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三相分离式原油产量计量装置的工作特点,在油井井场,设计了一种实液校准油井原油产量计量装置的流程、测试步骤及数据计算与误差处理。通过对三相分离式单井计量装置的现场实液检测,为今后对三相流计量装置的现场测试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区域经济预测模型的过程中,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具有极强非线性映射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而应用较为广泛的BP神经网络,却有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缺点,径向基神经网络可以克服前者的缺点。本文针对徐州市域经济的特点,选取相应指标,将径向基神经网络应用于徐州市经济预测模型的建立,实际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造价估算模型.论文详细地介绍了该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及学习的BP算法。最后以煤矿井筒工程实际资料为例,应用神经网络估算模型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估算准确,由于考虑了主材价格变化,因此非常适应于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三相电流信号监测刀具磨损状态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得到的三相电流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和小波分析,从中提取出与刀具磨损程度相关性较好的多个特征量,组合成敏感特征向量,然后搭建BP神经网络,建立三相电流信号特征向量与刀具磨损状态之间的联系。最后,用经过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识别多组未知样本的刀具磨损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判定刀具的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5.
原油的三相分离主要是油、气、水的自动控制技术,是油田处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油田生产顺利完成的关键。三相分离连续计量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在操作与管理上更加高效,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准确程度比较高,满足了现代原油处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产能进行了预测研究,为了明确各层内影响因素与压后产能的关系,把塔河油田酸压井划分为一间房组、鹰山组两个层位,选用单隐层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作为酸压效果预测的模型,并综合运用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及灰色关联度确定神经网络输入参数组合,通过改变输入参数的个数及改变隐层节点的个数研究不同结构神经网络模型与压后产能的关系,分别优选出两个层位的最优神经网络模型,现场应用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是适合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工容积式流量计方式原油计量精度低、误差大、人工计量的成本高等问题,结合原油标定装置规范要求以及工艺特点,研制了一套原油计量计算机自动标定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原油标定装置结构与计算机自动标定系统组成,各子程序的协调工作,实现了原油计量的自动化计量目的,能够解决计量仪器量程范围以及标定要求不同的问题,利用自动标定系统在线自动调整各个计量点流量误差,修正计量结果,计量环境与过程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为企业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蜂窝纸板缓冲特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建模方面的特殊优势,建立了蜂窝纸板缓冲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动态调整权值改进了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蜂窝纸板的神经网络特性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际的蜂窝纸板缓冲特性,可用于缓冲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9.
K9F1G08U0A在MSP430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NAND FLASH芯片K9F1G08U0A的非易失性、容量大、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将其作为存储介质应用于MSP430单片机系统扩展中,通过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实现采集数据的实时存储,便于后续对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及研究处理,并通过C8051F320单片机USB接口与PC机通信。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按照油气藏分类可分为:气田气、凝析气田气和油田伴生气。其中油田伴生气是指在油气藏中,烃类以液相和气相两相共存,在开采过程中伴随原油同时被采出的天然气。目前对油田伴生气的计量基本上都是采用标准孔板节流装置配用CWD-430双波纹管差压计来进行计量。如何准确对这种天然气流体进行计量,是目前油田天然气计量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着重阐述了提高油田伴生气的计量准确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相三线接线方式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判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广西电业》2005,(11):94-100
本文论述了三相三线接线方式电能计量装置在带电运行情况下,检测、分析、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确的方法.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本文相应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同样也可运用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判断。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 原油管道送输企业是保证油田与炼化企业正常生产的生命线。其原油计量工作是交接双方一项重要工作。计量交接的公平合理是各方一贯追求的准则。保证原油计量仪表及其标准装置的合理运行是实现这一准则的关键,而实施原油计量仪表及其标准装置技术资料的科学化管理,是实现原油计量仪表及其标准装置合理运行的关键。大口径原油计量仪表及其标准装置技术资料 科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1)大口径原油计量仪表及其标准装置技术资料科学化管理应纳入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去,并随企业管理工作不断深入,而不断完善和提高。 (…  相似文献   

13.
根据NAND FLASH芯片K9F1G08U0A的非易失性、容量大、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将其作为存储介质应用于MSP430单片机系统扩展中,通过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实现采集数据的实时存储,便于后续对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及研究处理,并通过C8051F320单片机USB接口与PC机通信.  相似文献   

14.
三次采油技术使安塞油田原油产量增加的同时,也使油品中含有胶质、沥青质等沉淀物,沉淀物含量较高会影响计量准确性并对集输生产带来不便。通过二次沉降的方法可以减少原油中沉淀物,而离心+含水分析仪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沉淀物含量,提高原油计量精确度。使用三相分离和沉降罐二次沉降可以将管输原油中沉淀物降到0.2%以下,获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对长庆油田分公司超低渗透油藏第三项目部生产现场试验应用的撬装式井口计量装置的工艺特点、工艺原理、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以上成熟计量工艺进行了计量误差分析,认为该设备计量精确度较高,满足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现场生产产量监控和原油计量的要求,适合于生产现场恶劣环境的安装和使用。该工艺在原油生产现场的计量技术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自动计量分装机控制系统是分装机的核心部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参数设定、瞬时值及分装次数显示、振荡强度连续调节、超差报警等。系统由输入电路、显示电路及电气电路等组成,并采用单片机及串行外围电路为主要部件;部分硬件功能采用软件实现,使得该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使用方便。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动计量分装机控制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7.
我厂企业内部改革工作遵循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大胆摸索和实践,逐步加大改革力度,逐渐加快改革步伐,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原油生产,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入,过去吃大锅饭的现象在我厂已经行不通了,各种形式的原油联产承包方法不断出台。为了做好原油计量工作,先后对原油计量装置、拉油罐车计量装置、天然气计量仪表和电能计量设施进行了改造。通过计量改造,提高了原油计量准确度,为原油联产承包和油田开发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高了油田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线性模型的基础上,且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较多,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缺陷,本文提出了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改进:①利用了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关系映射能力,避免了传统线性模型的缺陷。②利用遗传算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去除了多重共线性。③使用遗传算法从全局搜寻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阀值向量,优化了BP神经网络模型,避免了BP神经网络由于使用梯度下降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本文最后选取2008~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24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31条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分别测试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和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测试结果显示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率高于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企业盈利能力测评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企业盈利能力测评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的模型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企业盈利能力测评模型,并通过具体实例测试证明了该模型的仿真结果比较可靠,测评精度高,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抽油机井示功图进行分类识别,对油田实测的示功图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然后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数学处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诊断模型.经过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故障识别正确率高,识别效果稳定.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示功图的自动识别,为实现抽油系统故障诊断的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