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5,(10):64-65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合肥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合肥市城市生活垃圾产量(1994—2005年)以及影响垃圾产量的主要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垃圾产量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生活消费支出和住宅使用面积是影响垃圾产量的主要因素,且都是正相关关系。采用该模型对合肥市2006—2015年生活垃圾产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十年内合肥市生活垃圾产量继续缓慢增长,预计2015年垃圾产量将达到102.61万t,人均日产量为1.42kg。  相似文献   

3.
国外是怎样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数量和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生活垃圾污染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白色污染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生活垃圾占用农田,污染空气和水源,这些都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建立和完善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各种制度。一、国外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制度1.德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德国是世界上在环境保…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活垃圾相关性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短短20多年内有了较大发展,全国平均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9.4%发展到了21世纪初的41.8%.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及中西部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是城市生活垃圾也随之呈指数化增长.在城市配套卫生设施未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城市生活垃圾正慢慢吞噬着城市化的成果.本文在搜集全国各地区1996~2004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量化分析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活垃圾量的关系,初步探索出城市生活垃圾存在规模效应,从而辨明了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对城市卫生设施建设的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青 《环境经济》2005,(10):13-16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亟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技术示范。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加快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状况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选取我国东中西部8个典型城市进行研究,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与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状况,以了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成分的未来变化情况.为中国环境卫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选取我国东中西部8个典型城市进行研究,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与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状况,以了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成分的未来变化情况,为中国环境卫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奉明 《经济师》2009,(12):57-58
对生活垃圾收费目的在于将环保成本内部化,其收费理念也由“污染者付费”转变到现在的“多排放、多缴费”。文章认为多排放并不必然导致多污染。因而不应多交费,收费理念应转变为“多污染、多缴费”,对应不同的收费理念产生了不同的收费方式,文章对其收缴成本、收缴率、环保效果和公平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认为产品收费方式是一种交易成本最低,垃圾减量效果较好,体现公平程度最强的收费方式。  相似文献   

9.
垃圾与人类的依食住行相伴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的固体废弃物达30多亿吨,我国每年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近1.5亿吨,且以每年10%的增长速度快速聚积。全国668座城市,2900多座城镇近2/3处于垃圾带包围之中,丑陋不堪,肮脏污秽的垃圾既是破坏环境的头号杀手,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资源的宝藏。垃圾国接收到简单的末端处理被丢掉的可再生资源价值每年高达250亿元,在这个资源有限的世界,回收垃圾再生利用不仅局限于取得较好的收益,更是对生存环境的责任,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已成为环保部门及有关科研机构不断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是伴随居民生活而产生,成分和产量也伴随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世界各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和成分也存在较大差异,但相同趋势是产量持续增长、成分变得日益复杂,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时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物流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几种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的缺陷,总结出只有垃圾分类才是解决我国垃圾困局的唯一出路。然后借鉴欧洲和日本的垃圾分类法,根据我国几个大城市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模式。最后考虑到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提出几项旨在解决城市垃圾减量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Large quantities of research works and practical experi- enc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re exists an active interplay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system and urban land use (Fan, 1999; Mao, 2002; Xu, 1999; Wang, 2001). Urban developments are th…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外对非正规经济空间研究的不足,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空间集聚及其功能分化特征,进而探讨了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非正规经济在城中村集聚与碎片化现象并存,并产生了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微观非正规经济空间集聚与分化行为,导致了城中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强度的变化,进而使得城中村中心迁移,空间发生重构,土地利用冲突明显。非正规经济空间形态及格局的演化在大学城城中村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和双向建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与土地粗放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勇  顾乃华 《经济前沿》2012,3(6):128-137
本文从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低效的现实出发,借助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体制转型期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以及土地粗放利用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表明,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土地低效利用现象,与体制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尤其是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密不可分。城市化虚高除表现在城市拓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背道而驰、人口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之外,更直接的表现则是许多地方热衷“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扩张模式。在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发展目标激励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的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会倾向于通过权衡土地的成本和收益,从而赋予土地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在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策略行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土地的粗放利用也成为必然之后果。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economic rules for harvest timing when timber and nontimber goods,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re produced from forest stands. Forests include stands that are heterogeneous in age, land quality, and distance to market. Rules for allocating land between forest and nonforest use are developed. Key land use margins are identified that are important to land use allocation in temperate and tropical regions (e.g., between unmanaged forest, forest management, and forest conversion). Processes that can change key land use margins are discussed and used to organize recent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regions where forest land use is in transition, such as where forest land is being converted to alternative nonforest land uses.  相似文献   

16.
A stochastic growth model with money introduced via a cash-in-advance constraint is used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the income velocity of real monetary balances and money demand. Agents can purchase consumption goods only using government issued money. The cash-in-advance constraint may become nonbinding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abou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We find that the precautionary money demand may introduce significant changes into the volatility of the income velocity if it happens almost always. Its presence can also al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money supply and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的权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遗传变异模型,以±地利用类型为模型变量,以区域总面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约束条件,模拟生物进化的机理,通过反复迭代得到一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非劣解集合.结果表明:土地生态系统间存在多种权衡关系;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它们在土地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并发挥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利益相关者可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在社会、经济和发展目标和维持生态系统运行能力之间做出权衡,通过不同方案的选择,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综合最优,为协调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政府土地利用决策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土地供给与需求,目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供给和日益增长的土地需求之间寻找平衡,以促进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onsolidates as an essential element to support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to survive and rapidly adapts to changes i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S) and strategic organization knowledge (SOK) on firm performance in 150 Brazilian companies. The study uses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LS-SEM) and establishes models to expre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nstructs examined. The study identifies that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1S use on performance is moderately significant. However, when mediated by orientation strategy, the total effect of IS use on firm performance is demonstrated to be highly significant. The model explains 54% of the variability of firm performance and confirms IS use as a fundamental resource to support strategic business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许昌市1985年、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得出许昌市土地利用呈现旱地减少面积大、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和草地、林地波动状变化现象,最后提出许昌市土地利用应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优化土地结构、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动态监测,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