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在瑞士有一对从中国某大城市来的研究生夫妇。他们有个一岁的宝宝,名叫凯凯。两口子30多岁了,一天到晚追着儿子喂吃喂喝的。孩子的妈妈要上学,只好把宝贝儿子送进了幼儿园。凯凯在幼儿园里经历了这样的故事:孩子们该吃饭了。阿姨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着吃。凯凯就站着,看看这儿,看看那儿。阿姨让他坐在小凳子上,用手比划着要他自己吃。可是凯凯不会抓着吃,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洋阿姨只是比划,启发孩子吃饭,始终不喂他。吃饭时间结束,小凯凯没吃的饭菜就被收拾走了。后来,洋阿姨告诉凯凯妈妈,瑞士人是从…  相似文献   

2.
玉周 《乡镇论坛》2008,(12):13-14
1个亲儿,4个养子老来却是孤苦伶仃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埝桥村农妇周芳玉,是个特别心善的女人。1982年8月9日,她的头胎儿子出生仅仅两天就不幸夭折了,丈夫田力斌为了减轻她的痛苦,便到公道镇阳天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刚满3个月的男婴,取名周天赐。两个月后,周芳玉又到孤儿院领养了—个名为王昆的男婴。1984年12月7日,周芳玉终于又生了个儿子,她给孩子取名田宇,乳名叫牛牛。  相似文献   

3.
面包与猎枪     
妈妈有个很要好很有趣的朋友,每每到我们家,总要谈谈她的“高瞻远嘱”:前年给儿子在市中心买了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现在房子涨价了,儿子将来既可以拿来住,又可以拿去卖。有一次她又兴高采烈到我家来说,给儿子存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准备给儿子将来结婚、生子以及孩子的教育等需要钱的时候用。而她的儿子呢,因为父母早就给自己留好后路而变得有恃无恐,没有心思念书,成绩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4.
同样是孩子     
6岁的儿子摔伤了,她赶紧抱着孩子送医院。小儿子没人照看.她将他放在浴缸里玩。也算是急中生智吧,浴缸里没水,深,孩子小,爬不出来,看起来是不错的主意。不知为何,不足2岁的小儿子居然将浴缸水龙头拧开了。孩子淹死了。  相似文献   

5.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6.
一位同事在暑假期间,让她六年级的儿子学卖冰棍儿,一天下来,孩子大功告成,净赚40元钱.问孩子有什么诀窍,他毫不掩饰地说,我是小孩,当然知道小孩爱吃什么样的冰棍儿,因此我进的冰棍儿小孩大人都爱买;为了和旁边的老太太竞争,每样冰棍儿都比她便宜二角钱,当然我就卖得多、卖得快了.  相似文献   

7.
朋友的孩子今年大学毕业,进了一家中型的报社工作。这家报纸规模不算大,发行量不算高,孩子第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也只有1400元左右。但是,这位小朋友认真地阅读了近期出版的报纸,又到街上买了好几种同类型的报纸。她告诉我:"我们的报纸比那几种报品位都更高。"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已90岁高龄了。她慈祥、善良、勤劳、朴实。母亲从小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与邻里和睦相处。她常说:“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亏自己,也不能亏别人。”我的母亲一生中育养6个儿女,现已是五世同堂的老祖母了。儿子、女儿、孙子、外孙、重孙、重重孙近50余口,后辈们都很尊重、孝敬她。视她为家中之宝、家中之福。  相似文献   

9.
杜海 《乡镇论坛》2010,(33):5-5
<正>家住涪陵马武乡的大娘沈孝莲今年52岁,4月初她到重庆去看望25岁的儿子。住了几天发现,城里生活成本太高,吃一顿饭的钱,够她在老家生活好几天。沈孝莲决定早点回家,为了不给以收破烂为生的儿子增添更多的负担,临走时她没有收下儿子给她的100元路  相似文献   

10.
吴女士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在听说我国从今年3月份开如对6类产品玩具实行强制性的3C产品认证时说:原来本打算给儿子买辆童车的,现在看来,要等一段时间,等到经3C认证的童车出来才买。按照她的说法,她认为3C是安全的标志,平常她为孩子选购商品都会到大商场,理由是。大商场里的产品质垦有保证,安全有保障”,但具体是不是真的有保障,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蕲春县张榜镇魏河村4组年近八旬的吴太婆在方圆几十里可算得上一位“长寿之星”,她长年不生病不服药不打针,身体十分健壮。然而,就是这位吴太婆,却于今年3月24日悬梁自尽了。十年前,吴太婆的老伴去世,她就跟五个儿子中的么儿一起生活。虽然岁数大了,但仍能生活自理,没给下辈添多大的麻烦,还能照管孙子、重孙。不料,6年前她的大儿子、大儿媳先后病故,稍后又有两位重孙年幼夭折,这给她很大的打击,她心里难以承受一种愚昧的压力:上辈人太长寿,会占下辈人的寿数。1996年夏天,她的四儿媳陪她聊天时,被自家养的一条狗咬了…  相似文献   

12.
称爹     
社区里有住姓魏的老汉,四十岁上老婆去世.含辛茹苦把三个儿子拉扯成人.又都给他们娶妻成家。如今三个儿子个个能干,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老爹今年七十整,行动不便,养老的事摆在了兄弟仨儿的眼前。三个儿子都明白,娘死得早,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哥仨儿拉扯大很不容易,应该好好孝敬老爹,可是弟兄仨儿还都怕吃了亏。  相似文献   

13.
老父92岁,行动不便,请了一位50多岁的马大姐照顾父亲。 马大姐和男人都没工作,没文化,也没技术,自然也就没钱,两个儿子因此恨她,不仅娶进来的媳妇不喊她,就连3岁的孙子也不喊她奶奶,儿子更是当没有她这个人。  相似文献   

14.
段奇清 《乡镇论坛》2011,(30):14-14
1994年.朱桂栀与丈夫从农村辗转到了北京。丈夫开出租车,她摆摊修鞋.孩子在北京上幼儿园。不久,丈夫出了事,她要带着儿子回老家。这时,善良的房东摸着孩子的头.低声地叹息道:“这么聪明的孩子.要是能留在北京读书,前途不可限量……”朱桂栀听了,决定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带着儿子留在北京。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儿子的一个美国同事要去华盛顿办事,夫妇俩带着他们的女儿来,问我们可不可以帮他们看管半天孩子。我们当然乐意帮这个忙。看管并不难,就让她跟孙女儿一起玩罢了。渴了她有自带的饮料,饿了她有自备的点心;孙女儿多了个伴玩得更开心,我们也更省心。 傍晚那对美国夫妇来领女儿,同时塞给我们75美元,说是酬金。我们说帮看一下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说都不收。那对美国人好像很尴尬,又加了25美元换成一张面  相似文献   

16.
两个母亲     
王晔 《乡镇论坛》2010,(21):8-8
<正>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母亲,她们都有一个不孝顺的儿子。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不孝十分痛恨,见人就诉苦,说自己多么多么不容易,孩子他爹去世早,自己又养老又养小的,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娶了媳妇,终于盼出头了,没想到孩子不孝顺,不  相似文献   

17.
她不是漂亮的女人,从小就是兔唇.老天确实没给她做美女的机会;她不是多尊贵的女人,爸爸妈妈是农民,老公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她也不是多了不起的妈妈,儿子活泼健康,可是学习不突出,也没什么特长……所有的一切,并不能掩盖她的幸福,她的世界从来不缺少幸福。我认识她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在农村上高中的小女孩,如今我成了城里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18.
在读小学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会给报这个那个的兴趣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确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静下心来想想,你已经或正在走入哪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儿子不堪虐待状告亲生母亲日前,浙江省常山县某镇一村妇李某被一张传票传到镇法庭,告她的是她的两个未满10岁的亲生儿子。李某怎么会成为被告的呢?说来话长。1993年李某因家里盖了一间房子欠下了3000多元的债,去年春节期间,她经不起邻村光棍汉丁某述说的外...  相似文献   

20.
黄建如 《乡镇论坛》2013,(36):23-23
午后的阳光格外好.母亲坐在庭院里晒太阳.我站在旁边陪着她说话.“儿子,来,给娘剪剪指甲。”母亲指了指她的脚。我愕然,以前我每次要给她剪指甲.她总说自己又不是不能动.不需要麻烦我们.今天她却主动提出来。我心里一颤.母亲已经老了。我赶紧拿了张矮凳.坐到母亲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