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物价大幅度上涨,并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对价格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是各国的通行做法涨!涨!涨!2007年以来,居民不少生活消费品"涨价"之声持续不断。自2007年5月以来,我国部分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大幅度上升。从  相似文献   

2.
河砂价格不仅影响建设成本,而且会通过成本传递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因此,控制河砂价格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从实践来看,由于区域分割等容易导致寡头垄断经营,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政府、开采企业甚至于接受开采权转让的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强势的一方,容易单方面的采取涨价行为,但河砂消费者由于相对分散,难以有效的控制市场价格,这就形成了一种"涨易跌难"的价格控制困局,必须打破这种循环,才能使价格回归到"有涨有跌、总体平稳或者缓慢上升"的局面,维护好市场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8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液化气均价破百、短期气价仍将上涨;11月14日《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居民难以承受气价飙升、柴火灶重出江湖;11月27日《上海证券报》报道:国家发改委称33个城市液化气价格上涨……触目惊心的价格,一涨再涨的形势.老百姓难承气价之涨,难道就非得受这"气"吗?  相似文献   

4.
当前价格形势总体看“涨”。防止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价格监管矛盾突出。生活资料价格继续领涨,价格“链条”传递速度加快,轮番涨价的苗头开始显现。开年以来物价涨幅过大、涨面较宽,市、县级政府既无物资储备,又无调控价格的资金保障,无法攻克“输入性”通胀难题。我们认为:2008年存在全面涨价的因素,市场价格处于高位运行且继续上涨态势,整个经济发展环境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5.
<正>场景一:闹不明白的价格整不利索的账2005年3月14日,在上海十六铺粮油食品交易市场一家面粉公司工作的家庭主妇陈英,正在给摊主发货。"今年以来,什么都在涨。与蔬菜相比,粮食还不算厉害,昨天去买蒜薹,3元钱很小一把。肉涨了近一倍,10元一斤;'鸡蛋'从2元一斤涨到3.4元。"她抱怨说:"什么都在涨,再这样下去真吃不消了。"去年以来,菜价几乎翻了一番。"来自东北的菜贩小王,几年前就开始在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2年"五一"前后,有关"未来数月内全国或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的消息在网上引发持续关注,不少网民发帖指出:这些景区涨幅从20%到60%不等,不少景区选择在"五一"旅游旺季来临前"抢涨"。有网友慨叹:目前国内景区价格高得离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个张家界等于三个卢浮宫"。  相似文献   

7.
<正>【蒜你狠】从2009年开始,大蒜价格疯涨。据媒体报道,大蒜之乡山东金乡今年的大蒜产量比去年少了不到两成,但价格一度涨了数十倍。在上海一些菜市场,蒜头身价更是上涨至10多元一斤,价格直接赶超猪肉。于是,网友们借鉴陈小春《算你狠》的歌名,调侃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  相似文献   

8.
《商》2012,(3):49-50
刚刚过去的"金九银十",并没有让处于调控下的住宅市场发出一丝光彩。然而,随着住宅市场的低迷,商业地产的成交量与价格却出现明显升高。据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中心统计显示,受住宅限购造成的购买力转移影响,上半年上海市新建商业、办公项目累计成交面积为近五年最高值;成交均价达2.13万元/平方米,同比大涨39.7%,为  相似文献   

9.
2021年2月,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基本平稳,肉禽价格涨跌互现,蔬菜价格有所上涨;工业品价格以涨为主,煤炭价格高位回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铁矿石价格震荡上行,农产品价格以涨为主。一、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分析粮食价格基本平稳,食用油价格小幅上涨:2月份,据对36个大中城市监测(下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各品种月环比波动在0.6%以内;食用油价格继续小幅上涨,桶装菜籽油和桶装豆油月环比涨幅分别为1%和1.6%。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度世界玉米连续第二年减产,玉米消费量与上年持平,库存消费比继续下降,供需形势紧张。国际玉米价格总体明显上涨,玉米贸易量下降,出口格局发生变化。2012年我国玉米连续增产,产量增加是玉米播种面积和单产共同增长的结果;玉米消费总量保持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国内玉米供求关系仍处于紧平衡;玉米市场价格呈现"以9月份为拐点"的前涨后跌走势;玉米进口量比上年大幅增长。本文针对我国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提高玉米单产、实施进口国家多元化战略、提高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增长幅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尚鸣 《中国市场》2005,(5):22-24
场景一:闹不明白的价格整不利索的账 2005年3月1 4日,在上海十六铺粮油食品交易市场一家面粉公司工作的家庭主妇陈英,正在给摊主发货."今年以来,什么都在涨.与蔬菜相比,粮食还不算厉害,昨天去买蒜薹,3元钱很小一把.肉涨了近一倍,10元一斤;'鸡蛋'从2元一斤涨到3.4元."她抱怨说:"什么都在涨,再这样下去真吃不消了."  相似文献   

12.
肖萍  何杨 《价格月刊》2016,(8):34-38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现处于问题与理性兼具的状态,一方面价格听证制度因其原有的缺陷已在实际运作中出现问题,如“逢听必涨”现象频发;另一方面价格听证制度正在朝着合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如“降价听证会”的增多以及伴随价格变化而带来的产品、服务质量调整.顺应国家推进价格机制改革要求,以制度设计完善和功能恢复为重点,是实现价格听证制度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上半年我国船板现货价格的总体特点是前4个月稳中有涨,4月底拐点突现,全国各主要交易市场现货价格全面下跌,此后,跌势一直延续至6月底,现货价格的变动也很好地反映出我国船板价格今年上半年的倒"V"字形走势。今年年初,在船板社会库存量较小、船厂陆续开工、钢厂和中间商节后习惯性拉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船板市场出现了一波  相似文献   

14.
《化工科技市场》2010,(4):56-56
近期中国化工行业运行趋势向好,化工产品价格普遍上扬,辛醇价格也是一涨再涨,自2010年年初价格突破12000元/t后,进入2010年3月更是一度攀升至15500元/t,超过去年同期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杜毅 《致富天地》2012,(7):74-75
上半年价格总体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根据对云南省9大类、45个主要农产品及农资重点监测的结果,2012年上半年各类农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粮食价格总体呈波动上涨态势,高于去年同期。今年稻类均价为2.86元/千克(单位下同),同比去年(下同)涨7.39%。成品粮均价4.92元,涨12.06%;面粉类均价4.09元,涨6.05%。其中,粳米5.02元,涨7.98%;早籼米4.71元,涨17.63%;中晚籼米4.79元,涨10.75%。标准粉4.16元,涨6%;玉米面3.41元,涨5.53%;精粉4.54元,涨  相似文献   

16.
刘佳 《光彩》2011,(4):66-67
天然琥珀的产量日渐稀少,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天然琥珀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价值将不断得到提升在翡翠、黄金持续大涨的环境下,从前不为人所重视,号称"最轻宝石"的琥珀进入了收藏界的视野。不少老玩家这样形容2011年初春的琥珀市场:"现在的琥珀相当于10年前的翡翠、白玉",这并非夸大其词。近些年,琥珀价格一直处于稳步上涨的态势。由于天然琥珀的主要产地过度开采,导致琥珀产量下降,天然琥珀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节节攀升。自去年以来,琥珀原料价格已经上涨了50%-100%不等,而琥珀当中非常珍稀的绿珀、蓝珀等,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检验在出现涨跌停板之后一个交易日的期货价格、波动性、交易量及持仓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涨跌停板制度对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价格变动、波动性及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不同的期货品种,涨跌停板制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涨跌停板制度并没有起到防范价格过度反应和降低市场波动性的作用,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增大了市场的波动性。并且对期货市场还是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干扰效应"。因此,建议放宽上海期货交易所涨跌停板的幅度,甚至可以考虑取消涨跌停板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正>涨!涨!涨!各种成本都在涨,企业的产品不跟着涨价,只能死路一条,可这价格,该怎么涨?饲料大涨,原料大涨,辅料大涨,包装大涨……企业的产品不涨价是绝对不可能的,是死路一条。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处理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怎么涨? 2007年企业遇到的共同问题是涨价。以乳品企业为例,从乳业的源头开始,饲料、原料、辅料、包装统统涨价,但是却很少  相似文献   

19.
矍勇 《糖烟酒周刊》2007,(31):88-89
最近一段时间。从猪肉到大米等一系列农产品原料价格一路飚升.就在市场还流连于食品涨价这一简单现象时,一场渗透于食品行业各个环节的涨价运动也拉开了大幕。人力成本在涨、原料采购成本在涨,能源在涨,甚至包装材料也在涨,而唯一没有涨的是竞争激烈的食品价格,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自行消化成本来应对。然而大多数食品企业在前几年的争规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徐振宇  于欣 《商业时代》2015,(4):108-110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法,旨在从土地资源配置的角度探究我国商品房价格"越调越涨"的基本原因,并提出缓解房价上涨压力的对策。研究发现:在现行体制下,政府垄断了非农建设用地供给,并对非农建设用地总量、结构和开发强度进行全方位的行政控制,全面提高了中国住房(尤其是商品住宅)的建设成本,是阻碍住房供给顺利增长的制度性障碍,也是导致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越调越涨"的基本原因。土地资源的行政性配置决定了住宅用地"供给"在过去十年间不仅未能缓解,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商品住宅价格"越调越涨"是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