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滕斌圣 《商界》2015,(3):81
BAT以及小米用事实告诉互联网市场,品牌定位是企业成长基础,跨界创新是企业扩张方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按照定位理论,小米模式就是低成本直销手机。如今,小米四面出击,比如与美的联姻进入智能家居领域,投资"爱空间"进入家庭装修领域。特劳特中国区总经理邓德隆表示,这种扩张战略已经严重偏离定位理论。其实,互联网企业似乎一向不遵守定位理论,他们更偏好跨界创新,并倾向于认为,定位思维会限制企业的创新和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到底是定位竞争还是跨界创新?  相似文献   

2.
石海娥 《光彩》2015,(2):30-31
高调涉足外卖业,表面上看似乎与他现在经营的事业没多大关系,事实上,雷军的事业版图始终围绕"网络"这一主线入选理由:开启金山云时代2014年9月,手机订餐软件"我有外卖"获得由小米科技、深创投和胡泽明投资的8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这一举动不仅是小米正式进入外卖领域的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米未来的经营战略。"我有外卖"开发者上海我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林喆在向雷军演示软硬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快消时代,手机的换代更新速度飞快,从过去手机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兴起不易;但一个手机品牌的落寞可能会在某一错误的决策瞬间消逝。因此,本文以在互联网"快消时代"手机品牌战略管理的研究方向出发,以小米手机品牌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小米手机品牌管理战略,以期优化小米品牌管理战略,增强小米品牌国际化道路上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快时代的传播语境:"反智化、娱乐化、机敏、捷才、幽默轻松、自我解嘲"。2014年2月15日马佳佳在万科演讲引起轰动,重要的不是演讲内容,而是万科此举背后所传递的信息——万科在有节奏地释放企业战略调整的信号,应对时代之变。早在安排马佳佳演讲之前,万科已经拜访过小米、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  相似文献   

5.
正小米加大产业链的投资,其实是创新的窘境和对捷径的依赖。小米正在成为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小米的销量在不断地高歌猛进,手机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地位似乎唾手可及,小米模式的神话也从手机向电视机、路由器、手环以及最近的空气净化器等领域蔓延,米粉的尖叫根本停不下来。但另一方面,小米又是一个屡屡被业界声讨的公司,从11月华为发声"你用我的东西,最起码要说声谢谢吧"  相似文献   

6.
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曾说过:"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胜地位,有三种战略可供选择:最低成本、差异化营销、市场集中。"本文从"最低成本"的角度分析年轻的小米用仅仅5年的时间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首先,简单介绍了小米公司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手机行业的产业环境;再次,阐述了存货管理及其重要性;最后,分析了小米公司是如何通过存货管理是降低成本:第一,小米科技的成本领先战略;第二,采用创新的销售模式,降低库存成本;第三,学习戴尔式的供应链管理,实现零库存。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在"两会"上的这话掷地有声,拨动了我们时代脉搏中最柔软、最庄严的那根弦.一时间,"尊严"一词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词汇.  相似文献   

8.
《商业科技》2014,(36):6-6
智能时代,又一笔跨界合作在年前达成。日前,小米与美的集团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小米旗下小米科技将与美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小米科技斥资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美的集团将以每股23.01元的价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发5500万股,募资不超过12.66亿元。  相似文献   

9.
小米模式研究中,生态链是一个特殊的研究课题。这是小米独创的模式,也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生长并壮大的商业模式。小米在战略上有大方向的布局,雷军的思考具有前瞻性和穿透性,他预见到未来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采取何种经营模式以布局蓝图。第一阶段,小米采取用硬件(手机)的方式占领市场,形成市场基础——几千万的粉丝和上亿的用户。第二阶段,小米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  相似文献   

10.
曾经的小米手机凭借其独创的营销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国内手机行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但是,从2015年开始,小米手机的发展开始显出疲态,早先的营销战略似乎已不能再继续支撑小米手机的发展,"新营销"的概念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将通过研究小米手机的营销战略,对小米手机调整完善其营销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营销者说小米是很小的公司,谈不上什么成功,更多的是一些体会和想法。不过,我坚信"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是互联网创业的关键,小米是我亲自实践的案例。如果要对2012年小米发展进行总结,那就是"运气好"。在2012年,小米手机销量为700万台,仅10月推出的最新一款小米手机二代,其销量也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台,对于小米来说,我们的产品只出售了一年,其销售额已  相似文献   

12.
宗宁 《商界》2014,(6):134-134
凡客的兴起和小米有高度的相似性,凡客赶上了一个屌丝文化兴起的时代,小米则赶上了智能手机换代潮。凡客的品牌逻辑是——虽然我很便宜,但我是凡客,所以并不廉价。小米的品牌逻辑则是——虽然我很便宜,但我是发烧友,我很高端。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成功营销》2014,(9):16-16
正通过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打造让用户有参与感的品牌。近日,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创作的《参与感》引起关注,这是第一本介绍小米模式的图书。当中黎万强将小米口碑的核心关键词定位为"参与感",并总结打造让用户有参与感的品牌的三个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产品规划某个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于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于展开;"做粉丝"是用户战略,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  相似文献   

14.
小米的打法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教材,供所有创业者学习。小米做手机,我是猜出来的。去年5月,大家都传言小米要做MIUI操作系统。我感到非常疑惑。现在这个时代,以一家创业公司,单独做一个Android的应用系统,这太难了。我突然想到,雷军去魅族取过经,心想小米不会真的要出手机吧。到这时候,我觉得小米的打法在逻辑上画圆了。小米的打法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教材,供所有创业者学习——你是一个小公司,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的一生中,我没有一天不在想微软"、"我不能再挡道了"……当比尔·盖茨在美国时间2008年6月27日退休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矛盾与挣扎!一个迟暮英雄悲壮地亲手结束了自己的时代,而接下来将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相似文献   

16.
小米迷途     
黄旭 《中国品牌》2012,(12):62-64
"粉丝营销"让小米和雷军创造了销售神话;然而,对小米来说,最大的一个迷途是,该如何撑起市梦率?小米可以用"粉丝营销"完成用户数量的快速积累,但如果小米未来发展只依赖如此,反倒可能成为一件坏事:资源总是有限的,小米的成长又如此之快,当它在"粉丝营销"投入的资源越多,就越无法顾及系统、软件层面的事  相似文献   

17.
感动客户     
<正> 销售总结大会上,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业务员掷地有声:"感动客户比打动客户更重要。"经销商大会上,一位忠诚的经销商热泪盈眶:"我一直很感动,并不是你们帮我成就了宏伟事业,而是你们的业务员做了很多看似平凡的小事。这些小事,让我感动,催我不断地前进。"感动"敲的是"心门",追逐心灵的震撼:"打动"多靠利益,苛求花言巧语。实际中,一次"感动"足让他人回味数载寒暑,一如涟漪,不断地影响着他周围的人;"打动"仅仅是单一的利益驱动,钱尽情散。因此,"感动"的力量更容易成就"连环销售"。一位业务员赶到经销商那里已经是午休时间。因为停电,客户在"火炉"中汗流浃背地沉睡着。业务员不禁拿起扇子边送凉边驱蝇边等待,结果这个客户舒服地睡了两个小时,醒来时感动不已。虽是小事,却改变了这个经销商想  相似文献   

18.
正移动互联已进入到成熟期,一味模仿小米"互联网思维"已不再新锐。雷军的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犹如一针兴奋剂驱动着新兴创业者在互联网领域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机会。依托着移动互联网,小米开创出"订单式"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按需定制",小米手机用户通过网络下单,而在锁定市场需求后,小米再通过供应链采购零部件,交由代工厂生产,最大化地实现了零库存管理,使手机这一传统行业从"重资产模式",转变为"轻资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倩 《中国品牌》2012,(2):80-82
远在小米还是概念的时候,它便创造了30万部订单的美丽神话,之后新闻不断的雷军和他的小米就一直在风口浪尖上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小米"二字,你会看到什么?去年8月之前,排名第一的词条是:谷物。8月之后,排名第一的词条是:小米公司。改变这一结果的是去年8月16日横空出  相似文献   

20.
王振家 《光彩》2015,(2):42-43
尽管他构建的凡客帝国已经成为商学院的失败案例,但亡羊补牢或许还不晚入选理由:带领凡客回归"产品为王"的轨道2014年7月22日,陈年受邀在国家会议中心参加小米4的发布会。3年前,同样是在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陈年是最受瞩目的嘉宾,彼时的凡客诚品也是知名的电商平台。3年后,小米4的发布会上,陈年安静地坐在台下,观摩学习小米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