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票据伪造是一种票据行为的异常形态。票据伪造行为产生票据瑕疵,使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文章通过比较英美票据法体系和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体系在票据伪造法律效力方面的异同点,分析我国《票据法》对票据伪造法律效力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票据法》应将票据伪造人扩大至出票人和背书人;增加被伪造人对伪造票据行为予以追认的权利;区分付款人对出票人签章和背书人签章的不同审查义务等。  相似文献   

2.
票据背书伪造损害了票据的流通和信用功能,本文从国内法和国际法层面比较了两大法系、日内瓦公约及联合国国际公约对票据背书伪造的不同规定,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别及原因,并从票据流通及信用功能实现的视角建议我国今后在票据背书伪造的立法规制上应吸收大陆法系善意持票人的合理内核,建立起以保护善意持票人票据权利为主,兼顾其他票据当事人利益的责任承担机制.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关于票据伪造风险责任的规定,在对付款人、持票人、被伪造人之间的利益衡平方面,体现了过分保护被伪造人利益的倾向,加重了付款人的责任和义务,负担规则不尽合理,既与我国票据立法相关规定冲突,也不符合过失责任理论和票据法原理,违反了公平原则,降低了票据交易效率,妨碍了票据的快速流通,且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票据的相对抗辩权是票据债务人对特定债权人(持票人)拒绝履行票据义务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1)票据债务人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行使的抗辩权;2)票据债务人对恶意取得票据的持票人行使的抗辩权;3)票据债务人对无价对价或不相对当价的持票人所行使的抗辩权;票据的相对抗辩权,是票据债务人享有的一项特殊的权利,对保护债务人的自身利益,打击票据违法行为,防范票据风险,增强票据流通安全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票据权利安全性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善意持票人的优先保护上,空白票据善意持票人保护问题是票据安全性研究之核心问题。因此,探究空白票据善意持票人保护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完善空白票据善意持票人的立法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票据行为的抽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行为具有抽象性,票据关系与票据的基础关系相分离。票据行为抽象性的法律价值在于保护持票人的利益。但票据法同时应考虑票据行为人的利益,赋予票据债务人以基础关系对与其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的抗辩权,从而票据行为的抽象性只具有相对意义。中国《票据法》第十条及相关条款的规定不能看成是对票据行为抽象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7.
票据是商品流通中的重要经济凭证。商业信用票据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票据保证制度和票据保证责任的作用在于加强持票人票据权利的实现,确定票据付款义务的履行,促进票据的流通。  相似文献   

8.
《票据法》及《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法规自颁布实施以来,有力保护了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票据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了金融秩序及金融安全。但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票据的流通性不足、票据的信用功能欠缺及部分票据行为的可操作性不强等矛盾日益显现,为了完善票据使用业务,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认识:一、关于票据的使用和受理(一)票据背书的连续性引发的风险及改进办法。票据法规定,只要持票人以背书连续而取得票据,即为合法持票人,合法持票人可以是出票人,也可是收款人或背书连续的背书人。背书连续主要是指背书在形式上连续,如果背书在实质上不连续,如有伪造签章等,付款人仍应对持票人付款。因此,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如冒用他人票据的行为,指行为人擅自以“合法持票人”的名义,支配、使用、转让自己不具备支配权利的票据的行为,包括以盗窃等非法手段取得或拾得他人的票据而进行使用,也包括无权代理或越权代理使用他人的票据,还包括将他人委托代管的票据进行使用。如伪造他人签章将拾到的票据背书给自己,使背书不连续的票据具备连续的形式,然后到银行提示付款或贴现等。若失票人未及时办理挂失止付,或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银行柜面...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制度因维护动产交易的安全而创设,因移植于票据流通成为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而发展.其发展之处,一是英美法对价理论的引人,以收最大公平之效;二是扩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即善意受让制度不仅适用于原持票人授权他人以原持票人的名义或为原持票人的利益而占有票据的场合,对于占有人以盗窃、欺诈、胁迫等方法取得票据占有的场合,同样也有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余地.我国的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与西方理论观点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票据法>第5条第2款对票据越权代理作了规定.作者认为,这一规定比较粗略,而且不符合票据法的基本原则,不利于保护持票人的权利.笔者对票据越权代理的概念、中国<票据法>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并就完善中国票据越权代理制度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