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唯一存在目的,还应最大限度地增进除股东利益外的其他社会利益。其他社会利益主要包括员工、顾客、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社会责任是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一致的。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目标要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当然,股东也是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表述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外,还应对社会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
新准则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1924年,美国的谢尔顿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他认为企业不能仅仅将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盈利作为唯一的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1)环境保护;(2)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3)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和支持;(4)企业对其产品或服务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是一个新论题,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尤其是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式进入经济全球化,一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而带来的一个崭新理念。无论基于外部的压力,还是出于内在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现实地显现于中国社会,而不仅仅是中国企业面前。发展到今天,尽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至今尚不完全一致,但至少已形成如下共识:企业以营利为其生存的目的,且在营利过程中务必处理好企业成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企业在为股东创造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它所有社会利益,包括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以及整个社会利益等。  相似文献   

4.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及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其权利主体是与公司有某种利益关系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系在股东之外,现实或潜在的、直接或间接的受公司的决策与行为影响的所有人。  相似文献   

5.
从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除了对股东负责,企业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并使权利和责任基本对等。企业社会责任通常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的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讲到企业利益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股东利益,仿佛股东利益代表了企业利益。但在实际价值链中.企业利益中不但包涵了股东利益。还包涵了社会政府利益、顾客(销售商)利益、配体供应商的利益、员工利益,显然企业利益代表一个经济群体的共同利益。企业与其他四方的利益:即价值关系如果中断了的话,整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将无法运转,各方利益难以实现。企业存在也就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谈论公司治理结构时,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股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它所界定的不仅是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而且包括相关利益集团(管理者、员工、客户、供货商、所在社区等)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讲公司治理结构时是指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企业制度安排问题,决定企业为谁服务(目标是什么),由谁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在各个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德国公司治理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该同时考虑企业其他参与人,包括职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以及经理人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这一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认为职工、经营者、供应商和用户与股东一样,都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都承担了风险,所不同的只是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而职工和经营者投入的是人力资本。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孔维东 《财会月刊》2005,(10):43-44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责权利制衡机制,即明确股东、董事、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目标和组织结构以及实现目标和进行监督的手段。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是控制权的实现。公司治理就是要对控制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0.
闵超 《财务与会计》2007,(11):64-65,72
除英美外,在世界大多数大企业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大企业中,主要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掠夺其他股东问题,掠夺的手段包括私下向特定股东高价回购股票、大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等。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公司控股股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股利政策谋取私利的行为,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度里,控股股东利用股利政策时要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而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国度里,控股股东往往无所顾忌。那么,控股股东究竟是如何利用股利政策来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投资者的利益又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