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ERP、MRP-Ⅱ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开始普及,使我们审计工作面临全新领域的拓展,也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认识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基层审计机关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面临的困难,对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进行思考,旨在引起基层审计机关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视,努力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并行审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认为目前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审计技术不能实现适时取证。在此基础上,文中阐述了并行审计的具体方法及在审计取证的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竺双喜  孟明 《湖北审计》2013,(12):54-54
今年以来,审计署驻长春特派员办事处在企业审计中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重要内容,努力细化《结合式企业信息系统审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加强对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控制,确保了信息系统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郭健 《乡镇企业科技》2011,(33):220-220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化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审计是对信息技术的一种检测手段,其目标在于通过评价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来保证信息系统所产生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最终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资源的高效运用。虽然我国信息化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审计方法和技术较落后、计算机犯罪事件较频繁等等。本文主要是针对相关问题对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展开探讨,首先向大家介绍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在了解其相关内容后,提出几点有利于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规定了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遵循的操作规范,同时也规定了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为保证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能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就必须制定相关的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对信息系统审计进行质量控制。在绝大多数国家,信息系统审计还末纳入到强制性审计的范畴,基本上还属于自愿性审计的范畴,也谈不上制定相关的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对信息系统审计进行质量控制。在现有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中,仅有ISACA在审计指南《审计章程》(G5)中粗略地对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不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指导审计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信息系统必将纳入到强制性审计的范畴,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也将提上日程。本文拟在借借鉴国外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信息系统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化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审计是对信息技术的一种检测手段,其目标在于通过评价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来保证信息系统所产生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最终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资源的高效运用。虽然我国信息化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审计方法和技术较落后、计算机犯罪事件较频繁等等。本文主要是针对相关问题对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展开探讨,首先向大家介绍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在了解其相关内容后,提出几点有利于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系统的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审计学”的概念、角度出发、探讨了信息系统审计的独特审计职能、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标准、审计证据等问题,构筑起企业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框架。同时说明了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对于审计工作及相关学科所具有的重大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认为目前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审计技术不能实现适时取证。在此基础上,文中阐述了并行审计的具体方法及在审计取证的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会计信息系统在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为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和效率,对其进行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弄清它与IT环境下的财务报表审计的差别,对我们开展今后的审计工作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信息系统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论文旨在指出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信息系统审计环境变化对审计的影响,分析现代信息审计的新发展和新趋势,进而剖析审计变化对审计工作者带来的挑战,提出应付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期望从理论方面拓展和创新理论思想,从实践方面为当代信息系统审计提供新的思考和思路,强化审计的增值作用,也有助于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给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为适应时代变化 ,我们应从电算化信息系统对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审计人员的影响方面着手探讨审计技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坚持多种审计类型的有效结合和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财政财务审计+缋效审计”的“一条龙”审计模式顺应了这一要求。在审计过程中,信息系统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等多种审计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提供方向性指引.从而达到全面审计的目的。下面结合某县级医院的审计工作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信息系统审计引起了各级审计机关的广泛关注。《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总结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和操作制度"。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7月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主题报告中提出,既要审计数据,又要审计信息系统,以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重点,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业务领域逐步深入与发展,特别是ERP系统在企业推广实施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审计信息无纸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审计人员如果不能打开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就无法开展审计工作;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就不可能进行深入审计;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就谈不上提高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必要性在我国开展计算机审计不仅是计算机会计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现阶段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难题以及所承担的审计风险。现代企业审计不仅要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手段,还要把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计算机审计同手工系统相比,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信息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面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审计难度大大提高,只熟悉手工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审计人员已经不能胜任审计工作。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有效进行计算机审计,可以预防企业内部安全隐患,尤其是网络交易隐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审计是与传统手工审计相对应的概念。一般而言,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审计和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都称为计算机审计。我国的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二十多年来,计算机审计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和审计对象的日益复杂,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应用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发展。探讨这些应用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审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而是研究与评价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电子计算机系统,便于更好地担任审计工作。如果被审计单位运用质量比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处理会计业务,必将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会使其实施的许多程序更为有效,从而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电算化审计即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电算化审计与审计电算化不同,后者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之中,是审计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审计工作有了新特点,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由此引发了对电算化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等各类组织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逐渐增强,信息系统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审计工作愈加深入而广泛,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日趋迫切。本文在简要介绍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起源和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基于CISA认证内容的信息系统审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并阐述知识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及其实现途径,以期能为我国信息系统审计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审计工作的核心是采集和评价审计证据,企业的信息化引起了审计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无法跟进企业发展的步伐,联网审计应运而生,满足了信息化时代对审计模式的要求。本文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的情况下,审计证据因此发生的改变,并进一步分析联网审计模式下,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对电子审计证据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