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家欢     
我们的使命《时尚旅游》致力于成为积极主动,求知欲强的旅行者的信息来源。我们推荐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时尚个性的旅行方式。我们倡导旨在保持或促进旅游目的地地理特征的旅游行为,并主张增强目的地的"当地感觉"。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地理空间背景条件,比较分析了旅游线路模式中基于线路节点特性的旅行模式、角色、功能、停留时间与旅游花费,对世博线路中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圈层进行了划分,深入探究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目的地旅游经济收益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充分了解并建立与其他目的地的合作关系将从中受益.(2)目的地节点在各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中的角色和功能不同,旅游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客源地进行差别化的旅游宣传和营销.(3)整个旅行时间长度是影响游客在目的地区域扩散模式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目的地日花费与旅行天数呈U形曲线拟合,基于线路中目的地停留时间和花费的估算,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收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目的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与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力 《旅游学刊》2008,23(2):90-96
探亲访友旅游是旅游业一个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忽视的细分市场,但是近年来成为西方学术界一个新的研究焦点.文章在对国外有关探亲访友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探亲访友旅游市场的规模、旅行特征、异质性、对目的地的经济影响以及营销策略,探讨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指出了对中国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相关研究中,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仿佛是一对孪生变量。没有旅游者也就没有旅游目的地可言;没有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无处可去,也就不能称其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而也成为了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学科的“透镜”进行研究。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进行解读,同时也是对笔者近些年对这一问题思考的一个小结。本文的讨论围绕三个例子,或者说三个片段展开。  相似文献   

5.
周永博 《旅游学刊》2020,35(2):65-79
"讲好故事"已成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和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以"讲故事"为手段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方式。现有旅游目的地叙事研究开展还很不充分,关注的叙事偏重于正面叙事材料,对负面叙事的关注还很不够。文章着眼于黑色叙事对旅游目的地引致形象的影响机制,以德国首都柏林作为研究案例,以著名历史游记《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Berlin:Imagine a City)中关于柏林的系列黑色叙事和柏林旅游局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招募志愿者参与包括4个阶段的混合研究设计,验证黑色叙事对柏林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情感及意动)的复杂影响。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首先,验证了黑色叙事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显著影响,实证该影响主要透过"叙事主角-游客-自我形象一致性"这一主线发挥作用,明确了黑色叙事主角形象对黑色叙事引致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机理,丰富了叙事传输理论相关结论。其次,验证了黑色叙事引致情感形象在黑色叙事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过程中的影响效应,发现黑色叙事引致情感形象(而非认知形象)是黑色叙事最终能够影响游客动机的关键。最后,在黑色叙事这一特定研究情境中,验证了目的地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影响意动形象"具有"增强调节效应",丰富了现有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情感-意动"三联结构理论。文章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管理和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乡村地区游客动机行为以及游憩价值十分必要.文章选择北京市延庆县作为案例地,采用现场观察和个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乡村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乡村地区的游憩价值进行了研究.发现乡村地区游客以北京市和目的地周边城镇的中青年居民为主,收入高于平均水平,涵盖多种职业;在选择目的地方面更重视亲近和享受自然,体验乡村文化是次要动机;游客以自费出游为主,人均年出游次数为7.62次,每次花费249.86元,吃、住、交通费用都较低.以旅行次数为因变量,旅行成本、人口统计因素和个人对乡村景点质量的偏好为自变量,采用旅行费用法的计数模型进行回归,发现旅行次数主要受到旅行费用和家庭收入的影响,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对乡村环境的支付意愿也有影响,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每人每次消费者剩余为1724 14元,其中包括了多种价值.  相似文献   

7.
世界旅游组织出于经济统计需要而对旅游和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广为人知,不但旅游行业的统计数据来自其界定的口径,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学教科书也深受其影响.由于其准官方和国际组织背景,此前虽有一些学者指出了其概念界定的宽泛性会带来误解,但是无人对其做出系统分析.文章详细辨析了世界旅游组织拟定的统计性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范围,梳理了相关文件对旅游、访问、旅行三大基本概念外延边界关系的界定和历史演变,指出这种界定虽然符合一定的经济统计需要,但明显有悖于常识认知和逻辑规律,阻碍了人们对旅游概念形成理性认知.它以“旅游”统计之名,行“旅行”统计之实,混淆了旅游、访问、旅行的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旅游与旅行的关系带来干扰.依据这种口径统计出的数据,不能直接反映真实的旅游业和旅游现象,更对旅游基础理论形成障碍和冲击.文章提出了符合常识认知与逻辑规律的旅游和旅游者概念认知方式,分别从旅行和休闲两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的内在属性与外延边界,辨析了旅游与旅行在三个层次上的关系,运用了纯旅游、准旅游、泛旅游、非旅游等概念来细分旅游与旅行的关系.文章指出部分语词的汉语翻译错误加剧了旅游概念理解的混乱,对“visitor”一词长期被翻译为“游客”的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系统中,区域(城市)之间的旅游溢出效应广泛存在,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在力量.基于供给-需求对旅游溢出的划分中,源于多目的地旅行的旅游需求溢出受到了更多的学术关注,并形成了包括缺口模型在内的4种不同的定量测度思路.文章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将催生多目的地旅行的原因总结为满足多样性偏好、满足高等级偏好和降低单位成本等“三假设”;将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的影响因素提炼为“六因子”,即两地间的旅游类型差异、旅游等级差异、空间距离等3个缺口因子,以及溢出接收方的旅游吸引力与旅游承接力、溢出产生方的旅游流规模等3个存量因子,并分析了这6个溢出因子对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基于“三假设”“六因子”的认识,结合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缺口模型以测度区域间的旅游需求溢出效应,并在对解释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估计出相关参数,从而实现了模型的可计算化.最后,对长三角、长株潭和大西安等3个旅游圈的案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缺口模型能较好地吻合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些典型表象,也使测度模型的效度得到一定的间接验证.当然,对缺口模型进行直接验证并开展情景模拟将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社会交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是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在目的地长时间居住,与周围群体发生交往.文章以大理古城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分析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日常活动主要分为三类:购物消费、朋友交往、休闲活动.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社会交往"圈子"具有三大特征:(1)自发性和同质性;(2)随意性和非功利性;(3)交往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社会交往"圈子"对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圈子"是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信息来源和资源支持,圈子交往为生活方式移民提供了情感支撑和归属感.该研究丰富了旅游移民的研究内容,并为旅游目的地移民政策的制定、社区管理与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冰  何莽  王松茂 《旅游学刊》2016,(9):91-100
治理是推动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构建行之有效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战略优势的重要途径.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基于正式关系的“双边”合作,忽视了网络背景下,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往往依托于非正式关系,并在“多边”关系互动中不断地演变和重构.因此,从网络视角探寻目的地治理机制对理解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研究在2012年新疆目的地网络研究的基础上,于2014年对12个目的地进行跟踪调查,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性和凝聚性对于识别旅游目的地在网络中的合作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在旅游目的地合作研究框架下,基于三方关系提出不同类型网络治理模式,为目的地有意识地调整、重构自身网络活动以获取战略优势,以及竞合关系下的区域旅游合作及一体化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