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房公积金制度于1991年率先在上海市建立,现已逐步在全国建立和发展起来,成为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共同组成了住房保障体系.住房公积金在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仍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趋向是城镇住房供应从原来单一的政府保障向市场供应与政府保障并重过渡。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框架.在改革实践探索中积累了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住房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积金在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住房公积金事业在短短10多年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管理不规范、相关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住房公积金应进一步规范管理,朝着制度化、法制化、大众化、证券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琪 《杭州研究》2003,(2):53-54,45
发展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为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而制定的主要住房政策。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明确了经济适用住房的重要地位和任务,即“国家在推迟、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同时,为增加住房有效供应,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积金在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住房公积金事业在短短10多年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管理不规范、相关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住房公积金应进一步规范管理,朝着制度化、法制化、大众化、证券化的方向发展.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住房基金进行强制储蓄,并由政府集中支配定向用于住宅建设和住宅融资的管理制度,它具有社会性、互助性、保障性、政策性的特点,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1年5月上海市率先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已逐步在全国建立、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住房公积金在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已有6651万职工建立公积金,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覆盖率在90%以上。截至2001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为3326亿元,住房公积金个人货款余额为970亿元。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仍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丹丹  王洋洋 《魅力中国》2011,(10):258-258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基本途径,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保障方式,保护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益。本文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出发,进而指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分析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住房问题是一个关乎民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颇具成效,政府大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积极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住有所居"的目标.但是,在我国中低收入人群中还有一个"夹心层"正处于尴尬的境地,解决这·庞大人群的住房问题是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介绍了"夹心层"的含义、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前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对于支持城镇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住房储蓄制度。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户存储,专项用于职工购买、建造、大修自住住房,具有义务性、互助性和保障性特点。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向城镇最低收入居民家庭提供的基本住房保障,属于完全的政府保障性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对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情况看,其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从以下方面加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力度:一是要逐步加大住房公积金的缴交率;二是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限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三是扩大住房公积金对象的覆盖范围;四是提高使用效率,合理扩大住房公积金提取和使用范围;五是要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经营、管理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1.
在住房保障建设过程中,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存在购买对象界定不清、建设标准失控、销售价格较高等问题;而廉租房在收入线划分标准、房源等方面也存在问题;住房公积金在资金使用及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提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改革应遵循适度保障、动态调整等原则,加强政府责任意识,健全财政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广泛性,决定了它的主旨是全心全意为保障最广泛的城镇中低收入职工住房需求服务,无论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是支持职工家庭住房消费,其政策目的都是为了让职工住得上符合其支付能力的住房。而符合最广泛的城镇职工支付能力的住房价格,必须是符合市场经济正常规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也就是商品住房价格的正常化。那么,  相似文献   

13.
丁虹 《北方经济》2012,(12):21-22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根本,政府为此建立了一套住房保障体系,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保障作用的发挥。本文就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其真正发挥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建立城镇住房新制度的一个创举。1991年上海市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经验,在我国率先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此后,全国各省市纷纷学习、予以实践。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通过发放公积金贷款帮助了成千上万户职工家庭圆了安居梦,对推动房地产经济、促进房改、促进职工购房、拉动内需,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公积金现行的贷款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充分研究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保障公积金贷款的有效、正常运作意义深远。一、现行公积金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随着…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进辽宁省住房保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臣  金英 《辽宁经济》2011,(12):32-35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价的不断高涨,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成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的必然工作。本文结合辽宁省住房保障“十二五”规划,通过分析住房保障工作的现状,根据规划目标,提出了改进和完善辽宁省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城市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16.
购房零首付制度是指购房首付款由政府以住房福利保障的形式替中低收入家庭支付的一种颇有成效的住房保障新手段。它可以作为我国现有住房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以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曾爱 《中国经贸》2012,(22):142-143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制的改革。它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对传统的福利分房制度进行变革,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机制的住房体制,实现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泰顺县住房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本文通过回顾全国城镇住房制度的变迁,简要介绍全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的现状,分析泰顺县住房改革的实施效果,阐述泰顺县住房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卓 《辽宁经济》2010,(3):84-85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创举,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家庭住房困难,提高了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职工购房支付能力。随着住房公积金资金归集量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的逐年剧增,资金风险问题也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19.
李培 《南方经济》2010,28(4):15-25
中国住房制度自1998年改革以来,经济适用房在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本文在对2007年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住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多元排序Probit模型对影响经济适用房住户居住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不同群体的住房意向各不相同,由此揭示出政府建立定期住房普查制度,及时掌握居民住房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住房政策的必要性。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选址布局不当加剧了职住分离和居住区的社会阶层分隔,并使得经济适用房政策更像是政府激励居民迁出市中心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20.
居住是一项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许多国家都把获得适当住房的权利视为一项基本人权。良好的居住条件是保障人的安全、健康、幸福以及尊严的基础,也是社会平安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居住的需求是人人都有的。如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靠市场手段是很难彻底解决的。因此,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建立和健全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才能充分体现社会的福利。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