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誉经济 ,但是我国近年来市场秩序混乱、竞争无序 ,失信行为严重。文章指出其根源在于没有建立起社会信誉机制。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信誉机制 ,产权明晰是基础 ,规范政府行为是必要前提 ,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是重要条件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之上的商品经济,信誉机制是市场良好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制度基础之一。入世后的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力,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建立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信誉机制。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分析了企业信誉机制与产权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晰企业的产权归属、保持企业产权关系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实现企业产权的自由交易是我国企业真正建立起信誉机制所应具备的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3.
信誉与市场经济并非对立和互相排斥,相反,信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良好的信誉可以大大拓宽市场经济的交易范围,大大减少交易费用。产权的明确界定,完善的法治环境和畅通的信息传播机制是建立良好的信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市场体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信用的市场经济必然表现为机会主义行为盛行、损人利己现象泛滥、信任危机恶性蔓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 相似文献
5.
6.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其外部环境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关注。研发过程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研发过程的特殊性,研发人员的信誉缺失问题是影响企业研发成败乃至自主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问题。于是分析了研发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及时滞特征,提出解决研发人员信誉缺失的博弈论思路,然后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治理研发人员的信誉缺失问题,以及法律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表明,从法律上治理研发人员信誉缺失的有效性不在于对失信行为单纯地进行惩罚,而是要增强投资者胜诉的可能性,并且对于失信的惩罚也存在着上限和下限,其范围依赖于胜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非正式制度视角下的集群企业信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信誉是保证产业集群有序运作的前提,要保证企业间高效的合作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与科层组织的信誉机制不同,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信任和合作主要是依靠非正式制度。文章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文章的结论是,产业集群中特有的信誉机制是导致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扩展到信誉竞争。企业若不讲信誉,就无立足之地,无生存之根本。因此增强企业信誉意识,加强企业信誉管理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企业信誉风险的界定及其分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为有针对性的规避各类企业信誉风险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Pat Barclay 《Experimental Economics》2006,9(2):181-182
Recent studies in experimental economics have shown that many people have other-regarding preferences, potentially including
preferences for altruism, reciprocity, and fairness. It is useful to investigate why people possess such preferences and what
functional purpose they might serve outside the laboratory, because evolutionary and 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s both predict
that cooperative sentiments should only exist if they bring benefits that outweigh the costs of other-regarding behavior.
Theories of costly signaling suggest that altruistic acts may function (with or without intention) as signals of unobservable
qualities such as resources or cooperative intent, and altruists may benefit (possibly unintentionally) from the advertisement
of such qualities. After reviewing the theori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account for the evolution of altruism (Chapter 1),
I test some predictions about cooperation derived from costly signaling theory. In Chapter 2, I show that participants in
experimental public goods games were more cooperative when they had cues that they could benefit from having a good reputation,
and that there was apparently some competition to be the most generous group member. Furthermore, in subsequent trust games,
people tended to trust high public goods contributors more than low contributors. Chapter 3 failed to find evidence that granting
high status to people makes them more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public goods or punish free-riders, but there was suggestive
evidence that physical proximity to the experimenter affected contributions and punishment. In Chapter 4, I found that people
tended to trust others who were willing to incur costs to punish those who free-ride on group cooperation provided that such
punishment was justified, and men were more punitive than women. In Chapter 5, I show that women find altruistic men more
desirable than neutral men for long-term relationships.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umans do treat altruism as a
signal of willingness to be cooperative.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adaptive design of cooperative sentiment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debate over group selection.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 Behaviour, McMaster University, Hamilton, Ontarion
Currently: Post-Doc, 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 & Behavior, Cornell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我国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遗传资源的保护问题也日渐凸显,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名古屋议定书》之后,对于我国的遗传资源保护法律与管理体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解决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法律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法律制度,以最大限度的保护遗传资源并实现最佳收益。 相似文献
13.
政府规制体制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满足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为目标,依照政府规制法律规范设置和运行的政府规制的体系结构,是政府规制运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工具系统。政府规制体制包括政府规制法律规范和政府规制主体构成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政府规制体制的运行机制一般包含决策机制、执行机制、救济机制等多个系统,这些系统是不同政府规制体制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U型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本文发现国家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U型关系。总体而言,国家持股企业的表现不及非国家持股企业。同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起初随之下降;但是,当国家持股比例足够大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上升。这就是说,国家持股对企业的绩效具有两面性的影响。作为事实上的国有股东,政府存在着政治和经济双重利益,从而既通过政治干预攫取企业财富,又借助公司治理和优惠待遇来提升关联企业的价值。国有股减持应该避免U型曲线的底部价值陷阱。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奠定市场信用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多年前,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曾经引用过一句名言:资本有了20%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50%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100%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时代不同了,社会制度也在变化,但 相似文献
16.
17.
企业创新活动一旦中断将会产生巨大的调整成本损失。因此,如何保持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是企业创新研究的重要问题。结合委托代理理论,探索了企业高管持股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高管过度自信与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使用2003-2014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过度自信则弱化了两者间正向关系,而相对于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高管持股对创新可持续性的正向作用更强。同时考虑两种情境效应的综合影响时,在民营企业中高管过度自信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最后,考虑了遗漏变量带来的“选择偏差问题”和内生性问题,采用基于Kernel匹配得分法的反事实检验,为实证结果提供了稳健性证明。 相似文献
18.
内部人所有权与企业价值——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内部人所有权,将其区分为\"广义内部人所有权\"和\"狭义内部人所有权\",考察了其不同的委托代理问题。运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企业价值与\"广义内部人所有权\"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同时也验证了\"狭义内部人所有权\"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结论表明,监督效应与侵占效应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发挥作用,企业大股东易于勾结起来和高管形成串谋侵占小股东利益;堑壕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同样发挥作用,但由于在中国,\"狭义内部人所有权\"普遍极低,现有数据难以给出完美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我国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使用联立方程组控制融资约束、投资规模和企业增长之间的内生性,检验政府管制负担对企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管制负担和法律保护程度都对企业增长产生影响,并且政府管制负担的作用力更强;政府管制负担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而且降低了企业投资规模,这都会抑制企业的增长速度。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在进行经济管制时,要以不增加企业负担为前提,否则,不但不能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而且会抑制企业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关联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7-2009年3618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从关联交易密度和关联交易频率两个维度对机构持股、企业性质和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持股对企业关联交易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这种不显著性主要归因于证券投资基金;不同性质的机构对企业关联交易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对企业关联交易基本不存在抑制作用,而险资和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则相反;企业性质对异质机构和关联交易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民营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国有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