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校企关系被看作是企业与高校交换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但其对企业的影响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校企关系是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我国2009—2014 年高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研究了高校和企业间关系对公司R&D投入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中不同属性的校企关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其中,以高校持股比例为指征的校企关系与公司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高校股权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以高校股东分红比例和高校从业经历高管比例为指征的校企关系与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以政府补助为指征的校企关系对高校控股上市公司和非控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校企关系被看作是企业与高校交换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但其对企业的影响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校企关系是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我国2009—2014年高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研究了高校和企业间关系对公司RD投入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中不同属性的校企关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其中,以高校持股比例为指征的校企关系与公司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高校股权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以高校股东分红比例和高校从业经历高管比例为指征的校企关系与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以政府补助为指征的校企关系对高校控股上市公司和非控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沪、深两市主板披露的研发投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终极产权论视角,研究终极股东超额控制如何影响公司研发投资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越高,代理问题越严重,就越倾向于减少高风险、长周期性质的研发投资,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公司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对公司研发投资的负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沪、深两市主板披露的研发投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终极产权论视角,研究终极股东超额控制如何影响公司研发投资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越高,代理问题越严重,就越倾向于减少高风险、长周期性质的研发投资,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公司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对公司研发投资的负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娄雄 《经济咨询》2004,(6):26-28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由来及在我国的基本情况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是指在其任职蕈事的公司中不同时担任管理职务的董事,并且在经济上或者相关利益方面与公司及经理层没有密切的关系。独立董事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从而能有效制衡控股股东和监督经营者,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与控股集中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上述治理环境,以控制权结构为研究载体,利用2005—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机构制衡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制衡效应在非国有公司更为突出;(2)在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但在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线性关系;(3)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对国有公司的倒U绩效影响受制于公司控股集中度,随着控股股东控股比例提高,机构持股的边际效应增大。本文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公司控制权结构对于机构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公司内在环境的治理是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新兴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晓庆  马连福  高塬 《经济管理》2022,44(1):140-158
股权质押使控股股东面临控制权转移风险,其有动机进行市值管理。本文以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股权质押情境下控股股东是否存在调整广告投入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公司广告投入水平显著提高,说明股权质押情境下控股股东会通过策略性地增加广告投入进行信息管理,而非通过削减广告投入进行向上盈余管理,证实广告具有短期股票回报效应;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广告投入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说明股权质押情境下控股股东增加广告投入是出于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散户规模较大和产品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企业,广告更容易吸引投资者注意力,此时控股股东增加广告投入的动机更强,该行为短期内可以提振股价,但没有起到改善经营业绩的作用且加剧了股价波动。本文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联系提供了证据,且对相关部门加强上市公司广告费用监管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为例,实证研究控股股东减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还是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减持都可以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但是,国家控制公司控股股东减持所带来的公司价值的提高低于非国家控制公司价值的提高。控股股东减持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对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既有控股股东又有制衡股东的股权结构应该成为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管人员更换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event study)方法分析市场对高管人员更换的反应,即高管人员更换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样本整体来看,市场视高管人员的更换为一个坏消息,减少股东财富;(2)亏损公司的高管人员更换能够产生显著的市场反应,非亏损公司则不会产生这种影响;(3)董事长、总经理的单独更换或同时更换,均能对股东财富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反应显著的期间不同;(4)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的分解,也会对股东财富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控股股东性质、公司规模和政治关系等角度,实证检验了IT行业中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当期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规模越大,这一特征越明显;政府补助改善了公司业绩,但对当期业绩促进效果不显著,其业绩改善效果具有滞后性特征,具有政治关系的上市公司中政府补助的作用效果更明显。研究意义在于指出了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和公司业绩的作用效果,为决策部门制定补助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2年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股权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未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更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分配的力度显著更高。(2)股权激励程度越高的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强,现金股利发放的力度更大。(3)控股股东拥有较强的控制地位对高管的自利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高管股权激励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越不显著;股权激励显著影响股利政策在控股股东控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成立,隐含了拥有较高控制权的股东能够抑制高管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下,研究资本战略选择对创新投入的影响,通过手工搜集从新三板转板至主板上市企业(成功实行步步为营资本战略企业)的相关数据,利用PSM匹配直接IPO上市的公司(实行一步到位资本战略企业),比较两种不同资本战略实施对创新投入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成长的步步为营资本战略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创新投入。在此基础上,探究企业内部决策机制、资本市场中观层面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资本战略影响创新投入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资本战略通过缓解投融资约束提高研发费用化强度和研发资本化强度;中观层面,分析师关注起调节作用,分析师关注程度越高,实施步步为营资本战略上市公司的研发资本化强度越高;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创新投入,进而产生挤出效应,但是挤出效应在实施步步为营资本战略上市公司中得到部分缓解。研究结论对创新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助力自身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的掏空无监督效果;股权集中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的掏空无影响;管理者持股与基金持股均能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国家控制没有加剧控股股东的掏空;企业集团控制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均显著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掏空;产品市场竞争是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股权质押情境下考察控股股东是否为了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而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的丰富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存在正向影响。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散户规模较大、可视性较差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答非所问”程度降低;上市公司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和股价波动风险,也缓解了资产误定价,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因此,在投资者发声日渐便利的时代,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思路应由传统的信息供给观向信息需求观转变,控股股东应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重视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提高,以兼顾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与掏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雷何少华  黄志忠 《经济学》2006,5(4):1157-1178
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的掏空无监督效果;股权集中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的掏空无影响;管理者持股与基金持股均能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国家控制没有加剧控股股东的掏空;企业集团控制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均显著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掏空;产品市场竞争是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研发投资数据,文章实证检验了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组织冗余资源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2)相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而言,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二者关系的敏感程度更强。文章的研究为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孙刚  朱凯  陶李 《财经研究》2012,(4):134-144
文章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税收成本差异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作为股利政策的决策者,控股股东须权衡股利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其中税收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对税收成本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税利分离程度较高,民营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税收成本更为敏感,尤其是在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公司最不偏好采用现金股利的分配方式以规避税收成本,而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实证结果支持了文章的假说,即不同产权所隐含的税收成本差异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在现代管理公司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构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层次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将资本投入到公司并形成法人财产后,委托由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监管法人财产的运营。董事会聘任并委托经理层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在这样的一种公司治理框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研究发现,会计选择既有可能出于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自利目的,也可能为了向外界传递其私有信息或平滑利润降低企业盈余波动,关键在于市场参与者是否能区分会计选择的上述不同性质。本文从证券分析师的角度进行研究,总体上看即使是专业的分析师也难以完全理解会计选择的性质,但分析师会借鉴其他信息来源推断会计选择实质。笔者发现,市场对于高质量审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吸收效率较高,并且分析师和审计机制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媒体能否影响到公司的研发水平?对不同公司的影响是否会有差异?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考察媒体关注对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媒体关注显著降低了公司的研发投入;(2)通过业绩压力,媒体主要作用于非国有公司,对国有公司没有影响;(3)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与薪酬激励均可以有效缓解媒体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既丰富了媒体影响公司行为的文献,也对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