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久红 《新财经》2006,(9):94-95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爆发,新股发行(IPO)正经历着这样被压抑后的爆发。在经历了五年的漫漫熊途之后,A股市场随着全球IPO洪流而迅猛扩容,巨额申购资金囤积于此,意欲分食新股发行蛋糕自6月5日A股市场恢复新股发行以来,IPO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过市场年初的预期——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发行规模已接近500亿元,远远超过了2004年、2005年全年的募资总额。IPO空前扩容IPO恢复后,扩容节奏如此之快,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今  相似文献   

2.
以2010年-2012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新股为样本,运用OLS法研究询价制改革后机构投资者报价策略。实证发现机构投资者为最大化申购新股收益,在询价时压低报价,并根据承销商潜在的拔高定价行为加大压低幅度。锁定期取消后,询价竞争加剧并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合谋压价行为,其报价策略对网下申购新股收益率及新股后市表现的影响减小。研究认为新股发行价格畸高主要源于核准制下新股的供不应求,使机构投资者估值在考虑市场的非理性后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一级市场展望:2002年新股申购平均收益率波动范围预测在7.2%~9%之间,可供申购的新股家数在36~40家,平均每只个股的申购收益率约为0.2%~0.225%.新股募集资金总额约在700亿元,较去年增加25%.  相似文献   

4.
如果单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余额宝的确在收益率上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8月23日和24日,对接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万份收益分别为1.0997元和1.0993元,是自去年6月13日上线以来首次跌破1.1元。从对应的7日年化收益率来看,8月23日和24日已下降到4.146%和4.139%,为2013年下半年以来最低7日年化收益率水平。此外,正因为余额宝的收益逐步回落,其在二季度规模增速也大幅放缓。  相似文献   

5.
《沪港经济》2008,(7):48-49
在短短几个月内,“天天开心”第一期即实现美元7.42%(年化收益率22.25%)、港币6.75%(年化收益率20.25%)的满意回报,“天天开心”第二期也实现了美元7.17%(年化收益率21.5%)、港币6.92%(年化收益率20.75%)的可观收益。另有一款“触发式可自动赎回”系列产品也在短短一个月实现提前赎回,并获得了10%的年化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6.
1月5日,普华永道召开“IPO市场2008年回顾及2009年前瞻”新闻发布会。据其预测,到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IPO市场将趋于稳定并有所回升,全年将有88只新股发行,总计融资可达人民币1520亿元;其中8只新股将在A股上市,其他80只将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块发行。  相似文献   

7.
2009年的IPO市场颇为吊诡。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刺激措施两股力量相互对冲,导致全球IPO先缩后涨。尤其是下半年,伴随着人为努力,工业生产及消费活动显著增加,资本市场股指上行,IPO数量和融资额明显增加。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表现尤为抢眼,新股密集发行,成为当年全球IPO市场的明星。  相似文献   

8.
接踵而至的12只新股,意味着又一场打新盛宴的到来,也意味着A股市场又将陷入"间歇性贫血"的状态。新股,这个曾经被无数投资者厌恶,曾一次次令A股市场资金面承压的词汇,在今年却摇身一变,成为各路资金眼中的"盛宴"。10月份的新股发行盛宴如期启动,第五批IPO开启申购之旅之时,最高可达9000亿元的冻结资金使得A股再次出现暴跌。"秒停"成常态面对"来势汹汹"的12只新股,市场既紧张又期待。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基于收益率曲线将均值归复至非条件收益率曲线这一观点的4种交易策略,这些策略分别侧重于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和曲率的变化,通过对我国沪市国债市场的检验,我们发现一些均值归复策略确实能够产生较高的收益。在对投资回报进行风险调整之后,这些收益率曲线策略相比于两种指数策略均有很好的表现,因此在国债市场交易中采取相应的收益率曲线策略可以获得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票IPOs长期弱势现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我国1997年5月-1998年12月上市的165只A股作为样本,考察了它们上市后三年内相对于同期市场收益率的强弱,结果表明,在消除了第一个月奇高收益率的影响后,我国新股第一年就弱于市场,整体累积超额收益率为-3.31%;两年和三年期新股整体累积超额收益率也低于市场,分别为-1.29%和-3.91%,第三年弱势没有结束,反而比前两年有所加剧,因此,我国新股存在至少3年的弱势,和国外的弱势期限基本一致,长于国内别的学者认为的弱势期限(半年到一年)。研究结果还表明,影响新股第一年和第二年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初始收益率和流通股比例。影响第三年强弱的因素是初始收益率和总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