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是聚集经济、聚集负经济还是随机过程在主导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本文利用全局空间统计方法与城市经济数据(1996、2001和2006年)分析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趋势,使用城市交通运输量(客运和货运)确定在某些城市之间是否存在正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十年里,中国投资、消费和个体就业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城市交通运输格局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核心区的城市比经济边缘区的城市增长快,城市体系总体并没有呈现平行等速增长的现象;这些趋势表明聚集经济是驱动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主要力量,聚集负经济和随机过程的影响比较有限。本文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布局应该以推动经济核心区的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文春锦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14-121
回顾城市记忆空间理论渊源并解读其内涵机制。借助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工具 CiteSpace分析该领域的关键词共现、路径演化、关键词突现,从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视角探讨2002—2022年国内外城市记忆空间研究的热点内容、演进脉络趋势。依据分析结果结合文献内容对国内外研究热点、前沿内容进行比较。从概念界定、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方面对国内研究做了进一步展望,以期建构城市记忆空间的研究范式。结果发现:从研究热点看,国内研究多集中于历史街区和工业遗产记忆赓续再现,国外研究主要关注于记忆政治、地方记忆和纪念性景观;从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看,国内学者由对记忆、城市记忆的研究热度转向文化记忆、集体记忆、场所记忆,对城市空间研究热度从建筑拓展到公共艺术、工业遗产、历史街区、文化景观、城市意象、叙事等;而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热度由纪念性景观、民族认同、地方等移向城市再生、建成环境、种族、公共空间、社会运动等。未来,城市记忆空间研究应回归“记忆空间”本源属性,关注文化景观、空间叙事、国家记忆和地方记忆研究主题,以影像、语义、内容叙事分析作为城市记忆空间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空间重构的驱动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广 《特区经济》2012,(10):251-25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方式变革和资本积累体制变迁推动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增长的前沿阵地和社会异质性最强的地域类型,其驱动机理研究成为当前世界城市研究的热点。西方相关研究在结构-行为-社会行动者三个维度上不断实现理论整合,但考虑到我国独特的制度演化路径和社会经济结构,城市边缘区空间重构机理的构成和运作方式迥异于国外。国内当前研究成果偏重于宏观结构性驱动因素分析,而在相对微观的行为因素和关系因素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因此,强化空间重构的行为过程和社会行动者关系研究,对于推动城市边缘区空间整合与社会融合,研拟空间重构调控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欧洲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和欧洲的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所面临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文化制度有较大的区别,比较研究中欧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的相似与不同,对梳理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框架,吸取欧洲发达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创意产业的本质切入,剖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的内容和范围给予的不同理解和划分,详细论述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并从空间布局、法律保护、市场资源、文化氛围四个方面着手,比较了中欧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框架的迥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的发展,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越加紧密,政治能影响经济,经济亦能影响政治。所以在国家发展的历程中,政治经济学的推出及演变,使得政治经济学成为一个新的领域。而随着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推出的新政治经济学与新演化政治经济学,两者有所不同、又有所相同,科学比较两者,合理应用两者,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基于此,文章将着重分析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和新演化政治经济学的比较与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市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集聚过程.与之相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则具有明显的面状和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资源环境保障就成为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而决定这一基础保障的关键则在于资源与环境的有效和合理组织,低碳发展是解决城市资源环境保障问题的重要理念.本文比较分析若干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选择工业行业碳生产率和能源碳排放系数作为量化指标,探索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以对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桂林为例,梳理了1950-2012桂林城市性质定位的演变过程,同时分析了1950-2012年桂林市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演化情况及趋势,得出建国以后桂林城市定位从工业城市定位到越来越侧重旅游城市定位、城市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向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的演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桂林市的旅游城市定位与产业结构演化趋势有出入、与国内其他经济水平相当的中西部旅游城市相比桂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偏低两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解析唐山城市产业经济与区域空间战略架构的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院校及党政有关部门都在注重城市产业经济的研究,最近又把新的视角转向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依笔者看来,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空间战略这两个概念是一个物质的两个层面,且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空间战略的谋划;空间战略的实施,依赖于产业经济架构的集结。这里试用唐山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解析。一、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在研究城市空间拓展历史的基础上解析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演变动力机制,揭示不同动力因素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唐山市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我国中部沿海地…  相似文献   

9.
由戴慧思(Deborah Davis)教授主编的《中国都市消费革命》,为1997年耶鲁大学"当代中国城市的消费者与消费革命"研讨会论文集。书中的作者大多为西方社会学者,主要研究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即1978年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消费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本文综合全书内容,运用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与市场经济时期的城市消费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新型城市空间形态与组织形式出现,传统城市空间研究范式面临转型。基于人本主义理念,从智慧空间的演化动力、社会形态、组织特征、规划管治四个方面研究智慧城市的空间组织。从智慧产业空间、智慧社交空间、个体行为空间、居民社区空间、人的意象空间五方面探讨智慧城市新的空间形态,以及集聚与扩散、创新与弹性、实体与虚拟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认为,信息时代城市空间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智慧城市空间规划重点,在于依托信息技术推进空间形态优化和空间组织效率的提升,并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地下城市空间是由平面与竖向三维构筑的,是一种连续的人工空间结构。地下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是城市地下空间主要功能在地下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本文通过对地下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内涵、特点、动因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地下城市空间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西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对西安市不同空间区位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空问分析研究.分析显示:西安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异质性与其功能区的空间划分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性,预示着未来西安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众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兴网络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兴趣与关注。在对相关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演化博弈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合作的演化博弈均衡模型,以刻画博弈各方决策行为动态演变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众包中合作关系演化方向不仅与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系统初始状态密切相关,而且还受监督成本、处罚力度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洪韬 《亚太经济》1985,(4):23-27
研究世界不同类型国家与地区的中心城市与经济网络,究明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南朝鲜中心城市的形成,经济网络模式的演变,以及出口主导型开发战略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 在朝鲜半岛近百年动荡的历史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南朝鲜的经济网络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为一个外向多维空间式经济网络的。  相似文献   

15.
与成熟国家证券市场的噪声交易零的特征不同,中国证券市场噪声交易直接影响投资者行为,导致证券市场功能紊乱.其原因在于中外证券市场经历了不同的制度演化路径,中国证券市场制度产生的基础既不是自然演变,也不是投资者的内生需求,而是基于经济改革及企业融资的需要,由政府“有形之手”通过强制制度变革建立起来,中国的噪声交易与证券市场演变过程中的制度安排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历史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 ,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速度问题 ,其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是建立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 ,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确立合理的空间依托。本文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三个基本结构形态 ,剖析了中国城市体系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政策应用争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诺贝  段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6):139-142
文章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政策应用争论的系统梳理,从理论脉络上勾勒其基本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各种理论对比较优势原理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作用、内涵等有不同的解释,这是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随经济发展而演变的反映.研究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现实演变,对于发展中国家利用、转换本国的比较优势,从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本国产业结构、培养国家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发展呈现城市化的主要空间态势,区域竞争力更多地以城市群显现出来,因而,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政策层面上应具有宽泛而长期的城市眼光。同时,在世界日益网络化的进程中,城市群整合既具有微观的经济基础,也具有中观的演化逻辑。城市群整合具有空间(地理)的、经济的、规划的多重意义,城市群整合是空间要素为了完成既定的空间标的而采用不同的空间过程优化策略,其整合空间形态不仅取决于城市群聚落已有的纹理和密度,还取决于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何冰 《魅力中国》2010,(6):85-85
人们经常会使用到市民社会或者公民社会,但是却对两者的概念常常予以混淆。“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不断丰富演化。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变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在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含义。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市民社会概念的转变,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逐渐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新型城市-区域发展合作和空间组合模式。提高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非均衡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如何提高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