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八五”时期上海工业在全国中的地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91年为6.9%,1995年为5.4%,年均比重下降近6%;其中轻工业的比重由7.1%下降到5.1%,年均比重下降8%;重工业的比重由6.7%下降到5.7%,年均比重下降4%。上海的工业基本上属于内向的进口替代型,1995年出口交货值为680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7·52%。从产品的构成来看,95年金属、轻纺等劳动和材料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62%,而资本和技术含量高的机电、石化类产品只占35.7%,其中石化类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由1990年的1…  相似文献   

2.
一、20年发展的回顾 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上海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的20年。20年来,上海乡镇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不仅对郊区农村,而且为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壮大农村经济的坚实支柱。乡镇工业总产值占郊区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5%上升到1997年的90%以上。二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上海农村经济》1999,(9):29-32
今年是建国五十周年。五十年来,上海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乡镇工业也是异军突起,成就辉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乡镇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繁荣农村经济,支持农副业生产,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全市工业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底,上海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770亿元,比1978年增长160倍,乡镇工业总产值占郊区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35%上升到90%以上;乡镇工业利润用于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上海郊区工业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已把郊区工业作为一个重要增长点来抓。但是,我们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郊区工业又存在着许多差距,需要提高认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用再次创业的精神来解决。 一、生产的快速扩张和经济质量不高的矛盾,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从1992年开始,上海郊区工业再次跃上快车道,连续四年以36%—40%的速度增长。郊区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21%至今年上半年达到35.3%。在全市工业新增产值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乡镇工业发展很快,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今年上半年,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乡镇工业净增产值占全市工业净增产值的比重达60%,乡镇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上海乡镇工业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几个主要问题亟需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上海工业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上海市统计局周效门“八五”时期是上海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7.6%,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4%,标志工业结构优化的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9.2%上升至1995年的...  相似文献   

7.
1997年郊区工作情况 1997年,上海郊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郊区广大干部群众努力下,连续第七年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呈现欣欣向荣的好形势。 (一) 郊区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新的提高。 1997年,上海郊区根据市委提出的“郊区主要体现上海的实力和水平”的要求,狠抓经济实力的提高。GDP达到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全市GDP比重为28.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24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3%,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认识当前上海郊县工业郊县工业在上海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上海郊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701.33亿元(90年不变价),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1.4%,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上海郊县工业有别于乡镇工业上海郊县工业一般认为由县办、镇(乡)办、村办几个层次构成,除县办工业中有少量为地方国有企业外,其他多为集体性质的企业。乡镇企业则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投资超过百分之五十,或者虽不足百分之五十,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际支配作用),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随着改革开…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工业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上海工业经济,指上海工业系统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包含五六十家工业行业和部分企业以各种经济形态的经济运行,涉及现代企业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更多关注的是上海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都市型经济,开发区经济和区县经济的发展等等。 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上海在原有基础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形和较大的总量规模,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2000年上海工业经济占全市的GDP仍较高达到48%,可见,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上海工业经济对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建设工业新高地 再创上海工业新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牢牢把握上海工业跨世纪发展的主动权据1998年的统计,上诲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4.7%,占全市就业职工的比重为43%,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左右,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0%。从全国来看,上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约占全国的1/16,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12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第一,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说明工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面向21世纪,工业发展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牢牢把握工业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上海工业经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对产业升级趋势如下分析。上海的工业经济是以初级的水平进入新中国的。如以机械制造业为例,制造的比重极低。根据1946年至1947年上海机器业同业公会会员登记表汁算,在708家机器制造厂中,制造兼修配的厂只占25%,专搞修配的厂竟然高达75%。而在机器工业中,机械化程度很底。仍以上述708家机器制造厂的数据,平均每厂仅有职工21人,机床10.33台。其中拥有5台以下机床及拥有6-10台的厂共占总厂安息74%。这表明,在上海民族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中,实际上还是半机械…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郊县(区)工业已成为整个上海经济的增长点,连年增长速度在35%左右,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35%以上。现在上海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郊区各县(区)将建成为上海辅城和二级市,市区工业要向郊区转移扩散,企业将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笔者认为,市郊工业在这大好机遇面前,能否抓住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乡镇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实现存量资产重组盘活,是郊县(区)经济走上新起点、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吸收和利用外资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上海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为基础,对上海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现状与问题作初步分析。一、上海工业三资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1.工业三资企业的总量描述。至1995年底,上海共有工业三资企业3912家,占上海工业企业数9.8%,实际投资额321.9亿元;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9696亿元,占上海工业总产值28.0%。按企业规模分析,三资企业中,大中型企业375家.小型企业3496家,分别占三资企业总数的9.7%和90.3%;至1995年末,外商累计实际投资额…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郊区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环境严峻的情况下,仍旧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1998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2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0%;完成工业利润83.79亿元,税收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 综观1998年郊区工业生产,新的增长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尹进 《农业经济》1996,(5):24-28,31
农村工业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村工业已经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全省工业生产的重要方面军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截止到1994年底,我省农村工业总产值达1841亿元,是1978年的116倍,占全省农村让会总产值的比重达61%,比1978年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农村工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9%上升到1994年的39.8%,成为全省工业的重要增长点;在全部40个工业门类中,我省农村工业共涉足了38个,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初  相似文献   

16.
<正> 黑龙江垦区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为各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资金积累、解决农业剩余劳力开辟了重要途径。到1995年,垦区农场(含农场以下)工业企业已达859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1.3%,其产值达16.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5%。场办工业已成为垦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上海郊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目标明、干劲足、措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预计郊区全年实现增加值2300多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工业总产值7600多亿元,同比增长34%;财政收入66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规范上海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工业规模集聚和土地集约化利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上海郊区正在加速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加快郊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不断增强郊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条件。但是,工业园区的发展客观上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提出解决的办法。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初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地方国有全资工业企业资产(3224.90亿元)和国有工业资本金(4916.72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工业资产(6598.63亿元)的48.87%和745%,战略性改组的任务较重,但同时又是一块重要的存量资源;并且,上海的人均国民收入较高,市民的投资意识较强,是进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改革的有利条件。因此,既要大胆、积极改革,又要注意研究确定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相关问题。如国有经济在本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问题,国有股份在不同产业和行业中的比重问题,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逐步退出进行资产重组与企业改制问…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特点 1、工业快速发展,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2005年,宝鸡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95.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8户,产品销售过亿元的企业76户,过10亿元的企业11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6.9亿元,增长25.1%,增加值147亿元,增长21.7%。工业增加值与2000年相比净增145.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7%提高到5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