解。由于异议期限制度直接影响到买受人所提起的买卖合同品质纠纷案件的审理,故加深对该项制度的理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博 《大众商务》2010,(1):204-204
异议期限制度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我国合同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公约》和《合同法》中相应规定的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并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异议期限制度的理解。由于异议期限制度直接影响到买受人所提起的买卖合同品质纠纷案件的审理,故加深对该项制度的理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伟明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Z1):229-232
重点探讨了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定性基础上适用私法原则和具体条文的若干问题,澄清了在法律实务中应当以肯定的观点来回答劳动争议是否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问题.此外,本文还提及人员借调和劳动合同概括转让所产生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劳务输出合同是我国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法律形式。《劳务贸易总协定》作为一个框架性文件不能直接调整国际劳务关系。文章分析了国际劳务输出合同不同于一般国际贸易合同的三个特点,即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复杂性和争议的多样性。探讨了解决涉外劳务争议的法律适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公约》)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统一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然而文本上的统一只是实体法统一进程中的初步阶段,《公约》在实践中的统一适用需要公约的解释规则来保障。《公约》解释应考虑《公约》的国际性质,促进《公约》的统一适用,因此应当一秉诚信来解释《公约》,尽可能地从《公约》本身寻找补缺的一般原则,同时参考借鉴其他国际法律文件和其他法域的《公约》案件。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只适用于在我国发生的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虽然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但笔者认为分析其中的异同很有必要,尤其是两部法律中关于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的比较更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自劳动法颁布施行13年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中叉一新的里程碑。这部法律的实施,将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依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现就《劳动合同法》中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间货物买卖和交易的日趋频繁,买卖双方越来越关注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当事人采取何种救济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论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比较《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并结合英美法和大陆法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比较了不同违约救济措施所适用的各种情形,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2004,(4):42-43
为正确审理物业管理纠纷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并参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当前我市法院审理物业管理纠纷案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劳务输出合同是我国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法律形式。《劳务贸易总协定》作为一个框架性文件不能直接调整国际劳务关系。文章分析了国际劳务输出合同不同于一般国际贸易合同的三个特点,即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复杂性和争议的多样性。探讨了解决涉外劳务争议的法律适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合同,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市场交易行为的典型形式。所以,关于合同的有关规定,不仅存在于合同法这一部法律中,在其他法律中也可能会对合同作出某些规定,由此则会出现同一合同由不同的法律共同予以调整的情形。本文拟从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三方面来论述合同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