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广东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城市,自古以来因海而兴,区位优势明显,海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洋产业基础良好,海洋科技实力较强,海洋综合服务与保障功能比较突出,海洋经济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特别是我国南海开发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在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处于关键地位。我们要抓住当前发展海  相似文献   

2.
陈可文 《南方经济》2001,(12):33-36
广东省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产业正处在大发展时期,树立海洋观念,发展大海洋产业,对广东省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杭州积极贯彻落实海洋强省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地理区位条件限制,杭州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海洋经济呈现"科技实力强、产业发展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非海洋经济莫属。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壮大海洋经济的一大助力。它还是海洋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海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物质性基础。广东省想要实现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跨越性目标,就应该建设有鲜明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以促进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是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也是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经济建设的强省。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必须置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之下。海洋经济强省是海洋强省的基础与保障,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既要发挥现有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地位、海洋经济发展能力以及临近港澳、海陆协调发展等优势,也要挖掘海洋科技、遍及全球海洋国家华侨华人产业实力、海洋社会文化等综合潜力。在壮大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基础上,特别重视海洋产业的国际获利能力,不断提升其全球产业地位与竞争力,在实现海洋经济强省过程中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大丰市以全国县级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为载体,以海洋产业研究院为依托,紧抓沿海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大丰市海洋生物资源及滩涂资源的优势,以产业集聚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生物产业。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将沿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强力推进海洋科技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7.
《港口经济》2014,(1):52-52
正嘉兴港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嘉兴市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滨海开发核心区。2013年初以来,港区以打造"千亿产业带"和"百亿企业群"为目标,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临港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海洋经济,优势在港口,关键是产业。嘉兴港区充分依托乍浦港优势,加快推进区港联动,以打造化工新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在对台科技交流方面抢占先机,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两岸合作的基础,厦门市从2012年开始已全面启动以厦门火炬高新区为依托、以厦门地区为主体、向海峡两岸辐射的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培育工作.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海洋和生命两大领域,以生命科学为产业主导方向,旨在以生命科学带动海洋高新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普陀是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主体区域,同时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县区.在打造美丽浙江、两富浙江、建设群岛新区的大背景下,按照《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省、市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普陀区谋划提出了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四区一城"为产业发展主平台,以"五大百亿"组团工程建设为主阵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新思路,努力在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中"跨越崛起,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很多港口城市"十一五"期间都把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发挥临港临海优势,并进而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蓝色硅谷"对于提升我国海洋科技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发挥青岛市的海洋人才、产业和区位优势,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蓝色硅谷"建设首先应在明确自身发展的现实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并需要各级政府在组织领导、财政税收、投融资、科技与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代.深圳是全国唯一的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应积极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特区发展的政策优势、发达的金融市场优势和丰富的企业资源优势,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海洋综合管理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率先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发展,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树立标杆.  相似文献   

13.
辽宁海洋经济蓄势待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经济》2012,(2):78-86
辽宁海洋资源禀赋优良,发展潜力巨大。在海洋经济总量、海洋科技与教育海洋管理以及海洋渔业、造船、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十二五"时期将是辽宁海洋经济的爆发期,必须加大海洋知识宣传力度,培育现代海洋理念;坚持海陆联动,实现海洋产业的快速崛起;提升科技对海洋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带的集聚与辐射作用;科学用海,大力发展海洋环保产业;发展高端船舶制造,提升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打造适合四季游的千里滨海旅游带;扎实推进航运中心建设;统筹海洋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港口经济》2011,(5):45
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包括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三个层次,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建立在区位、政策、资源等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对外贸易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了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为了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广东省必须在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动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滨海新区的优势 (一)滨海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 滨海新区的产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现已形成15大门类、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滨海新区已落户一百多家,快速发展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形成产业聚集.产业的聚集和专业化导致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目前主要沿海岸线、津塘公路和海河两岸布局,形成了以塘沽城区为中心的"十字形"工业集中带.  相似文献   

17.
赵珍 《北方经济》2013,(2):29-30
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海洋捕捞、海洋运输和沿海造船业等优势海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不断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不仅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快速增长,也改变了传统海洋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一、浙江海洋产业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浙江省在重点发展海洋战略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通过协同创新使更多创新机构加入,海洋产业集群走向一种具有更强创新优势的开放网络创新集群.海洋产学研联盟是创新集群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依托海洋产业集群发展,能够加快集群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海洋产学研联盟也能为创新集群内部知识转移、知识溢出和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提供必要基础.加快海洋产学研联盟的构建能够促进浙江省海洋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在正确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高海洋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绩效,促进海洋产学研联盟的高效发展,应该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将二阶段网络DEA模型应用到浙江省海洋产业集群创新绩效评价之中,加之以严谨的模型有效性检验,以获得更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日本海洋经济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近年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近年日本海洋经济跨入新的成长期,其发展有三个突出特点. 1.海洋经济区域业已形成.200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产业集群计划>,文部科学省兴办"知识集群创成事业".到2004年日本已认定19个地区建设产业集群,已在18个地区正式实施知识集群.近年两省在此基础上,又将两省事业相互配合,形成地区集群.目前,日本已形成关东广域地区集群、近畿地区集群等9个地区集群.地区集群的形成,不仅构筑起各地区连锁的技术创新体制,而且形成了多层次的海洋经济区域.当前,日本海洋经济区域,有三个基本的发展趋势:①以大型港口城市为依托;②以海洋技术进步、海洋高科技产业为先导;③以拓宽经济腹地范围为基础.世纪之交,在长崎县北部、佐贺县西北地区实施"海洋开发区都市构想",其特点是以海洋相关技术为先导,集中地方优势,进行适合本地特点的海洋开发.该区域内,现已形成7个特色海洋开发区,如松浦开发区的特色为海洋与水产、能源,佐世保开发区则以海洋与旅游业为特色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山东的经济应如何实现新的飞跃?九十年代初,山东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山东省内丰富的海洋资源,顺应世界海洋开发的潮流和趋势,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新思路、新战略,确立了到2000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10年达到20%的宏伟目标。这一跨世纪工程实施近六年来,卓有成效。1995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发展高效渔业为突破口,发挥全省海洋科技力量强和海洋资源丰富两大优势,利用国内国外两大力量,以科技为先导,振兴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成海水养殖、海洋食品与药物、港口交通、盐化工和油气化工五大海洋产业群,建成一批以海洋产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形成若干科技兴海的示范企业、示范基地,使海洋产业支撑起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各级政府把"海上山东"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大了海洋开发力度。为了加快"海上山东"战略的实施,山东省委、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