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这些年来,供销社在巫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职能。供销社已经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桥梁.这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进城,“放心商品”下乡。此外,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供销社还起着繁荣农村市场、提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供销社这些年来,供销社在巫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职能。供销社已经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桥梁,这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进城,放心商品下乡。此外,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元马供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2003年10月元马供销社改制重组的企业。为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体制上解决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使企业与农户进行对接,进一步密切供销合作社与农  相似文献   

4.
六大体系“为新网” 供销社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打造供销社为农服务六大体系:即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农资连锁经营服务、城市社区农产品直销、农副产品购销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体系。全市农村便民店累计达967个,农资店330个.  相似文献   

5.
作为山东省惟一中心城区处于省际边界的城市,德州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定位为产业升级的“接替站”、现代物流的“转运站”、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站”、制造业劳动力的“输送站”,以“产业互补、市场互动、资源互用、体制互融、政策互通”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  相似文献   

6.
杜京 《发展》2012,(6):54-56
近年来,云南供销社从衰落谷底开始“二次创业”,在双向流通解决农民买难卖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服务“三农”的新路子。云南省深化供销社改革,推进供销社“二次创业”,建设“乡村流通工程”,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推进“四进村、五个有”,供销社正在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和“以商活农”的重要载体,形成了值得称道的中国供销社改革的“云南模式”,为全国供销社系统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的矛盾顺德县勒流区商品经济发达,盛产塘鱼、蚕桑、甘蔗、香大蕉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副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出现了两个新的矛盾: 一个是农民卖难和供销社购难。起初是农副产品畅销价高,农民不乐意把质量好的产品交售给国营商业和供销社,而让它从其他渠道流走了。如新埠购销站在改革前的一个月只收购了43元农副产品。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完不成收购任务。前年,农副业进一步增产,年产塘鱼24万担、生猪6万头、甘蔗350万担、香大蕉20万担,完成国家任务后还有13万担塘鱼、5万头生猪、40万担甘蔗、8万担香大蕉等大量农副产品要寻找销路。  相似文献   

8.
农民进城就业(以下简称农民工)是国家实施城镇化战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农民大量、无序的进城给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一系列不可逾越的失业率高、管理难等问题,危及城市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万州“10.18事件”发生之后,各级各部门都在考虑如何加强进城就业农民的服务管理,通过政府推动、依托用人单位和社区开展服务,引导进城农民自觉纳入城市的管理,共同构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广东省情与广东自贸区的建设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联系起来,分析广东自贸区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优势与不足,进而研究推进广东自贸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与策略,以期形成广东自贸区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其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效对接,推动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来,供销社在巫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职能.供销社已经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桥梁,这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进城,"放心商品"下乡.此外,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供销社还起着繁荣农村市场、提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些年,供销社也成为促进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部门,它解决了政府"行政"运作带来的一些问题,带领农民自愿参与按市场规律运转的产业发展群体,形成一业一品、竞相发展的农村产业化发展局面,达到助农增收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上个好高中,比考大学还难”已成为牵动千家万户的热门话题。 张克俭先生原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他的这篇文章,虽是就陕西省情而言,但其新颖的思路及对策,相信对其他省区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     
广东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5亿元共4.5亿元,支持推进“农超对接”,加快平价商店建设。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建设平价商店是平抑物价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同时也是供销社系统做大做强的重大机遇和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供销社坚持办社宗旨,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引导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千变万化市场的要求,充分发挥供销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立足科技兴农,以良种繁育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使供销社逐步发展成为全市良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的龙头企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反哺科技,连接农科、富农兴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在南丰县,由“蓝领农民”发起创办的“家庭市场学校”、“农家科研小院”悄然兴起。他们预测发布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传播简单实用的先进技术,引领帮助农民登上“致富快车”,既实现了田间生产与市场供求的有效对接,又把先进科技引入农业生产,让农民掌握了围绕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种田的“金钥匙”,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民间经济组织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15.
在国合商业经营普遍萧条,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难以发挥的大气候下,地处赣东北老区的广丰县,依靠发挥农民自身的力量,通过几年的努力,5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终于冲出了农副产品卖难之“怪圈”。他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四调节一服务。1、政策调节。围绕农民“卖难”问题,91年初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定颁发了《关于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商品如不能进入市场、完成交换,其价值就无法实现,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就可能付诸东流。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农产品流通问题依然是我国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前提。实际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内容就是实现千家万户的农产品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怎样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统筹城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问题,事关“三农”全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特邀请我国流通领域的几位专家学者,就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发表意见。我们相信,这些凝聚着专家学者经验、思考和智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全国供销社系统拓宽为农服务领域,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有所作为,乃至对“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辽宁农村,“买难”“卖难”声时起时伏; 头几年还是“收果难”,可去年又出现“卖果难”; “卖粮难”的呼声未落“收粮难”又在困忧着粮食部门。 春节前夕,当一些农村供销社感到买卖难做时,一些山区农民却为就近买不到彩电、摩托车而犯愁,只好长途跋涉进县城、跑大城市。 “买难”“卖难”的交替出现,虽属正常的经济现象,但它已从客观上向人们昭示:农村流通不畅,尽快疏浚农村流通渠道已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供销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湖北省十堰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作用,坚持流通活农、合作兴农、服务惠农,全力实施“四千工程”,加快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大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了供销新定位。2000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连续六年保持盈利。2003—2005年销售总额、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实现利润四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底。为了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推行“农超对接”。  相似文献   

20.
农民经纪人从本质上讲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的农民,他们在传递市场信息、促进商品购销等方面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经纪人组织的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务必引起各级供销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供销社要把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那么,供销社如何正确组织和引导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