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马翠平 《企业导报》2011,(8):158-159
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会计造假丑闻频繁上演,这些财务丑闻的一连串发生,如何面对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度被关注程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文章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义华 《广西会计》2003,(12):19-20
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 ,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成为危害社会经济安全的定时炸弹。对抗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不断发展 ,但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变本加厉。我们要通过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 ,加大会计监管力度 ,最大限度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性、必然性即使是为世人所公认的资本市场最发达、信息监管最严厉的美国 ,会计造假、审计造假造成的会计、审计信息失真的丑闻也是屡见不鲜 ,安然事件和安达信事件更是将会计、审计信息失真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要资本市场中所有权与…  相似文献   

3.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不佳,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会计造假和会计操纵。  相似文献   

4.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在我国已进行了多年,国家也对《会计法》作了及时修订与完善,以期改善会计造假现状,但效果并不明显,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仍具有普遍性,会计造假在金额、参与主体等方面日益严重,会计信息的失真已到了愈演愈烈不可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非法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造假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危害入手,逐一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造假的动机,找出产生会计造假的真正根源。并通过吸取和借鉴国外在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方面的经验。提出我国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病。全面治理财务造假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要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角色、证券监管、司法介入与法务会计综合构建系统化机制。在我国,财务造假的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原因,如中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中介机构的行业管理体制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的信用危机问题,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体制问题,相关法律规范体系的配套问题,等等。然而,规范会计主体会计行为的会计制度不完备性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会计制度最基本目标是:(1)“…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在经济领域会计环境里,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秩序混乱的情况日益严重。会计信息的失真在我国经济界乃至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的“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等一系列的财务丑闻,所披露的不单单是人为的违法,也反映出会计制度上所存在的缺陷。会计信息的失真有道德上的故意,也有技术上合规性的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使会计诚信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人"的欲望因素,也有会计制度本身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会计行业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要从遏制行为人的造假欲望、完善会计制度和营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刘梦辉 《活力》2007,(2):38-38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失去了有效性。随着郑百文、银广厦、安然等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笔者从会计法规体系、人员和监督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一些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探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地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和资本市场良性发展。为了杜绝会计造假,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本文特分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操作手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1.有损我国的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践踏,客观上使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贯彻落实打了折扣,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力度。2.为违法犯罪提供了"温床"。会计造假行为,侵占了国家利益或  相似文献   

12.
一、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一)外部原因1.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因为起步晚、我国的很多会计法规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这就容易让不法分子找到漏洞。在我国,政府是会计制度制定的唯一主体,这样至上而下的制定体制使得政府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首先维护的是自身的利益,这就会牺牲其他部门的利益,其他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自然就会寻找制度的漏洞违法。这种会计制度显然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本文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会计造假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价值工程》2010,29(9):10-10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本文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本文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段霭君 《价值工程》2013,32(5):173-175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尝试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成本收益不对称、会计制度不完善和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从增加惩罚成本、向信息使用者征费、加强会计制度规范建设、强化契约关系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7.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即在委托代理关系下,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违背了委托人对经营活动的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失真有两类,一类是合法性失真,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原则性的,它们给企业会计主体提供了一个原则上允许的可操作空间和界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可以在合法的可操作空间内进行,企业会计主体能够偏向或迁就一些利益关系人的利益而损害另一些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类是非合法性失真,即企业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超过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界定出的合法界限,是故意的会计作假行为。  相似文献   

18.
张贺 《当代审计》2003,(5):38-38
造假账,是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是虚假的,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所依附的主体不同,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而有的会计主体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不按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改变经济业务性质,滥用科目以隐匿真相,或在单位的正规会计账簿之外另设一套账外账。  相似文献   

19.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是会计行为造成的。解决会计造假问题,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防范会计造假的策略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梁 《财会月刊》2003,(2):11-12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在此,笔者应用收益与风险对称原理,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