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业务核算是会计工作者容易出错的内容。本文对投资业务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及实例进行探讨,以期解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曾艳芳 《新智慧》2008,(5):32-33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反映了企业管理者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意图:如果持有至到期的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或出于其他原因,企业可以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反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也可以转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两者互相转换的标的物只能是债权性质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深入实施,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实务中互相转换的问题将不断出现。笔者拟对两者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秀枝  朱学义 《新智慧》2008,(12):35-36
现行会计准则首次提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时,减值损失的确定是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法,还是采用内在摊余成本和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目前会计实务界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这四类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各有异同,对初学者而言,不易理解,容易混淆,尤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甚.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范围、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会计理论理解和会计实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两类资产,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笔者拟对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本身经营策略的变化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产概念是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一个新内容,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本文对其中的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后续计量做了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准则。  相似文献   

7.
李明 《新智慧》2009,(2):37-38
债券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可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类。本文对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债券,即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在各期间的会计处理。对债券的取得、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减值损失转回和出售时出现的细节问题加以了解释说明,使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会计处理更加完整和系统。  相似文献   

9.
俞丽辉  黄雯 《新智慧》2007,(10):61-62
一、新旧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旧会计准则规范的投资内容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将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将短期投资改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0.
李明 《新智慧》2007,(8):24-25
本文通过案例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企业会计制度》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种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会计与税法处理规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田天  喻靖 《新智慧》2008,(3):28
新会计准则把金融资产划分为四大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有两类金融资产与长期投资有关: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是指到期日可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能力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且具有长期性质。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当于原会计制度中的“长期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债券投资”核算部分内容。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相当于原会计制度中的“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核算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现行新会计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导致利用准则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必要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处理因分类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就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对所得税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某项金融资产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的划分问题,选取2010-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仅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政治成本、债务契约、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审计质量以及金融资产的重要程度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具有显著影响,此外,企业的报酬契约、发展能力以及经营状况也会对中国金融资产的分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刚 《新智慧》2007,(9):28-29
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图表和举例分析的方式全面解析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账务处理方法。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比较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可见新准则与旧制度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投资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期间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实现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贷方登记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实现的投资收益;借方登记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发生的投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实施,笔者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业务中的所得税问题进行分析。 例:2008年1月1日A公司以每股100元购入B公司股票1万股。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公允价值105元。2009年3月以120万元出售,2009年度A公司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600万元。A公司将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考虑股利)。  相似文献   

20.
《新智慧》2005,(25)
第—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金融工具,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一)金融资产,指企业持有的现金、权益工具投资、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以及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如应收款项、贷款、债权投资、股权投资以及衍生金融资产等。(二)金融负债,指企业向其他单位支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以及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如应付款项、借款、应付债券以及衍生金融负债等。(三)权益工具,指能够证明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的合同,如普通股等。第三条衍生金融工具,指本规定涉及的、具有以下全部特征的金融工具:(一)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二)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