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经济和财政发展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考察陕西省财政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陕西省经济结构特点提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建辉 《西部财会》2008,(11):38-38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陕西省岐山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努力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强力推进依法理财,克难奋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许凯 《西部财会》2006,(9):I0007-I0007
8月24日下午,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刘维隆轻车简从,前往水寿县财政局调查研究。永寿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该县狠狐县城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年荣获“十五”期间“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到”和“陕西果业强县”称号。与此同时,永寿结合县情,积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姜波 《西部财会》2010,(5):19-19
陕西省汉阴县以财政增长为目标,认真分析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找准财政支持经济的着力点,努力挖掘财政收入征收潜力,顺利实现了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达到4894.7万元,  相似文献   

5.
陕西是我国科技、教育实力相对雄厚的省份之一,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存在为陕西省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雄厚的教育、科研优势应该促进其经济发展,使其有与之相应的经济优势。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科研活动脱离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现状,表明财政的科技投入政策主导作用发挥不足。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17):15-17
文化产业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陕西经济转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陕西省及各市政府如何进行文化产业财政投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的是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1-2015年陕西省各市文化文化产业相关的支出的数据,利用SPSS分析,寻求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对经济发展是否存在关系。结果表明政府文化产业相关的财政投入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成了不争的事实,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引人注目,陕西省的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任由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分析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财政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好地利用财政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相关关系。利用陕西省1980-2009年数据对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财政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支持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市所辖9个县(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牧业基地。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县域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已成为全市财政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及制约,我市县级财政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有5个县被列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县级财政经济还仍然处于困境之中。为了尽快摆脱县级财政经济的困境,加快振兴步伐,笔者将对县级财源建设工作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一、县级财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主体和新兴财源弱小,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由于受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每县目前只有两、三…  相似文献   

10.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单一的财源结构,必须导致结构性效益低下,影响财政经济的运行质量。因此,按照市场导向、比较优势和最佳效益原则。建设多元经济支柱,构建稳固的财政平衡基础,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亮点和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煤炭为支柱的经济结构,煤炭产业成为全市的骨干财源,来自煤炭的税收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0%左右。在短缺经济时期,这种偏重的经济结构为财政收入的加快增长做了很大贡献,但近年来,我市经济运行困难加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对财政平衡形成了威胁。积极采取对策,构建稳固的财政平衡基础成为财政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薛建刚 《西部财会》2012,(8):2-F0002
陕西省市县财政局长座谈会8月2日在西安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政府全体会议和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精神,总结了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了当前经济财政形势,安排部署了后儿个月财政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优化财政分配格局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差异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本文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比例调整作为地方财政激励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市县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对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且这一效应具有持续性特征。对于改革前经济发展不平衡较高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财政激励发挥着“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的城市,财政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机制证据表明,财政激励通过加强税收竞争和扩大政府投资两种渠道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激励推进了城市共同富裕发展进程,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善的主要表现。本文不仅拓展了税收分成的经济效应研究,而且从财政激励角度廓清了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成因和内在机制。本文结论为新发展阶段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经验参考和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财政基础上都有不小的差距。虽然造成的原因干差万别,但经济发达地区也需要财政的支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和财政的支持则是紧密相联的。从发展的角度,从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对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强烈,意义更重大。  相似文献   

14.
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既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又是现代财政经济工作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财政局在财政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五统一”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狠抓财政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支撑,财政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对陕西省铜川市发展而言,没有充足的财力,就没有未来的大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十一五”时期,铜川市要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复杂环境。要顺利实现“十一五”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建立新型工业化城市,必须拿出新的发展招数,而建立起全新的城市发展机制并获得实践上的成功,就必须要实现经济与财政的良性互动发展,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相似文献   

16.
薛建刚 《西部财会》2012,(3):2-F0002
陕西省财政工作会议2月16—17日在西安召开。会议总结了2011年财政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了2012年财政工作。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刘小燕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是一个支大于收,长期靠吃国家补贴过日子的地区。旗县经济的发展是我区财政经济发展的基础。旗县财政经济发展的快慢,财政收入的水平能否提高直接影响着自治区财政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及共同努力下,我区旗县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财政收入逐步增加,财政支出逐步扩大,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审计工作针对经济管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遵守法律,制度,规则,程序等操作规范方面进行的检查和评价,其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管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规范化,而当经济管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逐步实现规范化以后,经济领域里工作的主要矜持必然由操作过程不规范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向由于决策管理能力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转移。  相似文献   

19.
《西部财会》2006,(8):I0004-I0004
陕西省农业财政工作会议7月28日至29日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和陕西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时期陕西农业财政工作,谋划“十一五”时期陕西农业财政工作。会议由陕西省财政厅副巡视员韩传芝主持,陕西省副省长王寿森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刘维隆作了书面发言,财政厅副厅长上官吉庆作了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0.
阿克苏地区阿瓦提、乌什、温宿三县在全地区的经济结构中排位均比较后。尤其是乌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受财力困挠,多年经济发展缓慢,举步维艰。通过对这三县经济、财政情况的对比分析,笔者就贫困县如何做大财政蛋糕的问题做了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