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香平 《东北之窗》2014,(14):15-19
正法治中国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执政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成 《北方经济》2014,(12):24-25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当前正处在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出的目标是要加快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推进法治建设作出一系列新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深化法治理宁波建设的指南。去年12月30日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又作出了全面深化法治宁波建设的决定,这也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宁波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刻认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时期,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也是提升治理水平、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新起点,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遵循.按照总目标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期,建设法治中国可待.  相似文献   

5.
李庆 《中国西部》2014,(38):29-29
<正>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举措,必将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制度框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法制保障。纵观中外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都离不开经济振兴、法治健全和文化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回应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呼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着简单化治理的困境、城乡统筹治理的困境和城乡资源流动不畅的困境。必须要通过构筑多元的乡村治理格局、构筑土地制度的创新与协同机制、构筑农村社会中的“人”“地”“钱”资源激活制度,以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发展乡村志愿服务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目前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化、组织临时化、管理行政化,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文章认为建立乡村志愿服务发展长效机制需要在明确志愿服务定位、打好制度基础、推动项目式运行、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2月5日,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健全现代法治体系,推进更高标准法治宁波建设"的法治建设目标。下一步,宁波将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高水平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加快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法治体系,努力为"两个高水平"建设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8年的不懈探索,宁波的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不少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建设"法治宁波",既是法治中国建设在地方的生动实践,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地方的生动实践。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法治宁波"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法治宁波"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必须注重突出群众主体,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随着《民法总则》"绿色原则"、"五位一体"理念的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始受到法学界的重视,相应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但是,我国广大乡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人口数量多、生态问题严峻、资源消耗大、法律制度不健全、公民守法意识不强等情况,并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完善的。因此,推进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法治建设进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要从健全乡村生态立法、建立乡村生态法律责任制度、完善执法机制、设立奖惩制度、加强乡村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乡村生态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日韩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与中国当前发展形势基本相同,都有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发展基础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日韩两国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政府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因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既要依靠工业化发展来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也要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2.
石红 《特区经济》2011,(2):181-183
本文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倾向三方面分析了重庆农村居民消费特点及问题,阐述了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以带动重庆经济稳定增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二虎 《特区经济》2010,(12):169-170
本文基于金融生态理论,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并从生态的视角对农村金融生态的主体和环境要素进行划分,通过构建农村金融生态三维四元结构,探讨其主体和环境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机制,以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湖北与浙苏粤鲁的农村人口、家庭和企业等集聚度的横向比较和动态比较,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是:省域农村城镇化差距主要来源于乡村中小企业的成长差距;农村城镇化进程主要取决于小城镇的集聚力;而产业积聚政策、户籍政策、公平就业政策、土地市场化政策和公共产品供给政策都影响小城镇的集聚力.其基本政策含义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要以提高小城镇集聚力为主线,实施产业集群政策、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给予农民户籍和就业的国民待遇,加大小城镇公共产品的投入,促进农村中小企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新疆乌昌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新疆乌昌地区乡村生鑫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乌昌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individual earnings in rural China, which is attributed to ‘circumstantial’ factors over which individuals have no control, including family background, gender, ethnic minority status and region of birth. These circumstances are contrasted with ‘efforts’ or choices that individuals make, which also impact on their individual earnings. Utilising the China Labour-force Dynamics Survey (CLDS) 2014, I measure the share of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the overall inequality of individual annual earnings for the entire sample and for each of four ten-year birth cohorts in rural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hare of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individual earnings for the full sample is 20.4% of the GE(0) coefficient. The adop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provides a wide range of estimates between 16.4% (regression tress) and 25.4% (forests). Across all birth cohorts, gender is consistently the largest single contributor to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while family background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for younger cohorts. A close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ose who find themselves in the worst circumstances are likely to exert lower level of effort, not 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try harder, but because their circumstances prevent them from doing so.  相似文献   

17.
蔡旺 《新疆财经》2012,(4):25-29
随着村镇银行的不断发展,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批量化、规模化、专业化设立的问题。历经"总分行制"、"管理总部制"、"控股公司制"等设想的搁置,银监会又提出"村镇银行子银行"的建议,并把《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子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至各商业银行征求意见。为此,本文对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经验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大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推动作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极不完善,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在认真研究美国、法国和日本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瞿谋 《改革与开放》2011,(14):162-16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在低保分配过程中,居于"强有力"的位置上的乡村精英利用资源与权力的双重优势实行公共权力的私人化运作,而信息垄断与规则变通则是乡村精英在低保分配中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以期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这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城乡公共品供给严重失衡的现状及发展瓶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是切实加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