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关联企业到铁本等企业集团或家族关联企业贷款相继出现问题 ,如何破解集团 (关联 )企业贷款的风险这一难题 ,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铁本事件”为鉴 ,剖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关联企业风险的“软肋” ,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控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原则和对策 ,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新金融》2004,(11):40-42
近年来从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关联企业到铁本等企业集团或家族关联企业贷款相继出现了问题。如何破解关联企业信贷风险这一难题,使商业银行不再因"铁本"而"贴本",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燃眉之急,也是各家银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铁本为鉴,剖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关联企业风险的"软肋",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铁本”让各方贴了本!“铁本事件”牵涉的不仅是当地政府、6000多农民,还有6家金融机构。“铁本事件”中6家金融机构共向铁本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授信43.39亿元,其中实际投放贷款160多笔,合计25.6亿元。“铁本”项目叫停,直接影响银行投入资金的安全。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4.
集团性企业作为特殊的客户群体,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重点营销、积极介入的对象。蓝田股份、银广厦、农凯、铁本、科龙、德隆等事件的相继爆发,就向商业银行昭示了集团企业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规模经营效益的同时,也随着集团性企业关联交易的空前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营风险。也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集团性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在对集团性企业的信贷风险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集团性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特别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企业集团为主的关联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关联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贷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业务范围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企业越来越多,企业间的关联关系日趋错综复杂,某些关联企业钻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甚至逃废银行债务,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严重风险。同时,由于一些集团公司盲目扩张.管理混乱.缺乏诚信,利用关联企业多头套取银行资金,往往某一环节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贷款集中度风险和关联交易风险,如众所周知的“德隆事件”、“农凯事件”.“铁本项目”等。鉴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关联企业巨额贷款损失案件,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当前亟待强化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本文分析了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并提出防控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十分重要。频频发生的关联企业巨额贷款损失案件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由于我国对于关联企业方面的立法并不完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国外经验.采取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信贷业务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8.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十分重要。频频发生的关联企业巨额贷款损失案件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我国亟待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首先,国家要完善关联企业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银行债权;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关联企业信贷信息咨询系统,并做好对关联企业贷款的统一授信、贷前调查和财务分析,选择合适的借款主体和担保方式,在借款合同中设置预防性条款,加强贷后管理:最后.银行监管机构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关联企业制度与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保福 《金融论坛》2004,9(10):41-45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十分重要.频频发生的关联企业巨额贷款损失案件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我国亟待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首先,国家要完善关联企业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银行债权;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关联企业信贷信息咨询系统,并做好对关联企业贷款的统一授信、贷前调查和财务分析,选择合适的借款主体和担保方式,在借款合同中设置预防性条款,加强贷后管理;最后,银行监管机构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对规模大、前景好的优质客户的争夺上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为数不多的优质客户中,上市公司尤其受商业银行青睐。但上市公司对商业银行来讲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通过对近期被频频曝光的“鸿仪系”案例始末的分析,说明在我国目前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面对“上市公司”时,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控制银行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界定集团关联企业的研究范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集团关联企业的特征及信贷风险,深入分析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的辩证关系,分析集团关联企业信贷风险形成原因,进一步从内部风险管理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的不足.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对集团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法律建设、体制、机制、方...  相似文献   

12.
浅析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企业通常由多个法人组成,相互间由产权关系或非产权关系联接起来,旗下有众多的子公司、分公司和参股公司或非参股公司而组成的关联企业。当前,集团客户日益成为银行客户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集团客户形式多样,组织结构复杂,有的地域跨度大,风险较非集团客户隐蔽性更强,从国内发生“德隆系”、“铁本公司”事件的教训中可以知晓,防范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已成为银行业迫切需要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信贷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企业集团为主的关联企业间的关联关系日趋错综复杂,一些集团公司盲目扩张、管理混乱、缺乏诚信,利用关联企业多头套取银行资金,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甚至逃废银行债务,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严重风险。本文在深入剖析关联企业的表现、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贷风险是当前我国银行业最大的金融风险,是影响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关键因素。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防范和化解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需要问题。特别是新巴塞尔协议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要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5.
银行要切实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国雄 《中国金融》2004,(13):33-36
防范和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商业银行整个管理体制、业务运作机制。关联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愈完善,关联企业就愈发展、愈普遍,关联程度也愈复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尽快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公司治理的步伐,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集团客户关联交易的本质研究及其风险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企业关联交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发挥规模效益、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能力等客观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非公允”关联交易所引发的风险案例,对银行等债权人权益损害也十分突出,并且严重威胁了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交易复杂、神秘的面纱,并结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实际,试就防范集团客户关联交易产生的信贷风险提出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规则。江苏“铁本项目”造成的银行风险损失告诉我们:负债率过高是风险发生的一个信号,应正确处理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严格财务分析和信用评级、设置贷款保护、加强贷款检查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银行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与信息沟通,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也是防范风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其业务经营活动表现为货币资金运行的特殊形式,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的情况沔,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当前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拟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类型上进行分析,探讨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许多集团企业因为业务发展需要设立许多关联企业,关联企业之间交易是企业常见的经济行为,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利用关联企业间的交易,抽逃资金或是设定迷雾般的公司构架和无法理清的交易,造成许多信贷风险,严重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对关联企业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总有颇多顾虑。本文主要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谈谈如何预防关联企业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某些集团客户以关联交易、资本重组等手法“制造”出资金实力强、企业成长性好的假象,如银广夏、德隆系、啤酒花等一度蒙蔽了众多商业银行,形成大量信贷风险,教训是极为沉痛的。为此,各家商业银行开始加强对这类客户的准入和管理。7月25日,《中国城乡金融报》登载了《关注上市公司及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一文.通过分析风险成因讨论如何关注信贷风险。本文试图从集团性客户的法律特征出发,与大家探讨法律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