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大陆居民赴香港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显著影响情感形象;(2)旅游动机直接正向影响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并通过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对旅游者期望产生间接影响;(3)目的地的认知形象直接正向影响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并通过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对旅游者期望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潜在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开始,而旅游形象的感知又来源于对该旅游地的认识,也就是通过各种信息"熟悉"该旅游目的地.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以熟悉度作为前因变量,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为中介变量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本文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中,对于旅游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熟悉度,它通过4条路径对旅游意向产生间接和直接影响,其总影响效果达到了0.591;其次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它们对旅游意向的总影响效果分别为0.546和0.378.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是国际商务和国际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目的地形象是旅游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上,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对于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目前,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研究基本上是独立的,文章在全面回顾两个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两概念定义、理论基础、形象主体和客体、形象内容等方面的异同;根据对国家形象、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研究中的其他社会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整合这些变量的旅游意向模型以及相应的三个命题,以引导下一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引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采用实验方法,对目的地国家形象与旅游产品类别的匹配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框架下,将目的地国家形象分为感知温暖型和感知能力型,依据消费动机、价值判断和目标的不同将旅游产品划分为实用型和享乐型,分别选取虚拟国家、两个独立国家和一个国家两种印象为实验情境,采取2×2组间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形象与旅游产品类别的匹配效应存在,具体而言,对于感知能力型国家,旅游者对实用型旅游产品的态度高于对享乐型旅游产品的态度;对于感知温暖型国家,消费者更偏好享乐型旅游产品.文章验证了消费产品领域的国家刻板印象在国际旅游情境下同样发挥作用,结果对基于刻板认知和产品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国际间目的地营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整合市场营销领域的国家形象和旅游领域的目的地形象,将旅游领域的国家形象分为宏观形象和微观形象两个方面,并从这两个方面对中、英、美三国大学生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进行比较.在用SPSS 17.0对905份有效问卷(中国308份、英国304份、美国293份)进行分析之后,得出5个国家宏观形象因子和4个国家微观形象因子,对各因子和题项进行均值比较后,得出如下结论:(1)英美两国大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大部分一致,而且大部分题项评价都较高;(2)中国的环境问题是3个国家都比较担忧的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在英美两国大学生中评价较低;(3)中国大学生与英美两国大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国家或地区旅游组织制定更好的形象营销方案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永博 《旅游学刊》2020,35(2):65-79
"讲好故事"已成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和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以"讲故事"为手段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方式。现有旅游目的地叙事研究开展还很不充分,关注的叙事偏重于正面叙事材料,对负面叙事的关注还很不够。文章着眼于黑色叙事对旅游目的地引致形象的影响机制,以德国首都柏林作为研究案例,以著名历史游记《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Berlin:Imagine a City)中关于柏林的系列黑色叙事和柏林旅游局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招募志愿者参与包括4个阶段的混合研究设计,验证黑色叙事对柏林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情感及意动)的复杂影响。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首先,验证了黑色叙事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显著影响,实证该影响主要透过"叙事主角-游客-自我形象一致性"这一主线发挥作用,明确了黑色叙事主角形象对黑色叙事引致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机理,丰富了叙事传输理论相关结论。其次,验证了黑色叙事引致情感形象在黑色叙事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过程中的影响效应,发现黑色叙事引致情感形象(而非认知形象)是黑色叙事最终能够影响游客动机的关键。最后,在黑色叙事这一特定研究情境中,验证了目的地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影响意动形象"具有"增强调节效应",丰富了现有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情感-意动"三联结构理论。文章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管理和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共生机制是一个基础性课题,基于旅游者需求视角探究目的地共生,意义重大.文章基于认知、情感、行为三者间的逻辑思辨关系,构筑市场驱动机制的结构模型,以长沙居民对“韶山—花明楼”共生目的地系统的态度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工具以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到结论:第一,对成本比较和价值比较的认知借助情感的中介影响行为意向的形成,这是旅游者对目的地间共生的需求产生的机制;第二,旅游者的价值认知通过情感的中介影响行为意向,这是“一同游览目的地”的市场需求产生的主要作用路径;第三,旅游者的成本认知通过情感的中介影响行为意向是“一同游览目的地”的市场需求产生的次要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晔  李天元  赵帆 《旅游学刊》2014,29(10):31-41
旅游目的地推广营销所使用的官方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平台等网络渠道构成了旅游者接触目的地的网络界面。旅游目的地网络界面特征主要包含信息价值、友好性和交互性3个要素。为探索旅游目的地网络界面对旅游者体验及品牌形象的影响,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网络界面特征、旅游者体验与目的地品牌形象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网络界面特征的3个要素通过功能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中介因素影响游客对目的地品牌形象的感知,但信息价值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结论,对旅游目的地优化网络界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鹏熠 《旅游学刊》2012,27(2):72-79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由旅游企业经营所引发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学界关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6个方面,将目的地形象划分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方面,并构建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在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形成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法律责任对认知形象有正向影响,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慈善责任对情感形象有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不仅对游客忠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游客满意对游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相比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对游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因其对消费者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影响,分别发展成为国际商务领域和旅游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虽然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却相对独立,缺少交叉研究.该研究在对两个领域的文献和理论模型进行整理后,将目的地形象放置到国家尺度下重新审视,试图揭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家形象与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尝试引入“熟悉度”等概念建立整合模型.最后以中国大陆为案例地,以来华国际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修正.结论指出:(1)熟悉度对目的地形象有正向影响;(2)国家形象与目的地形象之间具有双向且正向的影响;(3)国家形象通过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的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家风景名胜资源上市的国家利益权衡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刊曾在1991 年开办了《论坛撷英》专栏,以期及时将有关旅游研究的真知灼见择其要点向读者作一反映。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关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成果不断涌现,我们感到《论坛撷英》每期只各自独立地反映十余篇论文的观点的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我们从本期开始推出一个新的栏目———《旅游研究动态》,以把我们所掌握的有关旅游研究的动态实时地用读者更感兴趣的形式推介给广大读者朋友。欢迎读者朋友就此栏目的改进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新疆旅游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重庆 《旅游学刊》2000,15(2):74-75
本栏是我们从今年第1期开始推出的新栏目。在第1期里,本栏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国家风景名胜资源上市的国家利益权衡》一文和魏小安《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的几点思考》一文进行了介绍;本期则把目光转向了西部地区的旅游开发,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国旅游消费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旅游消费是一种享受和发展的消费。它的发展受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其中经济发展程度、生活方式变动、国家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尤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一、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旅游消费水平实践证明,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消费水平不尽相同。20世纪前半叶,世界经济在危机、战争和革命风暴的冲击下起伏不定,旅游时兴时废,时断时续,发展缓慢。20世纪后半叶,世界形势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首先,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推动旅游消…  相似文献   

14.
15.
熊伟  骆雅洁 《旅游学刊》2012,27(4):71-81
信息技术与酒店业的结合给酒店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国外有大量的学者致力于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生产率及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但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文章通过对广州市高星级酒店的相关调查,获取了第一手数据,借助AMOS软件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功能,以检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酒店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在高星级酒店业内不存在,前厅应用、客人相关界面应用、餐厅及宴会管理系统及后台应用均对酒店业绩有积极的作用.其中,客人相关界面应用对酒店业绩影响最大,因此应着重投资.文章的结论将为高星级酒店业决定是否战略性地投资于信息技术或集中于某些特定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最后,文章还对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后续可以开展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休闲研究动向与我国休闲研究主要命题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 《旅游学刊》2008,23(5):68-73
西方关于休闲学的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也已具备相当的理论与实践积累,成果颇丰,当前呈现出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动向.我国休闲研究起步10年,出现了一批理论成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面临诸多与休闲相关的问题,休闲研究显得极为紧迫.本文借鉴国外研究动向与现实课题,尝试性提出我国目前休闲研究的主要命题.  相似文献   

17.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125,自引:4,他引:125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03,18(1):76-80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女性问题研究等7个方面。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主体是抽象的集体主体,个人只是主体的特例而已。这种视域中的教学主体往往走向主体对主体的压制,往往隐匿了个体人的存在。该文通过提出以个体主体论来思考主体问题,以解决传统视域中主体理论的困境。在个体主体论中,个体主体是主体存在的基本形态,交往是解决主体间关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旅游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川九寨沟为例,对旅游罩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推进国内关于旅游罩现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论文从3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九寨沟旅游者罩、旅游业罩和旅游目的地罩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旅游罩现象在九寨沟旅游区是存在的,业已对旅游者体验和目的地社会文化造成了影响.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对旅游罩现象的认识,为合理制定九寨沟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旅游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开展的重庆市水文分区工作,系根据流域下垫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特征、土地利用特征以及气候、水文等共13个特征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此作为聚类分析的变量,采用K-means聚类方法,综合考虑实际需要及最小类内方差准则,将重庆市划分为5个水文分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的方法论证分区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2019年年降雨量、24h最大降水量、输沙模数和年径流深4个水文实测要素在不同水文分区有显著差异,采用空间聚类方法得到的水文分区较为合理.水文分区为重庆市区域代表站的划分以及无资料地区水文资料的移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