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FDI的静态挤入挤出效应不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FDI对国内投资影响的差别.本文将Agosin和Mayer模型扩展为一个动态的模型,并对FDI的静态及动态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对全国国内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产生了微弱的挤出效应、显著的挤入效应及严重的挤出效应;从FD...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FDI的挤出和挤入效应,然后从理论上对其展开阐述。首先从FDI的溢出效应推动国内投资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和FDI的关联效应带动国内投资的增加来阐述挤入效应。之后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深入阐述FDI是如何挤出国内投资的,即其运作机理。最后本文针对前面分析到的一些现象,对我国现阶段FDI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尽量减少其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外资,且经济高速增长,部分学者认为,FDI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出(挤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洋 《特区经济》2006,211(8):38-40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因为生产经营的介入而影响到东道国的经济结构和当地企业的决策和业绩,增加技术转移的力度等,这些称之为FDI的间接效应。挤出(挤入)效应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它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各个市场中挤出(挤入)效应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具体表现,并借鉴实证研究的结论,分析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利用好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并减小其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剑雄 《特区经济》2011,(11):274-276
福建省作为我国利用FDI的大省,研究福建省FDI的挤入挤出效应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福建省利用FDI特征的分析,建立挤入挤出效应的检验模型,得出福建省的FDI对福建省的内资有挤入效应,并分析福建省FDI对福建省投资发生挤入效应的原因,最后针对福建省FDI的挤入效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东省1980~2002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应用定量分析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省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论证;并利用Agosin和Mayer在新古典理论的框架下构建的国内投资的投资方程,和基于此理论推导的回归方程对FDI对广东省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FDI进入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1979—1998年处于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在1998年这一比重超过了10%,1998年以后这一比重开始出现下降。在2008年这一比重仍旧超过1988年的水平。也即1979—2009年期间,FDI进入占中国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经历了先增加后下降的过程,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变动特征。FDI进入会通过前后向行业之间的联系效应,对中国国有企业(计划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市场型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不同影响。在短期,FDI进入会使得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同时出现下降;在长期,FDI进入会引起中国国有企业投资下降,但对民营企业投资增加有促进作用;随着民营企业投资占中国国内总投资比重提高,FDI占中国年度总投资的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挤出还是挤入: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8年多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束,但是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还是挤入效应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本文采用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对中国存在挤出效应的机制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可能会导致民间投资减少的三种挤出效应机制均不存在,公共投资的扩大产生了对民间投资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中国1979-2009年的数据,对FDI与中国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与国内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FDI对于国内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在短期内,FDI对国内投资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国内投资对FDI也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产生挤入或挤出效应结论的多样化,本文从外资不同来源地和中国地区差异的角度具体到单个制造业行业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1999~2006年中国31个省市纺织业的面板数据,本文经验分析的结论是:不论是整体外资还是港澳台商直接投资、其他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东部地区都存在挤入效应,在西部地区都存在挤出效应,在中部地区挤入或挤出效应均不明显;其他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的挤入效应和西部地区的挤出效应都要大于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按来源地划分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大小和整体外资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OFDI影响国内资本形成的地区差异及其门槛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我国OFDI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否会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扩大内需政策产生挤出效应,本文首先利用我国2003~200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OFDI对国内资本形成具有十分显著的挤入效应,并且其挤入系数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的门槛面板分析则进一步发现,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是受到OFDI及其出口规模的影响。只有OFDI跨越单一门槛值时,才能对国内资本形成产生挤入效应;而出口则存在3个门槛,出口额跨越的门槛值越高,OFDI对国内资本形成的挤入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FDI)越来越成为一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1985-2002年我国国内总投资、FDI和GDP数据,对FDI与我国国内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间内FDI与我国国内投资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FDI对国内投资的弹性系数明显大于1,FDI引入对国内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FDI区域配置效率:总体特征与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模型中,区域FDI的内生程度是较高的。对大国经济来说,FDI区域配置效率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FDI配置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就动态趋势而言,东部总体优势相对减弱,其它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综合优势较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国家、区域间和区域内三个层面上,FDI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国家层面上。市场潜力、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在区域问,区住、知识与技术、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作用比较关键。在区域内部。各因素重要性各异。最后,就提高FDI区域配置效率问题,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本文根据协整的相关理论,利用中国1980到200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外国直接投资、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FDI 和国内投资之间不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FDI 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Granger 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国内投资、FDI 与GDP 之间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但它们的因果方向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FDI对国内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理论模型与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研发支出影响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当外资企业采用FDI模式的成本较低时,外商直接投资会导致国内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下降;当FDI成本较高时,FDI是促进还是抑制本土企业的研发支出由经济系统其他参数决定。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1998~2006年工业部门的37个行业面板数据来验证FDI在我国对内资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FDI促进了我国内资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检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在不同地区引发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了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溢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状况、金融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对能够引发积极的创新溢出效应的各因素的门槛水平进行了具体测算。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inflows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for a panel of selected countries by means of panel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techniques. Specifically, the paper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he existence of possible crowding in or crowding out effects between FDI inflows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accounting for the location and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countries.The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Atlantic Economic Conference in London, March 9–13, 2005. The authors wish to thank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Macroeconomic Topics session for their valuable comments on an earlier draft. We would also like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G. Chortareas and G. Konteos for helpfu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Nevertheless, the usual disclaimer applies.  相似文献   

18.
Because of the severity of unemployment,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topical subject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in recent years. The severity of employment can be observed not only on the constant soaring of some macroscopically total amounts such as the total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unemployment, but also on the extremel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employmen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employment, among which the enormous disparity in FDI's regional distribution in China is an essential influential factor. This article aims at explain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 and function mechanism between 1"])I and the change of our country's regional employment,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al policy suggestions 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DI's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its employment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