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的缩小,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利支撑。目前我国地方税收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很难从中取得大比例的收入支撑,建立地方主体税种,继续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对于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房产税改革的公平原则、财政原则与效率原则三位一体的税收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房产税改革的主要目的首先是通过收取房产税,稳定住房价格,抑制住房价格上升,其次是缓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现象。本文从我国房产税试点的实施情况入手,借鉴美国房产税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现行房产税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修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天勇  张弥 《财贸经济》2011,(2):5-11,136
本文从我国土地体制改革和立法的目的入手,阐述了土地体制改革中应调整好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粮食安全与房价等社会安全的关系、土地改革和立法与财政体制改革的关系以及农民土地保障与推进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和形成合理的地方政府房地财政收入渠道、延长土地使用年期、形成稳定的土地物权以及开征房地产交易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有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辅助地方政府完成地方财政的转进,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缩短了贫富差距,同时它还抑制了炒作,稳定房地产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房产税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使我国房产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由此产生的“土地财政”现象已经成为了威胁地方财政体制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变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假说: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对地方土地出让合约自由的管制是扭曲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进而引发“土地财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计量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中央财政在土地出让金中的分享比例,但在土地出让合约选择上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与此同时,应当提高地方政府在增值税分享中所占的比例,将“扩围”之后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财政收入.上述政策组合是化解“土地财政”危局、进而发挥“县际竞争”机制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激励作用的一套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秦勇  李凤霞 《价格月刊》2012,(6):73-75,79
土地在为地方政府汲取大量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不少负面效应,治理"土地财政"问题,应着力完善财政收支制度,合理配置财政权限,改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创收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商》2015,(32):160-161
随着"营改增"的步步推进,以及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等问题的不断显现,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财税制度改革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由各国经验来看,房地产税由于其税基的宽广,非流动性,以及税收收入的稳定性,被认为是成为未来地方主体税种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从房地产税在组织地方财政收入中的作用和在财政支出中的用途来探讨房地产税在地方财政中的地位。首先阐明我国目前地方财政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国际房地产税以及相关税种的比较,总结房地产税实施的国际经验;同时,对于以上海重庆作为试点的房产税改革情况,尤其是对于地方财政的增收效应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房产税增收有限的结论。最后阐明房地产税要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改革的长期性,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房价的攀升带来物价的飞涨,而当今中国的城镇化改革不断推进,为实现现代化目标,实现人们安居乐业的愿景,房产税改革势在必行,房产税的出台可以缓解过去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经济更加理性、健康、长远地发展,房产税的改革应当坚持国家与地方统筹协调,立法先行。本文从中国目前的房产实际情况着手,有针对性地,就房产税的制度设计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经营》2013,(4):180-180
中国地方政府依赖的土地财政的基础已经不再稳固,全国人大常委李慎明如是说。他近日对政府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政策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表示了不满,呼吁迅速做出调整,并暗示改革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化解,当前土地财政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成因来自分税制改革的缺陷、现行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推动。现阶段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短期内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此提出加快现行土地制度改革、寻找替代性财政收入、城镇建设保持合理增速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产税由来已久,自1986年开征以来,房产税在提高房屋使用效益、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时至今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房产税税制却未作相应调整,税收政策显得比较混乱。现行房产税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不能较好地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甚至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能力。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来改革和完善现行房产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从此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税收划分体系和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这一系列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尤其体现在财政收入方面。以地方财政收入为研究视角,对1994-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分税制的改革对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是否恶化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析地方土地财政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驱动因素,选用分税制改革后样本区间为1995~2010年16年间的中央、地方财政与土地出让金及税费收入数据,定量分析得出: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致使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是地方财政总收入对于土地财政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与完善地方土地财政与国家财政体制关系的具体对策建议,为构建地方政府可持续的土地财税收益(经营)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解决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财政资金的困境刻不容缓,并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尤其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难以用土地财政收益来弥补资金缺口,也无法充分应对新增的公共建设支出。为走出该困境,中央政府应合理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政府需寻找新的财源,由依赖土地财政到征物业税的转型,优化升级地方产业结构,以此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而更好的实现城市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的法律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甚至超过同级同期预算内的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直接导致了农民失地、高房价、土地腐败及银行信贷风险加剧等社会问题。文章针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成因,提出了修正财税制度、改革征地制度、依法管理土地出让收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晓华 《现代商业》2014,(26):56-57
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房奴是普通公民的代名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调控房价。在税制改革当中,房产税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调控房价,另外一方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本文从房产税的现状,改革的原因以及改革的措施等方面对我国房产税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上海市和重庆市的房产税试点改革的相关政策,认为在当前税收以及财政体制下,房产税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房地产市场以及收入分配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前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对比沪渝房产税试点推广价值的基础上,从全局出发,提出进一步完善房产税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晓莹 《市场周刊》2020,(13):0076-0077
十八大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略之一,并指出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所在。土地财政模式在加速城市化进程,解决新型城镇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充实地方财政收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建设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同时还带来了加剧财政和金融风险,抑制地方可持续发展,吸引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拉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等一些问题。面对这些困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土地供应制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等,探索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土地财政方是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采用1998—2005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我国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2)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影响;(3)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是土地财政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本文的政策建议是:(1)正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提高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率;(3)规范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  相似文献   

20.
张祥福 《品牌》2013,(6):32-34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尚未建立,导致农村集体土地补偿标准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其不公平性,农民难以真正参与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笔者结合二元分割土地市场下土地租、税、费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必将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缺乏一定的保障性和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建立。为了顺利推进土地市场的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为地方政府寻找新的财源,平衡地方政府在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立前后所获得的财政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