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浙江省5个县(市)21个行政村的211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汇经营目标下农户风险偏好对延长轮伐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变量在10%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年总收入变量在5%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林地面积和林地与村委会海拔高度在10%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地块分散程度、林地实际经营面积和阳坡林地所占比例在10%的统计水平下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拥有较高家庭年总收入的高风险偏好者和不经营的林地面积大且较为集中的高海拔阴面林地更倾向于延长轮伐期投入到长期的碳汇收益中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的农户给予适当激励;在碳汇项目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块质量和农户基本特征的问题;建立健全林地流转体系,增加林地规模效应;建立方便快捷的碳汇评估交易平台,增强农户碳汇供给动力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风险态度影响个体对风险事件的认识及其对行动方案的选择,不同特性的个体,其风险态度应存在差异。在福建省建阳、建瓯、莆田、连城、上杭、武平、永安等地进行有关森林经营者风险态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利用"标准赌博"衡量法、调查问卷法和经济学试验这三种度量方法,对福建省三类森林经营者的风险态度分别进行度量的结果表明:除了"标准赌博"衡量法无法区分三类森林经营主体风险态度差异性外,调查问卷法和经济学试验均表明各个森林经营者风险态度存在着差异性。森林培育企业和森林培育专业户的风险态度属于风险厌恶,但企业的厌恶程度大于专业户,而兼业农户的风险态度则属于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扩散缓慢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对肉鸡养殖户的调查数据,结合农户风险偏好的实验结果,对农户风险偏好与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是否采纳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可能性越低。(2)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时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时间越晚。(3)参与契约农业有助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对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参与契约农业,而参与契约农业可以促进农户采纳技术。研究和验证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南省474个芒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学习方式、风险偏好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干中学与社会学习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越强;学习方式与风险偏好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存在交互影响,且干中学及推广服务能够强化风险偏好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从加大再教育和再培训投入、搭建技术学习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信息推广制度等角度提出推进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风险偏好、风险感知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4省844户水稻和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获取了农户风险偏好指数,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风险感知情况下风险偏好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风险厌恶、感知风险存在的农户较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尤其是秸秆还田+免耕或深松组合技术。农户具有"模糊厌恶"特质,确定概率风险偏好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大于模糊概率风险偏好的影响。②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当农户感知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存在时,风险偏好对其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之,当农户感知自然灾害风险不存在时,风险偏好对其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下的异质性讨论仍不充分。为此,在引入农户风险偏好因素后,基于2019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转移显著提高农地转出行为的发生概率,并且具有明显的农户风险偏好异质性,表现为风险厌恶型农户在面临劳动力供给约束时更倾向将农地转出,但该效应在风险偏好型农户群体不显著。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认为应关注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流转的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依赖性,疏通农地流转的堵点,助力实现农业规模化。  相似文献   

7.
农户借贷行为和偏好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泊松模型,对农户的借贷行为和偏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显著地偏好年利率低、担保抵押少、决策时间短、满足程度高和期限灵活的贷款,而对出借者是否具有农业知识抱无所谓态度;农户不会因为倾向其他特征水平而承受高水平的年利率;农户对年利率水平的偏好不是对称的,农户显著地偏好年利率低的贷款,但高水平的年利率对农户的借款偏好并不具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虽然户主的性别、户主受教育的最高年限对农户借款偏好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家庭纯收入、所经营的土地面积以及医疗卫生与教育总支出对农户借款偏好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索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特别是风险偏好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以期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流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Ologit/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的农户,其规模经营意愿存在差异。(2)家庭生命周期会通过风险偏好间接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空巢夫妇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最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最弱,成长中核心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最高,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最强。(3)家庭的农业专有资产积累越多、土地产权越安全、灌溉条件越好,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研究结论:为引导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政府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具有的劳动力和资金资本规律;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实现;建立正规的农业避险机制;促进农户农业专有资产的积累、保障和提高土地产权安全、改善土地灌溉设施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苹果主产区378个专业种植户为样本,引入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从四个维度测度苹果种植户风险厌恶水平,并利用OLS与Logit计量模型分析了风险态度对苹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苹果种植户总体属于风险厌恶型,但面临损失时却偏好风险。进一步的计量估计结果显示,农户风险态度中的模糊风险和损失风险是影响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风险偏好者更倾向于安全生产行为。此外,种植年限、非农就业、农药认知、技术培训等也会显著影响苹果安全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11个国家森林公园122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法,研究了农户参与森林碳汇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农户森林碳汇管理决策模型。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农户对森林进行经营管理及参与碳汇管理的意愿都很高。其决策行为主要受环境焦虑、环境态度、碳汇认知、补偿态度、收益预期、舆论现状、林地权属和新能源态度8个因素的正向影响,而与碳汇价值认知、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等因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可为森林碳汇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4年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的项目地潮河林场、奋斗林场、二十八站林场和育英林场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森林碳汇项目促进减贫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项目通过促进社会就业情况和经济情况有助于减缓贫困,并且社会就业情况在减贫影响上比经济状况贡献度高;而森林碳汇项目造林阶段的造林面积对减缓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结果分析表明只有基于内生发展动力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设计,由"输血型"模式变为"造血型"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缓解贫困两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浙江省中等立地水平的杉木林经营为例,从森林碳汇供给的视角,采用成本利润法来测算碳汇的供给成本,避免了造林成本法不区分林地的条件和类型缺陷。研究表明:碳汇供给的价格与林地的规模呈负相关,与预期的成本利润率呈正相关。在碳汇价格为18元/吨CO2e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理性的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最小经营规模为1 000.4 hm2。降低交易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森林碳汇交易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升植被碳汇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尽可能全面地识别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能够从侧面展示农地细碎化治理蕴藏的生态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测算2001—2019年中国省级农地细碎化和植被碳汇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结果 (1)农地细碎化会显著降低植被碳汇,农地细碎化指数每增加1%,植被碳汇降低0.127 4%。(2)从农地细碎化维度来看,面积和分布细碎化均会显著降低植被碳汇。(3)从土地覆被类型来看,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农地,同样会降低林地和草地碳汇,农地细碎化指数每增加1%,林草碳汇降低0.138 5%。(4)从空间关联来看,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当地,同样会降低周边地区植被碳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5)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能够降低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负面影响,且相较于自筹资金,财政资金的治理效应更优,相较于农地治理,生态综合治理的治理效应更优。结论 应加强“生命共同体”系统思维,全面认知农地细碎化影响植被碳汇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生态价值。在农地细碎化治理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生态保护和修复列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估算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森林碳汇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碳汇造林的广泛开展,森林碳汇的计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最主要的林区,巨大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蕴藏着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与生物量换算因子(BEF)法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碳汇发展过程中政府与林农之间的博弈关系,结合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农户经济理论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理论,构建政府监管和林农行为选择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博弈收益。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监管、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碳汇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碳汇市场体系等措施,林农会选择执行监管政策;反之,若政府不实施相关政策,加之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不够,参与森林碳汇储备意愿不强等,林农会选择不执行监管政策。因此,急需建立健全碳汇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完善碳汇林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政府监管模式,以期有效推动森林碳汇储备,从而加快森林碳汇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16.
In deciding to keep or fell a forest stand given its age, the risk of loss of timber through wildfire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f trees also have value from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another effect of fire is the unplanned loss of stored carb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cision to keep or fell trees, and how much to spend on fire protection, are investigated using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ming, us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stands of mountain ash in Victoria as a case study. The effect of treating sawlogs as a permanent carbon sink after harvesting is explored.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三定"后,林农成为南方集体林区最基本的林业经营微观主体,其经营意愿的高低必将影响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对私有林进行补贴是激励林农提高其经营意愿,促进私有林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补贴要起到激励林农的作用,首先必须设计出适合林农需要的补贴政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私有林林农对补贴政策的偏好状况,了解林农对补贴政策的需求,得出多数林农希望以直接发放现金的形式予以补助;最受偏好的补贴时间、补贴依据、现金补贴发放形式分别是造林之前、营林面积、直接在银行开设专用账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林业碳汇项目最新进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林业碳汇项目的国际背景、清洁发展机制和林业碳汇项目的产生过程。阐述了林业碳汇项目的主要共识。分析了林业碳汇项目在非持久性、基准线和额外性、项目边界和泄漏、不确定性等方面存在的分歧。概述了中国开展与林业碳汇项目相关的工作,包括启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实施国内林业碳汇试点项目、营造“碳汇问题”研究学术氛围等。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活动;采取妥善的应对策略,确保我国生态安全;重视林业碳汇项目及碳交易的政策研究;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