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钻石模型为基础,从生产要素集聚视角分析台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形成机理,认为必须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变迁,使土地、资本和劳动实体要素、农业科技渗透性要素和管理信息组合型要素空间集聚于专业农户。为此需要创新农户理念,在加强培育的同时,必须通过制度变迁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使生产要素向农户集聚。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实现12连增,从增长的源泉看,制度变迁解释了62.48%,农业产品价格上涨解释了37.52%;从区域差异看,制度变迁绩效从南到北逐渐减弱,而价格效应则相反,从南到北逐渐增强。进一步分解,粮食增产主要来自于农业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农业TFP的增长,其中要素投入增加解释了30.64%,TFP增长解释了69.36%;在区域上,东北部玉米区实现了要素投入和TFP增长的"双轮驱动",中部小麦区和南部水稻更多源于TFP的增长。尽管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但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等于是一种增加有效劳动供给的创新。因此,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要素投入增加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制度变迁是动力。  相似文献   

3.
制约农村经济、农业发展的基本制度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农村土地制度。其主要核心就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制度的合理直接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展开经济学视角下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有农场制度变迁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透视国有农场改革,从理论上探讨了国有农场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的深层次原因是既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也存在着制度供给过剩;采取强制性和诱发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模式有利于促进农场制度达到新的均衡;制度变迁中存在四个关键问题,制度变迁首要任务是政企、社企必须分开,其次是实行土地承包制度、推进产权改革和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历史性命题,对此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财富之首,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供给总量固定的土地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以索洛和斯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则认为,经济增长研究中主要考虑资本和劳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无需考虑土地要素的作用,其直观原因是土地供给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绩效:从实证到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从政治表现角度观察,土地制度变迁获得了不同经济当事人“同意的一致性”;从经济发展角度观察,制度变迁促进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改造,引发了农业资源要素的流动,实现了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从制度创新角度观察,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的交易规则选择等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分析农业土地制度变革的类型及不同类型剩余供给能力的比较、农业技术变革的类型及与不同类型土地制度结合时性能的比较入手,阐述了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积累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而在众多的对农业剩余供给数量的影响因素中,农业土地制度和技术制度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因素,二者类型的选择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产生的诱因在于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固有的缺陷,要增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推动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收益分配的偏好变化、资源配置的相对价格变化和路径依赖的影响,解释房地产用地的供给制度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变迁的逻辑,探讨房地产用地供给多元化的制度建构方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研究结果:(1)房地产用地供给的制度变迁是制度安排与收益分配的偏好和资源配置的相对价格相匹配的动态过程;(2)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房地产用地供给的新制度在收益分配和资源配置方面部分延续了传统制度的内核;(3)建构房地产用地供给多元化的新制度关键在于明晰治理目标,实现供给主体、供给渠道和供给方式的多元化。研究结论:房地产用地供给多元化的制度不仅能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促进共享发展,还有利于土地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以及民生保障和改善,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和绿色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理论与中国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电商、物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开始向数字化转型,本文对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借助于电商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应用和技术,能够降低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构建农村数字化信用评价体系,优化风险控制策略,最终提高金融供给效率。目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已形成互联网企业驱动和数字化农业企业驱动两种模式,但是仍面临资金成本高、数字足迹缺乏和信息孤岛等问题,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未来应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支持和规范涉农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最终完善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供应链金融贡献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的过剩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分析了转移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快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金融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春 《南方农村》2013,29(6):30-34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城乡协调发展的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兴建基础设施等,催生了大量金融服务需求,但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提供足够的金融供给以满足这些需求。可通过设法使农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等满足正规金融机构抵押条件及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等金融创新,使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regional land use processes by incorporating the concept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to agricultural frontier theory. We show that agricultural firms can obtain positive externalities from locating in close proximity to other agricultural firms, leading to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lead to high levels of competition and diversity within a local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and influence local prices, information flows, and privat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institutions. We use the theory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 two counties along the Santarém-Cuiaba (BR-163) highway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Santarém, Pará and Sorriso, Mato Grosso. We conclude that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and land tenure institutions influenced the occurrenc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these two counties, which in turn affecte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soy in each region. In particular, the supply chain became extremely competitive and diverse in Sorriso where few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existed, while environmental restrictions reduce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in Santarém. The presence of a soy agglomeration economy in Sorriso spurred innovation,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nd led to extremely rapid soy expansion in that county, while the monopolistic supply chain in Santarém reduced producers’ access to land and capital and impeded soy expansion.  相似文献   

15.
This empirical study uses 100 years of annual data on 11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from Belgium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changes coincidi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n agricultural protec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protection are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Governments have increased protection and support to farmers when world market prices for their commodities fell, and vice versa, offsetting market effects on producer incomes. Other economic determinants were the share of the commodities in total consumer expenditures (negative effect) and in total output of the economy (positive effect). With Belgium a small economy, there was no impact of the trade position. Changes in political institutions have affected agricultural protection. Democratic reforms which induc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 political balance towards agricultural interest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ne‐man‐one‐vote system, led to an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prote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Belgian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in 1968 coincided with an increase in protection, ceteris paribus. Both institutional factors, related to changes in access to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cision‐making at the EU level,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food economy may explain this effect.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村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省内各地农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同,研究提出针对每个区域的农业经济特征,以县市气象部门为依托,研究不同农村气象服务需求,提出区域内做好气象服务的实现途径,从而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农村气象服务精细化、特色化、城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异质性视角定量分析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仅有利于引才回乡政策的精准化,还有助于化解农村"空巢化""老龄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方法]文章以农村外流劳动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定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并对结果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当地有房会增加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未婚、受教育程度低、累计流动时间短、年龄大和职业不稳定会增加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三、四线城市,年龄和职业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中、西部地区,收入降低会加速东部地区及一、二线城市的农村外流劳动力回流;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综合评估返乡劳动力,灵活调整土地资源供给、坚持产业兴乡战略定位,为返乡人才提供发展空间、积极转变引才思路,注重打造乡村文明建设,能够提升引才回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广东省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基于SWOT分析方法围绕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提出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对金融产品及服务进行创新,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合理引导民间资本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熊桉 《农业经济问题》2012,(4):44-48,110,111
从供求角度来看,湖北省农业对科技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双重不足,导致了成果转化"高成本、低数量"均衡。新机制的构建应从改善有效供给和刺激有效需求两方面下功夫,建立按技术属性和专利保护程度分类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政府在加强公益性农业科技无偿供给的同时,应诱导市场资源配置于农业科技领域,通过培育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成为科技市场主体,建立经营性农业技术研究和成果有偿转化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难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会遇到信贷难题。通过对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得到有效数据,文章从4个方面入手对广东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难成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以下几个因素是形成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难的成因:(1)省内农村金融支持与服务供给不足,金融机构的服务产品缺乏多样性;(2)信贷政策与信贷产品无法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而随机应变,缺乏创新性产品;(3)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扶持的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4)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信用水平有待提升。针对以上引起信贷难的成因,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1)加强金融支持的供给,优化金融机构服务,保障正规信贷资金到位;(2)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层次,创新信贷品种,贴近市场,着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3)政府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逐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环境;(4)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主动提升自身水平,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