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玉 《商业文化》2012,(A03):12-12
夫妻财产制从古至今,历来是婚姻家庭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几年经济的不断发展,2001年的《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度方面出现了不全面的现象。故本文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进而引出问题并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王海广 《商场现代化》2012,(23):243-244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已经非常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也是以其为范本制定出来的。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也日趋复杂。司法实践中关于夫妻约定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我国急需对该制度进行完善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通过与大陆法系国家制定的夫妻约定财产制进行比较,为完善该制度进行提出建议,以期将来颁布的民法典中该制度能够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袁品章 《商》2015,(1):226
家庭的稳定与否与整个社会是否能和谐稳定密切相关,而夫妻财产则是家庭得以在社会存续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是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实现以及与第三人交易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夫妻财产的规制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财产的数量迅速提高,并在结构上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由于现代社会对个人意思自治的崇尚,近年来离婚率也有所上升,夫妻财产的分割也成为重要焦点。在此,本文将在《婚姻法》及其解释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浅析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01年的<婚姻法>修正案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为基础,结合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与生活观察就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发表个人的认知及见解.  相似文献   

5.
《商》2015,(13)
夫妻财产制度是家庭婚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离婚诉讼中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夫妻之间的财产类型也日趋多样化,目前,虽然我国法律对共同财产的范围有所规定,但是规定的范围过于狭小且操作起来难度大,无法规范实践中的所有共有财产类型,因此对于共有财产的范围应该扩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法律所要求的公平。本文就该制度内容的不合理性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浅略的见解,希望对完善夫妻财产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白雪 《现代商业》2008,22(6):266-26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两次颁布了婚姻法,为确立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的社会主义新型夫妻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对于夫妻财产关系却涉及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完善婚姻法和夫妻财产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借助2001年4月28日婚姻法的修改,通过分析本次婚姻法修改对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并同时研究修改后婚姻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我国国情和国际趋同性出发,为今后进一步修改、制订婚姻家庭法提供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杜丽慧 《商》2012,(11):110-110
夫妻财产制度是婚姻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内容,也是夫妻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新《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本文将围绕婚姻法中的夫妻法定财产制度和夫妻约定财产制度进行论述,并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徐峥 《商》2016,(4):247-248
在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相关规定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其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易引起争议,为司法实践带来很多不便。本文便以此为立足点,本文便以此为立足点,对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基本内容和现行立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剖析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缺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来完善和加强《婚姻法》的内容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杨婧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269-270
罗马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婚姻制度经历了由"有夫权婚姻"制到"无夫权婚姻"制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古罗马夫妻财产制度也随之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古罗马的夫妻财产制度为切入点,详细考察古罗马家庭中的夫妻财产关系,并试图从中找寻其对后世夫妻财产制构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家文 《品牌》2014,(9):41-41
婚前财产公证制度有助于明确协议双方对婚前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的归属,是解决婚姻纠纷的可靠法律依据,对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预防婚姻纠纷、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婚前财产公证制度既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婚前财产公证制度损害了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时无法保护无形财产。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整体利益增进的预期,制度变迁的本质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建立起更富有激励机制的利益格局,从而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制度变迁的理想结果是所有人都受益,而变迁结果往往是在增进整体福利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受损。利益受损的根源在于产权残缺。对受损者的正当利益进行合理、适时、适度的补偿,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经济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解释相同的土地质量但其产出效益却相差巨大的谜题,认为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绩效的基础,并指出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路径应该是把农民树立为农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经过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农地价值的显性化、农地的资本化、农地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租、费、税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公务员、地区之间出现工资待遇不公平现象,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公正。政府应加快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立法,从制度和薪酬体系方面采取配套措施,完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制定差异性薪酬体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消除不公平现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公务员、地区之间出现工资待遇不公平现象,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公正。政府应加快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立法,从制度和薪酬体系方面采取配套措施,完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制定差异性薪酬体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消除不公平现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机制阐释与制度支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威漩 《商业研究》2011,(11):196-202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属性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以有偿的方式,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机制及制约农地流转的不同制度安排,提出实现农地顺畅流转就要构建包括农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地交易市场制度在内的制度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其构建获得了系统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都市圈理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等学科和理论从系统到区域到创新的全面的思想支持和逻辑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信用度量,是世界各国信用体系和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已有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中小企业板块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变动加权值来验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发现目前的信用评价体系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晓杰  明丽 《商业研究》2006,(4):187-190
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使林权可交易性能够得以实现。对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林业的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林业要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全人类共同利益。主要表现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确立;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打击国际犯罪和国际人权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国际法已经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且仍在不断发展中。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确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国际合作的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全球意识”,国家的国际法义务由消极的“不作为”向积极的“作为”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站在全球经济大系统的高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实体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为切断危机传染的途径、防范危机传染的发生,应提高实体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抗传染能力,减少市场预期的负面影响,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