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诚之 《西部大开发》2011,(6):43-45,42
祖国西部地大物博,各族人民勤劳爱国。由于历史、地质、气候、投入等诸多因素,这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存条件较差,多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生态恶化亟待治理的地区。西部不但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是大风沙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陈育宁 《西部大开发》2011,(12):101-103
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院士首创知识密集型沙草产业理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未来"百年之困"的"三个怎么办"。即:一、常规能源煤、天然气、石油用完怎么办";二、18亿亩耕地红线突破怎么办;三、"人口发展到30亿,要丰衣足食怎么办"。钱老认为,与其到月球上找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不如把地球表面的沙漠治理好、草地利用好。用"高科技"和"可持续"确保中华各族儿女过"富裕而有尊严的生活","给世界带好这个头"。  相似文献   

3.
苏丽娅  赵谟 《北方经济》2012,(17):24-26
正2012年6月17日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授予王文彪"环境与发展奖"。这是里约会议之后颁发的全球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重要奖项,用于肯定和鼓励全球范围内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王文彪和他的"库布其模式"受到世界瞩目。王文彪称,他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让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在我们手上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多年来,他一直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实现着他的梦想,为实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而努力奋斗着。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知道他是“两弹一星”元勋,而对于他是沙草产业理论的缔造者身份还了解甚微。郝诚之说,钱学森关于沙产业和草产业的两部专著将于11月份正式出版发行,可惜老人已不能亲眼见到。  相似文献   

5.
李富荣  塔娜 《北方经济》2010,(17):35-37
内蒙古是全国沙漠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沙产业是指利用沙地、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独特优势进行经济开发,由社会投资并实现自我循环的经济运行活动.20世纪6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利用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东风航天城所在地)搞国防科研的机会.业余考察了巴丹吉林沙漠.80年代,他提出"农、林、沙、草、海"五大产业将在21世纪掀起第六次产业革命.其中,沙产业是专门针对广大沙漠干旱地区提出的,是科学开发沙区的优势资源,"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沙漠".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王宇 《北方经济》2012,(Z1):104-105
正一、对沙产业理论的认识"沙产业"最早见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1984年发表在《农业现代化探讨》上的一篇文章中,题为《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文中将沙产业定义为:一种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包括农业、林业、草业、海业与沙业。1988年,钱学森在了解到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后,提出防沙、治沙也是沙产业的一部分。之后,许多学者和专家在已有的基础上对沙产业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沙产业就是沙区产业,不仅是农业知识密集型产业,还包括石油、煤炭等产业,后来有学者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