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试验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说,他要找十个人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十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二十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说:“行,快交钱吧。”我只好乖乖地又一次把二十元钱给了她。我一连试了九个店主,竟然没有一个人拒绝第二次付款。态度…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那些可以衡量的东西,而不重视价值是如何创造的,这显然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美国一位投资家说,20年前,在他17岁时,他的一位朋友提出给他一笔钱,大约相当于10万美元。但他当时并未接受,因为他当时还不到签约的法定年龄,再说,当时他也不知道该要多少钱合适。因为,他那时从未接触过资本资产的定价模式。尽管今天,他已是华尔街的一位大投资商,但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有众多的投资研究机构和专家正在培养自己评估人力资本的能力。他们仔细寻觅和研究各种…  相似文献   

3.
站长与书记     
在汶口乡,林业站站长钱与乡党委书记孙关系特铁。逢年过节,钱站长总忘不了给孙书记送礼。就是平常,有点稀罕东西他也总是自己舍不得用,悄手蹑脚地拿到孙书记家。开始的时候,孙书记对他很不客气,经常撸得他一头雾水:“钱站长,你搞什么名堂?拿走拿走。”他笑眯眯的,不动身,也不吭声。孙书记生气地说:“你不带走,我让通讯员拿办公室里曝你的光。那时,有你的好看。”他还是笑眯眯地:“这点东西,您那不是弄把我?相处在一起工作,都不容易,那是咋?”孙书记说:“那我就悄悄地给送回去。”钱站长坚决地说:“您要是真不稀要,送…  相似文献   

4.
在切入主题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讲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有甲和乙两妇女,用同样的价格买了同样的衣服。(大家可能都有同感,许多妇女在买东西的时候,是舍得花钱的,但买了以后就会后悔)这里的甲妇女就抱怨开了:“你看,这钱真不是钱了,这一件衣服就花了我360元钱。”“不会吧,我今天只花了一元钱。”“你没有搞错吧?”,甲妇女奇怪地问。“你想想,假如这件衣服你穿一年,而一年算360天,360元钱不是每天只支付了l元钱吗?”甲妇女才恍然大悟。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5.
《会计之友》2004,(8):84-84
你是不是总觉得钱不够花?你是不是每月都被一大堆账单搞得焦头烂额?你是不是经常抱怨银行里的存款太少而想买的东西太多?你是不是一直梦想得到一笔意外之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就教你———1、做一张财产明细表,把家里的资产、存款、国债、股票、有价证券及负债。如购房贷款、欠父母、朋友的款一一列出,做到心中有数。2、花28元买一套“联想家庭理财软件”或者去账簿商店买一本简单实用的《现金日记账簿》,把两个人每月的收入及支出仔细记下,每月底加减对照,马上可以知道,每月支出了多少钱?为什么总入不敷出?3、如果你或你的丈夫工作单…  相似文献   

6.
买过房的人都知道,买套房子可不像买彩电、冰箱那么简单,买房要花的钱也不只是房价款.而是包括了你从购房到入住的所有花费。买一套商品房到底要多少钱呢?  相似文献   

7.
打电话得花多少钱,这是普通消费都有最关心的。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绝大部分消费者是闹不明白的,因为不明白,有时就觉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因为不明白,有时候吃了亏也不知道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他多年来一直捐助自己家乡的贫困生,现在又连续3年在广东和平县一次性认领了60个孩子。另外,他还捐助家乡修路、架桥、通电……“你用来捐助我的,是做生意赚来的吗?”我问。“不,就靠我的工资。”“你月工资多少?”“4000多元。”“那捐助了这么多学生,自己也不剩多少了吧?”我惊诧了。“他现在还算过得去,早几年他捐助家乡建设,有时还向我们借钱呢。”他的朋友接我的话道。和他的朋友细聊起来,这才知道,为了赞助贫困生,他自己从来舍不得买超过100元的衣服。从1995年到现在,他捐助的钱已经超过了20万元了。是什么力量,使他像一口永不枯竭的…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人在自己家楼下的杂货店买东西,给了老板钱,但是老板说你没给。有人会想,应不应该去法院告他去?但是仔细想一下,法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无能为力的。为什么呢?法律要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得双方当事人能够明确事实之外,法官也能鉴别这个事实。而在这个情况下,杂货店老板说你没交钱,你说你交了钱,那么这个法院是没有办法来判决谁对谁错的。这就是我讲的,一个社会靠法律解决问题是有局限的。大家可能想,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在我们一生中并没有碰到?不是绝对没有,也许你在某一个大街上买了点香蕉,本来应该出五块钱,结果你出了十块钱。为什么在杂货店里边没有碰到这样的事?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杂货店的老板在你交钱以后他说没交钱,你下次会不会再去买东西呢,你就不会买东西了,你还会告诉你的邻居,他是骗人的,你的邻居也不会去买东西了,那么这个杂货店就应该怎么?关门了。这就是我要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有人质疑马云,说为什么名义上雅虎注资10亿而实际阿里巴巴只能花2.5亿,水分太重。马云的回答是:因为算来算去我只需要2.5亿,其余的就都给股东套现;钱多了不是好事! 别以为马云在咋唬,钱多了确实不是好事。若是上市公司,钱堆在账上不花出去是要受投资人责难的:给你钱是要你投资,存银行买债券吃利息,这个谁都会。  相似文献   

11.
我忘记了在哪儿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百货公司的老板问他的一个新雇员:“你今天服务了多少客户?”售货员回答:“一个。”“只有一个,那你还想继续干下去吗?”售货员说:“可是我的营业额是58334美元!”老板大吃一惊,让他解释一下。“首先我卖给他一个鱼钩,然后卖给他鱼竿和鱼线。接着我问他在哪儿钓鱼,他说在海滨,我就建议他应该有一只小艇,他就买了20英尺长的快艇。当他说无法带走时,我带他到机动部卖给他一辆福特小卡车。”“你卖了那么多东西给一个只想买一只鱼钩的顾客。”“不,他本来只是问我附近可有药店,好为他的夫人买一瓶治头痛的…  相似文献   

12.
农历1997年腊月29日中午,沙区某农贸市场肉摊前,一位中年男子拿出一元多钱的零钞向摊主买肉。“过年了,你咋买这么点钱的肉?”摊主问。“不好意思。我下岗了,妻子也下岗了,厂里几个月都没发工资,娃儿又要上学。我都好久没尝肉味了。但过年不能不让娃儿不尝肉味,将就这点钱,能买多少是多少吧。”中年男子嗫嚅着  相似文献   

13.
张昕 《中外企业文化》2011,(9):I0036-I0037
当你问水果摊上的小贩苹果多少钱一斤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两斤”!其实,他是在说“10块钱两斤”110块钱能买两斤苹果,挑大的买,也就能买三四个的样子。什么都涨价了,买啥啥贵,钱不值钱了,这是时下人们普遍的感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6月份的CPI-举越过了6%,同比上涨6.4%.创下2008年7月份以来整整三年的新高。  相似文献   

14.
1、出价时一定要低,以投石问路;但切记不要过于直接,让对方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这是要当作礼物用的,但我只准备花×块钱”。这种开场白很合适;如果对方有意讨价还价,他自会有所表示。万一没有,试出另一个价码。2、尽管借口的理由薄弱,仍要咬紧牙关扯一些可以降低价钱的理由,如,有一位朋友是该老板的老主雇、货物的质量或其他想象得到的任何理由。3、你所提出的任何数字都会被当作议价的策略。也许你的确有一位朋友在前一天花了50元钱买了同样的东西,但如果据实相告,你很可能非得花上60元买不到它。最好说你认为你的朋友是40元钱买的。  相似文献   

15.
推销有术     
百货公司经理核查新到的售货员的工作情况时问道:“你今天有几个顾客?”售货员回答“:一个。”“只有一个吗?卖了多少钱的货呢?”售货员回答:“五万八千多美元。”经理大为惊奇,要他详细解释。售货员说道:“我先卖给那男人一枚钓钩,接着卖给他钓竿和钓丝。我再问他打算去哪里钓鱼,他说要到南方海岸去。我说该有艘小船才方便,也卖了那只6米长的小汽艇。他又说他的汽车可能拖不动汽艇。于是我带他去汽车部,卖给他一辆大车。”经理喜出望外,问道:“那人来买一枚钓钩,你竟能向他推销那么多东西?”售货员答道“:不,其实是他老婆偏头疼,他来为她买…  相似文献   

16.
兵哥 《上海企业》2013,(11):80-80
一.保险“10定律”保险是家庭的必需品。但总有这么一个现象:要么花了太多钱买保险,要么保额不够。那么,应该要买多少保额?负担多少保费才恰当?很简单,记住两个“10”:保险额度为家庭年收入10倍,总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的10%。  相似文献   

17.
你还值钱吗?     
邓晓燕 《新前程》2009,(11):1-1
最近,一个朋友在交流炒股心得时说,现在要买资源类股。“国家多少亿投下去,未来不通货膨胀才怪。现在不就有人提出防通胀了吗?而资源类股票是非常好的通胀避风港。”没等大家追问,他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理由。  相似文献   

18.
春节期间,记者在成都市大慈寺收藏品市场旁边的茶馆,偶遇私营业主黄先生。经朋友介绍熟悉后,大家闲谈,说到艺术品价值难以判断时,他拿出一块黄灿灿却极不光滑的表,问记者“值多少钱”。记者没有这方面研究,答不上来。黄先生苦笑一声,说:“这就是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钻石金表,8800买的!”  相似文献   

19.
郭旭 《企业与市场》2006,(10):25-26
产品在终端买不动,说白了就是“上帝不掏钱”。“上帝”为什么不掏钱或者掏出钱却给了别人,而没有买你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有两种投资不能接受:一种是“管得太严”:另一种是“从来不管”。钱对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非常重要,但钱背后的价值是一个创业者更要倍加重视的。要看清这个风险资金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多少除了钱以外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