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镇负债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为我国“三农”问题政策的制定起了关键性作用。我国的“三农”问题具有长期性,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逐步解决农业、农民这一弱质产业和弱质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进城的体制障碍,化解乡镇债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省级财政)应当埋单。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民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一直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所困扰,这些问题对社会整体福利的负面影响是惊人的。我们不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探求一条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我国,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研究主要是由自然科学家做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很少参与,而事实证明,没有经济学家的介入,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不会得到解决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博士与8位博士共同完成的专著《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出版)在这方面进行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受阻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民素质问题。 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过,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促使农民增收,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是突破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瓶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劳动力总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 ,我国“三农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我国农村生产力相对落后 ,生产力布局不合理 ,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地区农村仍然十分贫穷、落后。这些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今年新年伊始 ,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一号文件 ) ,说明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摆脱农村落后面貌 ,已刻不容缓。对此 ,本刊特约记者就有关农民、农村、农业的一些问题 ,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锡文。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正确认识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对于制定跨世纪我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政策是必要的。本刊记者带着这一问题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潮流,各国都试图冲破传统理论及体制的束缚,探索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新的道路。我国在过去的九年改革实践中,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的要求,这一直是个非常迫切和严重的问题,就连涉及到我国改革的基础和出发点的最基本的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相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都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这个问题,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还没有在理论上予以圆满解决。著名经济学家林子力  相似文献   

7.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7,(4):99-101
关于如何改变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两种不同的要素配置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过剩,近乎无限供给,因而,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西奥多·舒尔茨则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人口质量低与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向农村输入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与这两种模型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即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这就存在着如何评价上述两种模型与两种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著名论文(1935)中提出了为什么经济单位持有无收益的货币而不是有收益的资本品问题,并认为这个问题在货币纯理论中完全是一个中心问题。经济学家对此问题付出了很大努力,曾先后提出了叠代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货币效用模型(money in the utility function model)、预付现金模型(cash in advance constrain model)、随机配对模型(random matching model)等多种模型来试图解决这个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问题。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目前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纸币是由同一个单位(政府)的不同部门发行,为什么有收益的政府债券没能作为交易媒介而替代货币流通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视为“货币与债券共存之谜”。  相似文献   

9.
股份合作制的几个基本问题探析——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晓亮透析股份合作制本刊记者查谨在不久前北京举办的一次“股份合作制研修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对股份合作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记者有幸专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晓亮研究员,晓亮先生对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近年来我国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极有可能面临"无人种地"的境地。文章首先对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了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对我国农业以及农村发展的不良影响,最后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导致农业萎缩的三个“理论”著名经济学家王琢教授说,"农村城市化"、"市场万能论"、"区域分工论"是导致农业萎缩的理论根源。目前"农村城市化"理论正成为那些盲目膨胀。企图用"城市化"吃掉农村空间的土皇帝们的理论。王琢认为."农村城市化"这一提法很有误导...  相似文献   

13.
百年价值转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转形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1907年,鲍特凯维兹开始尝试用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解决价值转形问题。一百年来,很多经济学家采用各种假设条件,构造价值转形模型。这些模型都不能准确反映马克思的价值转形思想。本文提出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具有几种不同形式,解决了价值转形中的逻辑问题,并提出一个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本文证明,价值决定生产价格,在价值转形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两部类之间不流动,并分析马克思的"两个等于"的著名论断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相似文献   

14.
开发利用农村妇士劳动力资源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合理开发这一资源必须立足于农村现实。对其进行全面把握。从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村妇女自身特点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农村融资难问题目前在我国仍广泛存在。鉴于已有理论及措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存在局限,从农村抵押贷款缺失入手分析其深层原因,并探索新的解决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30年代,陈翰笙和卜凯主持的农村经济调查是民国年间最为著名的社会调查。他们同为欧关培养出来的学者,采用了相同的社会科学调查方法,都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认同和赞誉,但对如何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却得出了差异极大的结论和认识。他们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分别被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家"和"中国资产阶级农业经济学家"。前者观点成为共产党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石,后者观点成为国民党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两人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背景为切入点,分析其经济思想根源的背景差异和导致调查内容的不同侧重点,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论和不同时代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普及生态经济学理论知识,开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用生态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振兴我国经济,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和云南省农村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生态经济问题讲座》于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在春城——昆明举办了。这次《讲座》邀请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同志,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石山同志和几位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知名生态经济学者讲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只有解决了农村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才能解决整个中国社会的人口与贫困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村的发展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农民的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用制度引导农民跣出人口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把改革开放大业推向前进,才能造就一个真正的现代中国。  相似文献   

19.
宋宏 《经济师》2009,(9):6-8
编者按:中国的改革业已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站在新起点上。中国改革将如何继续,要解决什么重大问题?这是国内外学者备加关注的理论与现实命题。不久前,笔者在北京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先生。  相似文献   

20.
黄风 《当代经济》2007,(11):30-31
在中国,只有解决了农村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才能解决整个中国社会的人口与贫困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村的发展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农民的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用制度引导农民跳出人口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把改革开放大业推向前进,才能造就一个真正的现代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