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卢红卫 《商》2014,(5):205-205
一、引言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土地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依托,土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目标,还是人口集聚都必须通过土地调整来实现。而目前河北省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了其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因此,提高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是河北省当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流动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流动模式向多元化流动转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河北省在农村人口流动上表现出特有方式。本文首先对河北省农村人口流动的各方面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种特有的农村人口流动模式做原因剖析,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上和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农村人口流动规律,对农村人流动宏观和微观调控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潘华 《市场论坛》2014,(10):8-11
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今后一段时期广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而促进中小城市人口的合理增长和流动又是其重要内容。从国际视角来看,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外中小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流动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归纳和总结国外中小城市人口增长和流动的特征,找出一般性规律,对于促进广西中小城市的健康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但同时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逐年攀升,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政策制定、资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进而探索建立以社区为依托,政府和家庭为帮扶的联动协调机制,以便促进河北省小城镇人口养老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5,(28)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核心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然而河北省农民工城市融入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做到整体谋划、对症下药。本文着力于挖掘河北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有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商》2015,(29)
在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发展、社会生活、资环、城乡统筹等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采取2013年数据,对河北省11个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唐山发展最好,石家庄次之,廊坊位列第三。研究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诸多限制农村人口城镇流动的政策使中国城镇化进程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中国新型城镇化具体可以表述为农村人口定居于市辖区与建制镇,在物质、文化与公共福利方面与原城镇人口趋于一致的过程.中国政府是新城镇化建设天然的承担者.中国城镇化的向上提升就是城市群的形成.城镇化、产业化、信息化三化互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顺应迁移趋势,完善迁移制度是中国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郭瑞东 《中国市场》2013,(40):77-79
河北省已进入加快推进城镇化的中期阶段,传统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目标、以外向型工业化为中心动力、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土地为主要内容、以规模扩张为发展方式、以物质资本大量投入为驱动要素的传统城镇化模式造成大量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中小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比较分散。这种城镇化模式直接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空间过度集中、经济结构失衡、环境严重污染、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反思传统的城镇化模式,探索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无疑对河北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安东 《消费导刊》2014,(8):227-227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呈现出大规模和大幅度流动的特点,由此所产生的流动人口子女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大城市人口规模过大、中小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不足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我国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小城市不仅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城镇体系的主体,同时也是其吸纳城市人口的主体。从许多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来看,中小城市的人口增长和流动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迅雷 《新财富》2010,(3):39-41
尽管中国的行政体制支持城镇化,国家也不断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投入力度,却未能改变农村人口向东流的总趋势.过去十年的地区平衡发展战略效果也并不理想尽管我们可以在沙漠中搞城镇化,在高原上修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但缺人住的城镇与少车跑的公路都是失败的投资城市化道路应当让市场选择。让农民选择.而为适应人口流动带来的变化,改变行政职能或调整行政区划都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失业保险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建立并完善农民工群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汇总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河北省与全国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的对比分析表明: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农民工的主力军,解决失业保险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问题,并针对当前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保险现状和需求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0)
<正>河北省处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都市圈,农民工流动从方向和数量上看都是不平衡的,主要是河北籍农民主动进入北京天津这两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一定程度上给北京和天津带来巨大的人口和社会安全压力。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入城市、融合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是加快河北省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困境分析(一)制度性因素农民工问题是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农民因政策的开放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家庭化是当前和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不仅符合家庭的基本需求,也符合新型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利用流出地人口调查资料,从家庭成员流出顺序和流出间隔的视角,运用多状态模型分析人口流动家庭化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但仍有40%的夫妻处于分居状态,个人、家庭和环境因素对家庭化流动均有影响,其中子女对家庭成员流出有阻碍作用,但对家庭化流出有促进作用.认为对家庭化流动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并建立一套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红英 《商业时代》2012,(26):17-18
进城农民希望得到社会认同,产生归属感,进而在当地定居工作和生活.本文提出了有效城镇化指数这一指标,用来测评相对于人口增长速度,区域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反映了区域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并选取河北省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于地方政府的城镇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构建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各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指出河北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合河北省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月霞  尚国琲 《商业研究》2006,(22):152-156
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从发展历程来看,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东部沿海省份中位居末位;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不但落后于工业化水平,而且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不协调;河北省城镇化质量总体较差;河北省城镇分布区域差异明显;河北省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因此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河北省必须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当前河北省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协调发展也影响了河北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河北省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河北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阐述河南省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分析其制约因素,包括城镇生活成本较高、城镇务工收入较低、可支配流动财产较少以及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提出做好农村居民固定资产产权登记,使其能够进入流通领域;做好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工作,取消城市乡村双轨户籍;整合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发挥城乡特色比较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规划,促进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等推进河南省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政策的转变,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聚焦人口流动的消费市场,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32个大中城市数据(人口净流入城市),探讨人口流动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入对大中城市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流入促进了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在西部地区人口流入对消费市场规模的影响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工资水平在人口流动影响城市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人口流入提高了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了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从而对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完善流动人口就业市场、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是扩大消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