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文章对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为鉴,提出了发展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分析赣南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农村的货币化和城市化,"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重大的问题。本文在对"三农"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对"三农"问题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通过城市化、通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来迅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陈凌白 《特区经济》2014,(3):205-206
目前,我国进入农村发展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而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辽宁省内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分析了辽宁省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辽宁省内小额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黎 《特区经济》2008,(12):156-1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三农"问题没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大大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导致农民增收难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水平的关键是强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当前,我国在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有许多的不足,必须强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从而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农民既是"三农"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关系农业和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解决农民问题,一方面是要"转出去",大规模地减少农民,解决几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彻底市民化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留下来",保有一部分农民,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而留下来的农民,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内生动力,是关系农业、农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连续11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体现出"三农"工作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而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干部是"三农"问题的中坚力量。文章从当前农村经管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发挥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干部的积极作用,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三农"问题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农村集体财产是我国广大农民靠辛勤劳动多年积累下来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财产管理,对于促进中央"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乡镇农村集体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争全面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农村集体财产的管理,使农村集体财产管理逐步走上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云淑萍 《北方经济》2006,(19):37-39
多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难解之题.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一靠生产力发展,二靠生产关系调整.而作为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内蒙古自治区本世纪重要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破解"三农"瓶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也不例外.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自治区主席杨晶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用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不断繁荣农村牧区经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但也不能脱离"三农"论"三农",它的解决要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角度,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内蒙古"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要把"三农"问题放在"统筹城乡"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物流金融的整合形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铮铮  林灯 《特区经济》2009,242(3):181-182
农村物流金融是新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产物。实现农村物流与资金流的高效率融合,是新农村物流金融模式整合的重大创新。根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认为应从大力拓展农村物流"融通仓"模式、创建"邮政储蓄银行"、"乡村银行"开展农村物流金融业务等方面的农村物流金融进行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李妍  邓爽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68-171
农村物流作为联系农村和城市的纽带,在加快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运输基础设施、物流货物运输能力、农村市场规模5方面分析黔东南州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最后对黔东南州农村物流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博弈论框架内讨论了公共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认为,政府公共投资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博弈过程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由于博弈均衡水平和稳定性状受环境参数影响较大,公共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推动作用并非是无条件的,只有那些经济系统处于发散的农村地区,公共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推动作用才会显现.此外,本文还得出了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化公共投资和农村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结论,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喆 《科技和产业》2024,24(4):132-140
革命老区作为特殊类型地区仍然是目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的短板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下电商物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革命老区(包括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四川革命老区范围内样本对象各自及不同分类区域整体之间城镇化、物流经济与农村电商系统指标比较,并以耦合发展理论、协调(协同)论为理论支撑,利用耦合发展模型,探究四川革命老区77个县(市、区)为样本的城镇化、物流经济与农村电商的耦合关系,分析研究三者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结合研究提出了区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国家的商品粮基地。本文从交通设施、农作物种植、农民文化程度及农村金融等方面研究了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并结合吉林省农村实际情况,对吉林省农村的发展对策进行探索,以期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国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经济和金融差异,这就决定了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本文运用省际数据对中国农村区域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经济发展的差异将中国农村分为三个区域,并指出采取差异化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将有利于中国农村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伟  黄承锋 《特区经济》2009,(4):164-165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农村公路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性。论文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经济社会及农村公路现状的分析,提出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适应并促进库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解建立 《特区经济》2009,(8):294-295
城乡基本公共物品供给均衡配置是实现城乡协调、缩小城乡差距的特定途径。我国城乡基本公共物品配置制度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建设中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相对落后,城乡基本公共物品配置呈现出严重的非均衡性。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的新阶段,综合国力的提高、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党和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使城乡基本公共物品均衡配置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陈文  吴赢 《南方经济》2021,40(11):1-17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