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雨 《上海质量》2003,(11):29-31
关注焦点之三:六西格玛管理 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方法.中国企业在推进质量管理的进程中,大部分走过了以TQC/TQM(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到ISO 9000标准实施的主流程.自2000年来,随着一些跨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开始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一些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了对六西格玛这种方法产生了热情.  相似文献   

2.
六西格玛管理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尤其是许多500强企业制胜的法宝之一.很多企业都将六西格玛战略作为自己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众多的事实证明,导入六西格玛管理方式,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来改善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确实能成为许多企业的取胜之道.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企业创新过程和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特性分析,本文从两个层面探讨了六西格玛管理与企业创新的关系.首先,六西格玛诞生本身就是企业创新的结果.同时,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管理创新,发展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成果和财务收益.其次,从企业文化、创新方法、知识创造、团队合作和人力资源管理五个角度分析了六西格玛对企业创新过程的促进作用.这对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的推广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企业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芬 《上海质量》2003,(11):11-14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依靠质量取胜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只有努力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质量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从国际质量管理的发展潮流和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实际状况来看,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六西格玛;从我国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的历程来看,中国企业可以成功实施六西格玛;从我国企业的历史使命来看,中国企业应当有效拓展六西格玛.  相似文献   

5.
锦新  致远 《上海质量》2004,(4):47-49
六西格玛正在形成一股热潮,于是,如何正确认识六西格玛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不少人在问六西格玛是一种"时尚"吗?在如今崇拜时尚的年代,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足为怪的,况且在质量领域的时尚不比别的领域少.那么,应该怎样认识六西格玛呢?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Rick L.Edgeman博士和David1.Bigio博士在<质量进展>今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Six Sigma In Metaphor HeresyOr Holy Writ?"的文章,认为对六西格玛的未来进行有益的探讨似乎是很困难的,因为质量变成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所以没有人能够在这个领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们在文章开始借用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来比喻六西格玛是"异端"还是"神话",他们的回答是既都是,也都不是.仔细阅读该文章,对如何认识六西格玛的意义和作用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6.
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McGraw-Hill)的六西格玛系列专著中,又推出的新著《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向人们展示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完美结合,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一听到‘六西格玛’就会感到恐惧。”拉里介绍说,“他们要么认为‘六西格玛’系统过于神秘、过于复杂,要么就认为那是老板强加给他们的麻烦事。其实,六西格玛是一种相当简单的系统,它帮助人们对所要完成的任务给出明确的定义和清楚的结构。当一个机构中,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像我们这些过去在收发室工作的一般员工,都能运用六西格玛时,六西格玛的  相似文献   

8.
11月7日至8日,"全国六西格玛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委员会主办,卓越国际质量研究中心和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承办,是继去年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举办"六西格玛成果展示论坛"之后,第二次列入(第五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的质量管理学术性会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上海移动"在移动通信行业中率先系统地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认识,策略和应用等方面,来阐述六西格玛管理在"上海移动"创"卓越企业"进程中的意义和在移动通信行业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六西格玛论坛,与2002年第一届不同的是,此次的论坛多了企业具体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内容。如果说,第一届六西格玛论坛还处于向企业介绍“什么是六西格玛”的“预热”阶段,那么2003年的第二届论坛增加的实战练习内容,无疑将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内的先行企业是否有了成熟的经验可以供大家共享?能不能自信地说:“在学习六西格玛管理方面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罗国英老师摇了摇头,说:“对于六西格玛,多数企业只是跨出了比较好的第一步,这些企业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相似文献   

11.
六西格玛管理法(简称六西格玛)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阶段是导入阶段.  相似文献   

12.
引言 福特公司的六西格玛项目始于1999年,当时,公司负责拓展质量改进项目的前执行官,发现了这种有效改进质量的方法,高层管理者立即表示给与支持,六西格玛活动也就此在公司持续地开展下来.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会,于11月7-8日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旨在为国内已经或将要实施六西格玛的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与国内外成功实施六西格玛企业的高层领导、黑带大师及资深六西格玛专家的交流,分享这些企业推广六西格  相似文献   

14.
孙孟彦 《价值工程》2011,30(16):136-137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具备低成本、高质量。六西格玛管理能有效识别并消除变异、提高质量、持续改进,是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内涵,提出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六西格玛的现状,阐述了当前我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的重要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六西格玛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的引用,它代表了先进的质量管理发展方向。此研究将有助于我国企业管理层科学地认识六西格玛,也有助于该方法在我国企业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法的产生与发展 六西格玛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1986年率先提出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199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范和深化。 1.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法的产生。六西格玛最早作为一种突破性的质量管理方法于1980年代在摩托罗拉公司成型并付诸实践。当时Mikel Harry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位工程师,他发现一般公司对产品差错率的要求为统计学意义上的3个西格玛,他为自己设立  相似文献   

16.
戚石 《上海质量》2005,(3):31-33
2005年2月26日,重庆建设集团举行了六西格玛首批项目成果发布会.这是重庆建设集团首次举办六西格玛项目成果发布会.据悉重庆建设推行的首批33个六西格玛项目已有28个已经取得了成功,其中可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20个项目共计可取得经济效益1 345万元.它们涉及建设集团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六西格玛管理在重庆建设的成功,再次验证了六西格玛管理对于企业增强绩效、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再次验证了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六西格玛管理实现变革的可行性,从中我们也可借鉴大型国有企业追求卓越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人们能做到的最佳业绩,就是99%的工作都能正确完成。然而,1%的缺陷会导致每小时丢失20000件邮包,大型机场每天发生4起事故,每周做错5000例外科手术……六西格玛可以达到相对完美的程度。将缺陷率降到3.4/1000000。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在运用这种方法。了解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人们往往会感到既复杂又枯燥。美国供应商协会执行副会长苏比尔·乔杜里——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专家的小说《六西格玛的力量》,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六西格玛的理念和操作规程这个复杂而枯燥的话题通过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对话,简单、通俗、趣味地表述出来,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本刊从这期起,将连载缩编的《六西格玛的力量》,让我们的读者真正走进六西格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骁耘  莳苹 《上海质量》2004,(1):39-40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的项目经理、黑带大师John Crager在"Lessons Learned in Six Sjgmaimplementation"一文中,从自己在推进六西格玛中得到的、和表现优秀的企业的成功经验的角度,提出了在推进六西格玛过程中需要抓好基础建设、培训和项目选择及其实施等重要环节,这些也正是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关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质量》2004,(5):94-94
(本刊讯) 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北京质量协会协办的“六西格玛管理中国行”活动,于2004年4月14日如期在北京拉开了序幕。中国质量协会副秘书长周宏宁、北京质量协会秘书长韩以俊在活动仪式上先后发言,鼓励更多的企业运用六西格玛方法,不断改进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0.
六西格玛呼唤管理“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西格玛管理在GE的成功运用。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被喻为韦尔奇的“制胜法宝”。我国许多企业也争相研究这一管理模式,但是六西格玛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管理理念,中国企业如果要推行六西格玛管理,需要首先塑造与之相适应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