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湖南贫困山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00年为止,扶贫成果令人瞩目:———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全省由1994年的435万人减少到13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8.37%下降到2.4%,实现了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省贫困地区共修通县、乡、村公路2.33万公里,解决了200多万人的行路难问题;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5万处,解决了240万人的吃水困难;架设输电线路解决了43万户、…  相似文献   

2.
《老区建设》2008,(13):4-4
近日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获悉。按照中国官方贫困标准衡量,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已从2.5亿下降到148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1.6%。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2007年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因为,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及实施办法来解决。与之相适应,扶贫开发应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其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也相应地由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向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为主转变。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同期,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的伟大成就同样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西部农村地区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难题,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1994年启动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900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目前中国农村有8.517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1%,其中收入637—882元的低收入人口总数为5617万。但是,余下的尚未脱贫的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部农村地区,而他们的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一)经过10多年的奋力拼搏,广东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7年与1985年相比,全省50个山区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由117.05亿元增加到1366.45亿元,翻了三番多。乡镇企业总收入由28.61亿元增加到1486.98亿元,翻了五番多。农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步伐加快,50个山区县农民人平纯收人由1985年的418元提高到1997年的2989元,增长了6.5倍。全省1985年未解决温饱的420万农民到1997年底已有418.3万人越过了温饱线,绝对贫困发生率由1985年7.43%降低到1997年的0.of%。1997年,全省以县为单位统计,所有县的绝对贫困发…  相似文献   

7.
《老区建设》2008,(23):F0002-F0002
改革开放30年来,鹰潭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70.9万元,其中省分配下达的发展资金2203.1万元、市财政配套的扶贫资金567.8万元,加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数由1985年造册登记的11万多人减少到2007年底的4784人(含低收入人口),考虑到返贫因素,平均每年递减的人数在4000人以上;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1985年的15.7%下降到2007年的0.6%;  相似文献   

8.
(一)《四川省七一一八扶贫攻坚计划》提出,从1994年起用7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四川1180万(含重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0年末,四川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63个贫困县整体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877万下降到161万,贫困发生率由127%下降到23%。贫困县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年人均占有粮食由426元、386公斤分别增长到1262元、412公斤。七年间解决了贫困乡村1002万人与1156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了凉山州彝族聚居区32万户形象扶贫工程,甘孜、陈坝州高原牧区61万户“人草畜”三配套建设。贫困地区经济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农村改革以来的2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一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7年的5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5.40/0。而且,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等事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仅1986年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就解决了5756万人、5470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兴修乡村公路30多万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35万多公里,新建经济林园100多万个,建设基本农田几千万亩,兴办乡镇企…  相似文献   

10.
徐茂如 《发展》2005,(10):76-76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县,也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治县成立后,国家和省市领导十分关心天祝县的贫困问题,1983年,将天祝县列入“两西”建设扶持县,1991年.义放列为全省11个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1993年再次被确定为国扶贫困县:20多年来,天祝县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县粮食总产量由1982年的312万公斤增加到438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由100公斤增加到268.1公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82元提高到1523元;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12.87万人下降到8.74万人,“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全县有18个贫困乡镇、91个贫困村、1.71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贫困面由56.6%缩减为40.2%。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这…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施扶贫开发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湘西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州农民平纯收入由1985年的312元增加到1999年1225元,农村贫困人口由156万人下降到46万人,(其中因灾返贫人口16万人),但全州农村贫困面仍很大,贫困程度依然很深,据1999年调查,全州700个特困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80元,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0.23亩,尚有39.7%的村不通公路,24.7万人饮水困难,全州46万贫因人口的温饱问题需在21世纪加以解决,实现全州稳定税贫向小康万进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如何建立新的扶贫机制,运用新的手段来推进扶贫开发,是摆在湘西州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人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了“这是今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国家有效扶持,各方面艰苦努力,扶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5年解决了48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4200万,离既定的时间不多了。扶贫攻坚进入了最后 的冲刺阶段。思路决定出路,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调整思路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既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进而为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状及症结根据我国关于贫困的标准,1978年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为2.5亿人,1985年1.25亿人,1993年8000万人,1995年6500万人,1996年5800万人。1978年以来我国共计减少贫困人口1.92亿人。可以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5年,平均每年减少1786万人。其主  相似文献   

15.
刘祎 《浙江经济》2006,(17):61-6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全国贫困规模减少,西部地区和山区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幅度较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3209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为2.8%。然而,农村绝对贫困规模整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与上世纪相比,减贫速度却明显放慢。和谐社会建设,农村是最不可忽视的一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但一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绝对贫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国内贫困人口1978年为2.5亿,到1985年末降为1.25亿,到2000年底减少到3000万人,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在1978-1985年间,国内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785.7万人;1986-1993年,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40万人;1994-2000年的扶贫攻坚开发阶段,贫困人口减少到了3000万人,年均减少714.3万人。然而,2000年以后,国内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贫困人口下降的速度和数量严重减缓,2003年出现反弹想象。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国内研究人员认为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和自身综合能力差等,扶贫难度加大(王冠,2004);在所剩的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中,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更为恶劣,文化技术素质更低,居住更为分散,构成更为复杂,扶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艰难(2004年《人民日报》短评)。本文以为,除上述原因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扶贫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是四川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也是贫困状况大幅度缓解的时期。全省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 ,从1978年的2600万减少到1999年的211万人 ,平均每年解决1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9年四川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90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南江、屏山等18个贫困县基本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粮钱增收 ,63个贫困县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0元 ,达到1202元 ,粮食占有量409 5公斤。贫困县经济持续发展 ,63个贫困县工农业总产值达685 72亿元 ,财政收入31 1…  相似文献   

18.
2004年9月22日-27日,科技部主办的科技扶贫15年交流暨总结会在陕西召开。这是与贫困长期斗争中的一次重要的交流与反思。多年来,中国政府为扶贫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解决了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完成1994年确定的在2000年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工作任务,而且在2003年反而增加了80万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9.
1986年至1996年,国家给定西地区累计投放扶贫专项贷款2.3亿元,重点实施621个扶贫开发项目,全区贫困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199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人855元,产粮300公斤,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3.9%,108万人基本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这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为此笔者曾于1997年6月前往定西,就其贫困状况及信贷扶贫方式的运作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研究。一、信贷扶贫效果分析定西地区从1983年开始进人了大规模的“三西”农业开发期,主要涉及定西.通渭、陇西、临洮四县;属于省老区困难地区的渭…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情省力》2008,(6):27-29
一、农村贫困现状 2007年末全省农村贫困总人口305.5万人,贫困发生率5.9%。与上年相比,全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1万人,返贫与新增60万人,净脱贫约31万人,减幅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