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管劲松 《新智慧》2004,(1A):39-40
2003年4月11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对于审计报告日期而言,新准则删掉了原准则中的“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中的“外勤”两个字。  相似文献   

2.
徐惠  武立勇 《新智慧》2004,(4B):46-47
财政部2002年颁发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修订)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审计报告准则》)。所谓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书面件。  相似文献   

3.
梁勤育 《新智慧》2004,(9B):51-51
于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以下简称“该准则”)是我国审计准则体系日趋完善的体现。但笔发现,该准则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
盛靖芝  王小蕾 《新智慧》2007,(11):57-58
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新审计证据准则”)与旧审计证据准则相比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其中,对认定概念的进一步说明是新审计证据准则最大的变化,本文试图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杨宏图 《新智慧》2004,(6A):40-41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简称“本准则”)的目的在于对内部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要素、内容、编制、复核、报送等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对内部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提出明确要求,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新发布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审计报告格式与内容等方面作出新规定和要求,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将是一张新面孔.本文深入分析审计报告准则的新变化,探讨新准则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韦秀长 《新智慧》2006,(9):43-4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租赁日的确定、初始直接费用计量等方面有一定变化。笔就新、旧准则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试析新审计准则的三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红燕 《新智慧》2006,(8):51-5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施行。新发布的审计准则与旧的审计准则相比,主要有以下三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黄长江  谭林 《新智慧》2006,(4):53-54
重要性对会计报表审计影响重大。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不但是现代审计的特征之一,而且是实现审计总目标所必须采用的手段之一。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SAS220征求意见稿、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47号——执行审计中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都对审计重要性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也对此进行了专门规定和说明。因此,对于重要性概念的深层次探讨,无论是在加速实现同国际审计惯例接轨方面,还是在指导我国审计人员审计实务、提高审计人员执业水平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裴旺  王布衣 《新智慧》2005,(8):41-42
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4年12月发布了修汀后的国际审计准则第700号《一整套一般目的财务报表的独立审计报告》(ISA700),其主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本在对照新旧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基础上,从格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阐述和分析新准则的重大变化及其对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强 《新智慧》2006,(7):46-47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以下简称“新准则”),该准则是在1998年6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以下简称“旧准则”)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  相似文献   

12.
应审计业务委托人的要求,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之后,应对被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出具具有法定证明效力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审计报告的质量综合反映注册会计师的理论和实务水平及执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审计报告对审计范围、依据和程序的表述,在内容上要如实反映,在文字上要简洁明了;对审计意见结论的表述,措词要规范,语言要准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科学地阐述了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修订的《审计报告准则》,本文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基础、审计目的、重要性、签章、报告日期等方面阐述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严晖 《新智慧》2004,(9A):45-46
一、制定《准则》的意义和依据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以下简称《准则》)所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审计报告是联系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审计理论和实务的任何重大变化均会在审计报告中有所体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根据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于2004年12月修订了国际审计报告准则。文章回顾了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三次变迁,分析了最新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在审计理论与理念的发展,并介绍其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京菁 《新智慧》2004,(5A):33-34
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简称“本准则”)的制定目的是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协助组织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明确相关责任,降低组织的风险。本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  相似文献   

17.
杨桂花  马彦玲 《新智慧》2007,(10):56-58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探讨了会计日后事项和审计期后事项的相关理论知识,从会计角度和审计角度对它们的处理原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黄京菁 《新智慧》2004,(8A):35-36
一、制定该准则的目的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以下简称《准则》)的目的是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指导行为进行规范,使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能够进行正确督导,确保审计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14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对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旧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准则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定义更加规范,同时加强了与其他相关准则的衔接。更具操作性。与旧准则比较,新准则的相关概念及其修订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志华  王致用 《新智慧》2007,(10):49-51
本文根据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审计实际工作,对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重点考虑的若干因素及其对审计报告意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