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运用股份合作制开发山场的尝试刘育才临城县有山场面积74万亩,为耕地面积的2.3倍。充分挖掘山场资源潜力,尽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加速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临城县委、县政府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山场开发和经济沟建设,开辟了一条开发山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单玉丽 《发展研究》2005,(11):23-24
一、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内部发展差异 闽东北经济协作区运行19年来取得瞩目的成效,但由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文化传统和政策、体制等诸多原因的作用,"共同发展"的愿望并没有真正实现,相反地,地区发展差异不断扩大,两极分化的二元经济特征日趋明显.如果取通常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政收入和代表工业化程度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指标进行比较,则不难看出,地处沿海的福州市、莆田市与地处内陆山区的南平市、三明市以及一直被列为山区而实际上是沿海的宁德市之间,各指标的总量和人均量的差异在不断扩大.从表1可见,1991年到2003年,沿海两市GDP总量增长9.4倍,山区三市增长6.6倍.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双重作用下,生态文化旅游可激发出很强的经济活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成为经济欠发达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武陵山区是有着丰富生态文化资源的连片特困区,比如张家界市慈利县是湖南省贫困县,但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因此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慈利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武陵山片区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重视生态资源合理开发与升级整合,加强文化资源开掘利用与创新发展等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山区旅游能有效利用山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有利于河南全面发展,而且河南山区面积广大、生态资源丰富,为河南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因河南山区地处偏僻,基础设施、开发理念等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致使河南山区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很滞后。所以如何整合河南山区生态旅游资源,提出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战略构想,是河南广大山区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河南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快山区县经济建设步伐的思考韩雅生涞水县是河北省级贫困县,山区、丘陵占84%。近几年,特别是1992年以来,涞水人民积极探索山区经济开发建设之路,全县经济取得较快发展。1995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亿元,比1992年增长1.86倍,财政收入完...  相似文献   

6.
我国山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经济的潜力很大,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诸多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不开放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痼疾。近年来,我们内邱县委、县政府从本县实际出发,狠抓山区开放的关键性问题,坚持“全方位启动,多层次开发,加大开放力度,实行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为发展山区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 1.以资源开发为依托,建立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初级工农业产品基地。内邱山场面积广阔,计有51.7万亩荒山、荒坡,除已初步开发利用外,还有20  相似文献   

7.
以旅游资源为龙头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明贵 《生产力研究》2005,(11):174-176
以旅游资源为龙头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是近几年来各地实行的一项新举措。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带动山区多种行业的发展;扩大内外贸易,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在增加产品销路的同时,也吸引着开发商来山区进行投资等等。但在开发利用山区旅游资源时存在了许多的问题,如:缺乏旅游专业人才;行业管理比较薄弱;宣传困难多等,成为当前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许多山区在旅游开发时,实行了政府主导型战略,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竞争战略,旅游资源的促销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手段,来促进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彭美丽 《时代经贸》2010,(16):57-58
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北京西部山区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带,山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随着山区生态环境的提升,流域治理及资源的挖掘利用,沟域经济登上了山区发展的舞台,山区沟域经济产业的选择攸关山区农民的生活及山区的生态涵养功能,需要紧扣山区的特性,掌握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北京西部山区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带,山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随着山区生态环境的提升,流域治理及资源的挖掘利用,沟域经济登上了山区发展的舞台,山区沟域经济产业的选择攸关山区农民的生活及山区的生态涵养功能,需要紧扣山区的特性,掌握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油桐是重要特种经济树种之一,在开发山区自然资源,发展山区经济的过程中,油桐是山区人民致富的多种措施的重要途径。在油桐生产中心区域,它是人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提高油桐生产的经济效益,涉及到山地开发山区的长远方向和现实利益。因而成为南方山区林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基本桐山是从提高桐油生产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整治山地出发,而对油桐进行集约经营的生物技术体系和油桐生产地的总称。这是针对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锋 《财经问题研究》2007,(4):92-96,F0003
通过对2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就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农村经济就增长0.28%.(2)我国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4%.(3)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但我国低重心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导致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果树引种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果树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果树以及同种果树不同品种对当地的生态条件的适应各有不同,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育出了适应该地区发展的耐旱,耐贫瘠土壤的优良石榴、甜柿、枣及欧洲甜樱桃等品种,为太行山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实现山区综合开发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优良品种,为建设太行山区适生优质种质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逸圆 《经济视角》2003,(10):45-47
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东南部,点缀着一颗璀灿的明珠——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它自1995年8月成立以来,以自身建设为基础,形成了开放开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区社会总产值比建区之初增长10余倍,财政收入增长30余倍,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北京市四大功能区产业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国内产业增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模型,探讨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各功能区的产业增长贡献、结构发展及竞争力演化情况。结果表明:(1)四大功能区共同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并以城市功能拓展区的贡献最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产业结构优于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对外竞争力提升明显。(2)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工业分别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发展基本符合功能定位;而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与功能区定位尚有偏差。(3)建议未来首都功能核心区重点优化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城市功能拓展区继续强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重点产业;城市发展新区加快新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旅游、康体、休闲等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5.
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层面,阐述了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以林业为主体发展山区生态经济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一、立足县情,发挥优质,选准切入点围场属于坝上深山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抵技术条件的粗放型经营,特别是由于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草场过度放牧、树种单一等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失衡、农业生产力下降;另一方面,广阔的山场和草场及丰富的土地、水利、气候等自然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开发,许多自然资源被闲置浪费。为此,全县把搞好山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举措,紧紧围绕在本世纪末实现“一大二强”县和“再造秀美山川”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在投入和开发力度使生态…  相似文献   

17.
抚顺市西排土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露天矿剥离物堆积场.实验通过对排土场土壤环境质量和微生物菌群、生物量的分析,及与农田土壤微生物相关数据的对照,表明排土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土壤环境质量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物量,同时对菌群结构有影响;矸石土壤质量随排矸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豆科植物的修复能力优于其他植物.  相似文献   

18.
环青海湖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环青海湖地区4个县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与青海省总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年来,环青海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不断下降,但生态足迹多样性不足;环青海湖四县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方面差异极大.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城镇化等实现环青海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通海县生态经济建设逐步由湖盆区域向中山区域推进。为了探索山区经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速山区致富进程,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山区生态系统和高产、优质、低耗的生产系统,经调查分析,选定四寨村为试验示范区。四寨村辖小磨石、白兴寨、大寨、小新庄四个自然村,1988年列为省“温带水果综试区”。该村交通方便,林业资源丰富,发展经济林木条件优越,牧草资源和水利条件较好,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领导班子精干、事业心强,人均耕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碳排放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量。为衡量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文章收集了我国30个省份1997—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Eviews10构建DID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部地区碳排放绝对量增长的背景下,并未增加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量,反而促进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发挥,具有生态友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碳源结构进一步向煤炭碳源倾斜。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时期应促进西部地区技术经济的发展,合理利用西部资源的同时开发新能源,保持生态友好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双赢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