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树信 《大经贸》2006,(8):68-69
信用证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结算形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相互不信任的矛盾,并且使双方在结算的过程中获得资金融通的便利。在我国,信用证也是进出口业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但是,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时,出口商也有许多风险,如:信用证的真实有效性;进口商和开证行的资信风险;信用证具体条款隐含的风险等。出口企业应该引起注意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具有银行信用特点,可使受益人收汇得到保障。但信用证结算并非绝对安全,也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软条款"信用证。"软条款"(Soft Clause)信用证是开证申请人利用信用证这一银行信用工具,在信用证内开列一些灵活的、甚至受益人无法履行的条款,使受益人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受益人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软条款具有形式多样、隐蔽性强等特点,很难被察觉,给国际贸易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阐述信用证"软条款"的概念及其性质,列举了信用证软条款的常见类型,并且提出加强资信调查、提高外贸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银行作用等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软条款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由于能保证卖方及时、安全地收到货款,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最流行的一种结算方式。但是信用证软条款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信用证不仅不能维护卖方的利益,反而会给卖方安全收汇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和风险。本文试通过对信用证中可能出现的软条款的归纳,使读者对信用证软条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商》2015,(18)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且安全性较高的结算方式,成为国际贸易中运用最广泛的支付手段,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贸易结算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信用证软条款的存在,受益人的正当权益受到巨大损失,产生商检、装运等环节的软条款及其风险。本文就信用证软条款进行分析,提出预防信用证软条款的措施,期中最重要的防范措施之一是加强资信调查。  相似文献   

5.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分类与风险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FAS133中,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通过描述衍生金融工具的一个重要特性,对其做出了定义:1.有一个或多个标的,且有一个或多个名义数额或支付条款,或两者兼备.这些条款决定结算的数额,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是否需要结算.2.无需作初始净投资,或与有类似市场效应的合同相比,所需的初始净投资较少.3.其条款要求或允许净额结算,或可通过合同规定以外的方式净额结算,或其交割资产的方式使得资产接受方的结算后果类似于净额结算.  相似文献   

6.
于晓云 《江苏商论》2010,(7):155-157
本文对国际结算中以信用证软条款实施欺诈的几种常见手段进行分析,建议出口商为了保护本身的权益,应加强对信用证条款,尤其是软条款的审核,尽可能地降低收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出口商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安全保证,而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并非万无一失。出口贸易信用证业务存在来自进口商的风险、开证行的信用风险、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进口国政治或经济变化风险。针对出口贸易中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存在的风险,应慎重选择贸易伙伴,签订合同要严谨,认真严格审核信用证防止"软条款",努力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结算方式,但是信用证机制本身并不是无懈可击,它在促进贸易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其风险有时主要表现在软条款方面.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重要的支付结算方式,是十九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信用证方式用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在单证表面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信用证是一项独立的文件,它不依附于贸易合同;银行在信用证结算中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而且在信用证条款中写入一些软条款,加之信用证的有关当事人位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不法贸易商的贪利心理,使得信用证交易的风险加大,产生了种种欺诈行为。鉴于此,作为进口商在进行贸易时对风险的防范就更要谨小慎微。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的支付方式,是在商品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国际贸易结算货物单据化及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通常被认为是国际贸易中最安全的支付方式之一.然而,在贸易实践中,"软条款"则随时有可能威胁出口商的结汇安全.本文旨在探讨及时识别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把收汇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贸易各环节防患于未然,是出口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材料采购核算是采购合同执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对合同履行阶段审查和监督的作用。采购价格是构成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材料价格、结算标准及结算条款是合同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就我公司采购大宗原燃料核算环节如何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结算条款有效控制采购成本,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业务中,国外进口商使用FOB条款并指定境外船公司、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并在信用证结算上又设置客户检验证书等软条款的情况与日俱增,我国出口商面临的潜在贸易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各种措施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张永振  李蕾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172-173
自从信用证出现以来,这种安全性较好的支付方式发展迅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被普遍采用。但是由于软条款的存在,使得信用证这一结算工具的作用正在严重削弱,给受益人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风险,并且干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为了防范风险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分析了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其主要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识别信用证软条款以及方式应对。  相似文献   

14.
自从信用证出现以来,这种安全性较好的支付方式发展迅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被普遍采用。但是由于软条款的存在,使得信用证这一结算工具的作用正在严重削弱,给受益人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风险,并且干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为了防范风险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分析了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其主要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识别信用证软条款以及方式应对。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软条款风险及规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简称L/C)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支付方式,这种结算方式具有银行信用优点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缺陷。客观上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潜在的结汇风险,海外一些不法商人和资信极差的开证行更是利用这些缺陷,大钻空子,大肆欺诈,信用证"软条款"欺诈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文章从分析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基本范畴及主要表现形式出发,探索外贸企业规避信用证结汇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军  李菲 《消费导刊》2012,(12):154-156
流质条款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立法当中皆为绝对禁止,之所以如此,本是为保证合同的实质公平、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但若对此绝对禁止则有矫枉过正之嫌,背离私法自治这一基本原则。其实,流质条款并不违背担保物权的创设初衷和本旨,恰恰相反,其正是私法自治、合同自由、意思自治的绝佳表现,且有利于减少纠纷、降低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对于流质条款的法律效力实有承认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是国际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因其操作简便、风险相对较小,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非常广泛。然而,采用信用证方式进行国际结算仍然存在一些风险。本文从信用证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采取信用证结算的各方当事人的风险,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探讨出口贸易中贸易术语的选用问题,阐述E、F、C、D四组术语的不同特点;具体分析在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该考虑的运输因素、货物因素、风险因素和出口方能力因素。提出了选用术语时还要注意和合同中结算条款、检验条款、运输条款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彭瑶 《商界》2008,(9):140-143
继续履行原合同,等于找死;不履行,就等着收法院的传票。 像这样两难的境地,越来越多的建筑老板开始面临。尤其是近两年,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迫使一些建筑企业不得不冒着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或者要求解除施工合同,或者要求变更施工合同约定的价格结算条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FOB术语下卖方面临的隐性风险,包括买方办理运输导致的无单放货、滞期费负担、信用证失效的风险;代办运输导致的成为运输当事人、额外承担费用的风险;保险缺失导致的拒付拒赔风险以及信用证软条款带来的风险等。并从如何做好签约前的风险评估及防范、如何处理买方租船订舱风险、如何做好货运单据规避信用证风险、如何综合运用多种保险以及如何运用结算方式等方面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