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1996年和2000年国家统计局城镇家庭收支调查数据,运用明瑟工资函数进行的实证比较发现,较之工资改革初期,两类企业对教育、经验等人力资本的回报率都有所提升。但二者在人力资本回报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国有企业,各种人力资本只有在提高实际生产率的前提下才获得回报,而在国有企业,工资只僵化地奖励人力资本,而不论其是否提高了真实业绩。这说明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本回报的提升仅源自于对工资政策的人为调整,而非企业面对劳动力市场竞争时的自发回应。 相似文献
2.
In this study the 1997 Russian Labor Force Survey is used to investigate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rivate sector in the city of Moscow.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private and state sector wages. We estimate the gap between private and state sector wages to be 14.3 percent for men and 18.3 percent for women. We also fi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wages. Men in the private sector earn on average 23.7 percent more than women. The gender wage gap in the state sector is even higher at 32.5 percent. In the state sector, wages for both men and women increase as years of tenure increase. But in the private sector this is only true for men; women earn no return to tenure. The probability of employment in the private sector decreases with age and tenure.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功不可没。我们必须认识到 ,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既依赖于自身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所构成的企业内部系统 ,又从属于外界环境因素所构成的社会系统。外界环境有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宏观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政府责无旁贷。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才会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工作特征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性工资是解释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之一。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同时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工作特征的工资效应,并采用Jann(2008)提出的无歧视工资机制的估计方法,对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两性的工作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部分工作特征对工资的作用方向并不符合补偿性工资理论的预期。管理职务上的差异对性别工资差距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加入大量的工作特征变量后,性别工资差距中总的可解释部分没有明显提高。由此推论,性别歧视可能是形成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公共政策和反歧视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收入差异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社会阶层动态演化理论,本文提出了部门收入差异阶段性假说。随后利用CHNS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该假说。结果表明,第一阶段(1989—1997年),在较高的收入层次上,非公共部门比公共部门具有明显的收入优势,并且这一收入优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非公共部门的教育回报率也更高;第二阶段(2000—2009年),在中低收入分位数上,公共部门比非公共部门表现出明显的收入优势。在较高的收入分位数上,非公共部门不再具有收入优势。在较高的教育水平上,两大部门的教育回报率接近。同时,两个阶段中在较低和较高收入分位数上表现出的部门收入差异主要源自部门特征因素。实证研究支持了阶段性假说,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性调整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Morton Stelcner 《Review of social economy》2013,71(3):295-317
Canada has a large foreign-born population with an increasingly diverse ethnic profile. The 1986 Employment Equity Act designated ''visible minorities,'' Aboriginal peoples, women, and disabled persons as facing labor market disadvantages. This review of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on ethnic earning differentials shows that the sizeable earnings shortfall of Aboriginal people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ir lesser endowments of work-related characteristics. The high variance in discrimination estimates among men can be traced to the treatment of immigration effects, aggregation of diverse ethnic groups, and the choice of the non-discriminatory earnings norm.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本文描述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在行业获得和工资上的差异,并且用计量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表明,男女工资差异主要由同类行业内工资差异引起,而由于两者行业分布不同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歧视是造成性别之间的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很小。由此,缩小行业内的工资差异,消除对女性的歧视,是缩小工资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后,本文发现,我国国有部门的工资优势中有80%以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这说明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中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并不均匀,它随着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降低,与此对应的是工资溢价随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升高。从工资差异看,在工资分布的高端——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密集区,工资差异完全体现为人力资本的差异,而在工资分布的低端——低技能劳动力的密集区,工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也即溢价。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有部门"共享式"的工资决定模式。这种模式倾向于在压低高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的同时,抬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所以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应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的报酬机制,以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分析了制约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然后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启动城乡消费市场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We study the nexus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the state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using new enterprise survey data. We examine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state intervention in enterprise decision-making, state benefits to firms, and corruption payments.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varies both across countries and across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governance within countries. Economic reform improves governance in countries with a low degree of 'state capture' by vested interests, but not in high-capture countries. Despite reform, state intervention in firm decisions continues, but it varies substantially across firms. At the micro level (within a country), there is clear substitu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state intervention, state benefits to firms, and corruption paymen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bargaining model of politicians and firms. But at the macro level (across countries) these elements are complementary, suggesting that politicians, perhaps under pressure from captor firms, have some control over the scope of regulation and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3.
Yuansheng Jiang Shishun Xiao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4,3(7):26-30
China's accomplishments in health sector over the past decades have bee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However, these accomplishments have disguised the deep health inequality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ine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ealth status,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nd health insurance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 data. Finally, the authors propose some advices of addressing the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成为收入分配领域最突出的变化,也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阐明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对于进一步采取对策缩小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差距呈现出三维特征:政治维度的城乡差距是最深层次的,以政府治理为研究对象;经济维度的城乡差距居于中间,以产业发展水平差距为代表;表层次的社会维度的城乡差距以公共产品资源配置失衡为标志。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城乡政治差距是总源头,城乡经济差距和城乡社会差距是结果。因此,彻底解决中国城乡差距,必须从消除城乡政治差距入手,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为重心,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将"乡土中国"等同于传统中国、以"乡土性"概括中国传统性的学说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对上述中国观的形成机制作了反思性探讨。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中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们借助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来建构"中国社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参照"现代的、城市的西方",将既有的中国裁剪、过滤成"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一些基本属性,被扩大为中国整体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社会、城乡关系的传统以及传统的城市性等等,相应被忽略。由此,不仅中国的传统性被单性化,中国的城市性也成了纯粹的西来之物、无本之木。这既于我们的文化自觉无益,亦不利于对现实中国城乡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一次的世界 500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生活中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 500强成为人们评价世界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世界 500强一般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因而成为各国企业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中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与世界 500强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距。本文以 1998年作为案例,通过中国工业企业 500强与世界 500强中工业企业的比较分析,找出差距,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研究,从文化视角分析日美企业管理模式之特征。透过文化的差异,分析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及其管理的共同价值取向,以期对我国的企业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内外资企业35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内外资企业各项效率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内资企业的各项效率指标均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二者则相差无几;2004年后,技术效率对内资企业的TFP增长平均贡献达到44.5%,外资企业的TFP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一直在80%左右。回归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内外资企业TFP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表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本文给出了提高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有企业的破产研究--改革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私营部门发展局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2):60-65
好的破产制度的重要性。目前中国有许多国有企业面临亏损或已经推动生命力,相当大量的国有企业已经很长时间未能对其债权人银行还本付息。信代的分配和资产再配置还不是很有效率。由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较慢的增长,区域投资环境仍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加入WTO后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中国领导层对国有大型企业三年脱困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性的长期目标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同时也十分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来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提高银行部门的偿债能力,以及把资源转向私营成份越来越高的加小企业部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