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且这种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度高、管理层持股、控股股东财富集中度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持有;相比于自然人和短期投机型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外资及长期战略型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外生政策冲击的拓展性检验显示,上市公司减持管制政策削弱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而放松卖空管制政策则会强化这种效应。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作用具有正向价值效应,即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田园  高利芳 《财贸研究》2021,32(9):96-110
选取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卖空管制放松对企业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管制放松可以有效抑制商誉泡沫,且这一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卖空机制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与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对商誉泡沫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高管权力低、内控质量高的企业中,卖空管制放松对商誉泡沫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刘贝贝 《财贸研究》2021,32(6):80-97
基于2006-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卖空对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卖空机制显著提高了公司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且这种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样本中更为明显;其次,在使用融券卖空量来衡量卖空势力,以及使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安慰剂检验和双重差分法缓解了内生性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通过考虑转融券试点的影响、更换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衡量指标以及改变样本区间等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以上的结论保持不变;最后,分析了卖空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的潜在机制,发现卖空可以通过提高股价信息含量来提升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卖空能够有效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的行为,这也证明了卖空是一种有效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财贸研究》2020,(2):68-79
如何改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话题。考察2010年开始施行的融资融券制度对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卖空约束放松后,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明显改善,并且卖空机制的这一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卖空威胁更为可信、大股东因卖空可能遭受的损失更大、内部人控制问题更加严重的情形下。进一步研究显示,卖空约束放松后,公司经营管理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说明内部控制质量的确得到了改善;并且,管理层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举措最终确实会缓解卖空威胁形成的股价下行压力。研究对于评估和改进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可比性、信息环境与业绩预告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宇  肖虹  万鹏 《财经论丛》2015,(10):58-66
本文研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管理层业绩预告准确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公司的内外部信息环境对这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的公司,其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准确度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业绩预告准确度的促进作用还受公司内外部信息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公司外部和内部信息环境均能够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业绩预告准确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业绩预测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业绩预告准确度的提升作用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展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层业绩预告方式选择及其对投资者决策影响构成的系统分析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我们的研究为监管机构进行业绩预告披露的监管、管理层进行业绩预告发布以及投资者对业绩预告信息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准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提高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准确度。其作用机制在于,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降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进而提升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准确度,发挥了监督治理效应和协同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准确度的治理作用在国有产权与非“四大”审计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和完善业绩预告监管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年1季度-2007年4季度管理层盈余预告样本数据,检验了盈余预告消息性质对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精确性、及时性及态度倾向选择的影响。检验的结果表明:管理层对消息性质为好消息的盈余预告比坏消息的选择了更为精确的预告方式;而对坏消息的盈余预告态度倾向于欠悲观或相对乐观。实证结果说明,管理层在对不同性质消息的盈余预告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操控性披露选择。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发布业绩预告的目的是降低上市公司与包括财务分析师和投资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年报披露了实际公司业绩后,与业绩预告会有多大差异呢?本文基于2010年深沪市2129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分析,来总结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间的差异,从而看出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财贸研究》2020,(3):81-96
从卖空机制带来的治理效应和股票市场的反馈效应出发,探讨卖空机制引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以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制度推行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为研究窗口,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在卖空机制引入后,允许卖空的企业其公司价值显著提升;卖空机制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能够起到外部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对于内部治理较差的企业而言,卖空机制引入后公司价值的提升程度更大;卖空机制还可以通过市场反馈效应路径,提高投资-股价之间的敏感性,从而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允许卖空的企业其公司价值之所以会提高主要是因为经营业绩得到了提升,然而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实际卖空量较小,公司价值的提升程度在融资融券政策实施之初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这一特殊的自然实验,以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卖空机制通过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提高了公司的投资效率;相对于治理质量较高的公司,卖空机制对治理质量较低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对进一步深化我国证券交易市场改革,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责任投资的迅速发展,企业ESG表现被普遍认为可以带来超额投资回报,但可能知情卖空者的行为并不一致。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ESG表现对卖空者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显著增加了卖空者交易,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股价高估和代理成本在企业ESG表现影响卖空者交易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表明企业ESG表现会带来错误定价,更多体现为管理层的自利工具。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媒体报道较多、管理层权力较大时,企业ESG表现对卖空者交易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业绩预告形式上及实质上可靠性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披露政策对业绩预告可靠性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强制性披露政策下业绩预告形式上的可靠性显著高于自愿性披露政策下的情形,但其实质上的可靠性并不高于自愿性披露政策下的情形。结合消息性质的进一步检验发现:不同性质消息下的强制性披露政策的业绩预告形式上的可靠性均显著高于自愿性披露政策下的情形;对于坏消息的业绩预告,其实质上的可靠性显著低于自愿性披露下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披露通过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达到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目的,因而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会计信息披露的均衡理解为满足公司治理所需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均衡。由于存在契约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第三方审计失灵等问题,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均衡,政府管制成为保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国际经验,健全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管制体系,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资本市场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制度是定期报告的有益补充,它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透明度.能够减轻相关公司定期报告披露时业绩突变对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避免公司业绩突变造成股价剧烈震荡.中小板上市公司业绩修正(变脸)预告对股价的影响是,业绩预增对股价有正面作用,业绩预减或预亏对股价有负面作用.完善业绩预告制度,应加大惩罚力度,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压力和动力,改变业绩衡量标准,规范业绩预告制度层次,明确业绩预告注册审计,以增强业绩预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放松卖空管制能否抑制经理人私利问题,本文借助我国融资融券制度逐步推行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机会,采取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卖空压力对公司经理人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压力显著抑制了经理人的私有收益,在进行了多项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卖空压力对经理人私有收益的抑制作用在信息透明度高、经理人权力较大、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卖空压力缓解了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书怀 《财贸研究》2010,21(5):113-119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7—2009年深沪两市A股年报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从一个侧面检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效果。实证结果显示,信息公平披露规则的效果并不明显,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仍然存在。因此,应尽快制订《办法》的配套措施,建立内部知情人定期报告制度;加强自愿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引入信息质量评级制度;积极培育证券分析专业机构,形成基于市场预期的业绩预告比较基准。  相似文献   

18.
业绩预告的修正体现了业绩预告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好消息和坏消息,投资者会基于多重考虑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获得不同的收益。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业绩预告及其修正进行了信息含量的检验。揭露了两种类型公告中不同类型信息具有不同的信息含量,探究了在不同披露时间内影响程度的差别。同时也考虑了公告的定量信息,发现和业绩预告相比,修正公告能带来更大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9.
康跃  贾南 《中国市场》2014,(19):60-66
利用2010-2012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季度业绩预告数据以及新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标准,根据上市公司季度业绩预告披露频数的不同,将样本分为A类和B类公司,通过两类公司与经营短视特征的分析,得出我国A股市场季度业绩预告披露频数是衡量经营短视问题的一个重要维度,并从业绩预告披露频数的角度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书怀 《财贸研究》2012,23(2):143-150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实施前后两年,即2005—2009年深沪两市A股业绩预告利多、高送转和增发三类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程度测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检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信息公平披露规则在实施当年的短期内发挥了作用,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信息泄露程度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内幕交易依然存在。为此,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大对违规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在强调公平信息披露的同时,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正确处理好资本市场效率与信息披露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