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本情况,管理体系及操作流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融资平台偿付风险、财务监管、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和融资平台决策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同时从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正确评估地方综合经济实力,明确风险承担范围、完善项目监管制度,实行资产证券化,化解银行信贷风险等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一两年来,媒体、民众、很大部分学者对于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大呼小叫,是对现代经济和金融的真实运行无知的表现。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压根不存在任何风险,所谓整顿,实属杞人忧天的做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不在于负债率高带来风险,而在于资金怎么用。  相似文献   

3.
地方融资平台是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举借主体,对比和分析地方融资平台的不同融资渠道,研究其优劣所在,有助于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来源,进而从源头上防控风险的积累。该文运用雷达图分析法,针对融资规模、政府隐性担保、债务期限、资金使用灵活性、市场约束力、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等7个方面进行赋值分析,直观展示了地方融资平台4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风险控制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融资的事业也都相继崛起。自国家颁布了各种优惠政策帮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后,各地的地方政府融资事业的发展也变得非常的迅猛。地方政府的融资事业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和资金的缓和有着很大的作用。虽然地方的融资平台对于国家性质的融资平台来说相对较小,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是不能忽视的。只有各个地方的经济得到很好地管理和发展,国家的经济才可以稳步,快速的前进。但是各类融资事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当然地方政府融资事业也同样不能例外,就我国地方政府来说,自身的融资平台就存在着很多风险,有些是潜在的风险,在投资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稳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政与信贷风险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9):78-80,131
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债务融资是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解决建设与经营城市中资金难题的主要渠道文章指出,由于政府对于金融资源的控制、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扩张性和短期性的行为特征等深层的体制性原因,随着近年来融资平台债务的迅速膨胀,其中的风险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其可能导致的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为有效化解其中的风险并实现地方政府的规范化、持续化融资,亟需探究有效的对策,如规范政府经济行为、建立地方债务预警体系、完善分税制以及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自身行为的规范与约束等。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已进入一个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时代。在2008年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经济实现快速复苏,各级地方政府主导的融资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起到关键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地方融资平台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融资主体,但融资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信贷风险方面的管理问题,引起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应对风险的相关措施以及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晓红 《中国经贸》2014,(23):140-14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稳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各种风险指数逐渐升高,不利于地方政府融资品台的高效、稳定运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及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翔睿 《中国经贸》2011,(20):102-102
随着四部委联合发布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的通知出台,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暴露在大家面前。本文通过分析某政府融资平台,提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评级的方法,并给予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丽莎 《中国经贸》2014,(20):145-146
本文在分析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状况,提出加强融资平台风险防范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希望可以为加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珍 《魅力中国》2010,(29):325-325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2009年地方债务负担更加严重,其潜在的风险及暴露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威胁到我国银行信贷体系甚至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目前地方债务借入的主要途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地方债务存在的风险以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风险,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今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阐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形成原因和现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指出融资平台存在过度信贷现象,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存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最后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2015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阐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形成原因和现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指出融资平台存在过度信贷,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存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最后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2011,(11):14-15
最近,围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极其债务风险发生了很多争议。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总监詹向阳指出,对这一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到目前为止,其债务风险可控;但由于运作不规范等造成的隐患正在加速暴露,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力地保障了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在面临巨大债务风险的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融资平台及其债务进行清理和规范,但仍然存在较大的隐性债务风险。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厘清关系、加强监管、明确主业、优化结构和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建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而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文章就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概念,然后对现阶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稳健运营。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平台受当地政府委托,承担了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暴露,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偿债压力也随之增大。2017年起,国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融资行为,加大对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投融资监管查处力度,导致其偿债风险大大增加,最终可能导致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商业银行贷款是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若出现违约,则商业银行势必受损,并会通过风险传导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因此,本文根据当前的政策背景下,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数量和融资规模迅速增长,给贷款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角度出发,论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全面掌握融资平台债务情况、科学界定地方债务风险性质、加强融资平台信贷审批管理、强化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建立融资平台信用评估制度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与融资方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霓 《辽宁经济》2012,(4):28-3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既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又因其运作的非规范性,造成潜在的财政金融风险。辽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通过清理整顿,促进其向商业化运作的城市建设开发商和运营商转型;通过融资制度和融资工具创新,选择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浅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璞 《中国经贸》2010,(8):127-128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09年的经济刺激政策的背景下出现井喷式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政府性债务的隐患。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债务风险,并提出了应从完善制度着手,通过适当的改革措施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以化解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未来发展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创新探索,有效提升投融资水平,着力服务项目、服务实体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对地方政府债务"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2014年以来,国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举债的力度前所未有,通过了新《预算法》和出台了系列文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变化。2015年及"十三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依然是浙江经济增长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